在烹飪過程中往往會因為烹飪工具的切換手忙腳亂,大廚的廚房也會忙的熱火朝天,在這個過程中,多麽知名的廚師也會犯錯。集成多種功能的蒸烤壹體機就會解決這個問題,即通過產品功能的集成化來實現——不會做飯的人會做飯,會做飯的人如何正確做飯的目的。隨著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廚房電器已不是以往的滿足基本烹飪需求的剛需產品,他逐漸演變為提升居家品味、滿足生活多元化需求的“添加劑”,消費者除關註電器本身的功能外,更加註重電器帶來的生活便捷性、品質感。
產品集成化,是廚電發展趨勢
消費者購買能力的不斷提升,對產品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壹方面對產品本身的性能功能要求精益求精,另壹方面是對外觀設計要美觀時尚、並與整體環境匹配,所以集成化是整體廚房的核心發展趨勢。回歸用戶本身,聚焦用戶需求,結合中國小廚房裝修需求,廚電發展有壹個重要趨勢就是復合功能集成化壹體機,壹機多用、壹機多功能。
最早是Miele(美諾)和西門子先後推出此類產品。原來的產品滿足基礎功能即可,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很多消費者就不會單純的滿足於就只有基礎功能的家電產品,就會有其他的訴求,就需要做智能的集成。集成式的這類產品的市場龐大,目標消費群體明確。目前來講,受眾群體主要是年輕的消費者,他們更看重飲食的原汁原味和健康營養,所以我相信這類的產品將來會成為廚房中的標配。
壹機多用,滿足不同的烹飪需求;經濟實惠,壹臺可以頂多臺產品;節省廚房空間。這幾點可以說是壹體機市場快速增長的原因。微蒸烤壹體機上市以來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市場表現很好。消費者壹方面對產品功能需求越來越多,導致廚房內各種電器越來越多,另壹方面房價上漲,廚房空間受限,有很多電器產品平常只能收納在櫥櫃中,使用率不高的產品就會顯得有些浪費空間。微蒸烤壹體機,實現了壹機多用,解決空間問題的同時,還提升了產品的使用率,已經成為產品的主要發展趨勢。
壹臺產品集成多種功能,同樣占有的空間大小,功能越多,最關鍵的是可以互不影響同時實現多種功能。蒸微壹體機,不僅僅是合二為壹的“廚房神器”,它更是壹種全新的烹飪方式,讓人體會到了壹種更為便捷、智能、舒心的烹飪體驗。對於中國的廚電行業而言,如果沒有顛覆式創新的勇氣,沒有打破邊界的勇氣,或也將陷入“創新者的窘境”。居安思危,時刻保持創新敏感度,是所有企業的制勝密碼。
全流程烹飪,壹鍵烹飪美食
通過將微波爐、電烤箱、電蒸箱三種不同的產品,進行排列組合同時集成於壹臺機器上,有微蒸烤壹體機、蒸烤壹體機、微烤壹體機和微蒸壹體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的生活品質普遍提升,在個性化菜譜方面,需要廚電產品實現更多的集成化。
蒸烤壹體機可以做到真空低溫烹制牛排,對牛排的解凍和烘烤是壹體完成的,通過用飽和蒸汽對牛排進行解凍的時候,能夠完整的保存牛排的水分和原汁原味。現在很多人做牛排的時候,會把牛排先放進電蒸箱解凍,再放進電烤箱進行烘烤,這壹拿壹放之間,溫度會流失、汁液會流失、口感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單功能產品的使用,很多程序不連貫,壹個是繁瑣,另外也沒辦法達成壹個最好的烹飪效果。
蒸烤壹體機通過產品功能的集成能夠完成壹整套程序復雜的料理,最大的不是分別能達成多種功能,而是能夠壹氣呵成地完成壹整套復雜的烹飪模式。
產品組合功能的難點在於不同功能之間的協同烹飪。微波是整體加熱,蒸汽和燒烤都是至外而內的進行加熱。壹方面要保證蒸或烤的口感,壹方面能提升蒸或烤的速度,需要實現微波、蒸汽、燒烤之間有效的組合,發揮單獨壹項功能所不具有的烹飪優勢。
微蒸壹體機技術難點是保持實物的原味和烹飪的便捷二者得兼。當壹體機只是蒸箱的時候,只有保留食材的的原味才能帶來極致口感。當壹體機只是微波爐的時候,需要讓溫度恰到好處,只需壹鍵定溫便可智能調整火力和時間,控溫更精準,輕松搞定微波美食的所有需求。蒸微壹體機的“蒸功能”創新采用“雙蒸汽循環技術”,兩個蒸汽發生器同時工作時產生的高溫蒸汽可滲透到菜肴。蒸微壹體機啟動蒸微組合烹飪模式時,微波由內而外,迅速讓食物內部加熱成熟,蒸汽由外至內包裹食物,高溫讓食物外層成熟,內外交攻的加熱方式,創造出獨特的味覺體驗。
入場門檻低,市場快速起步
據中怡康統計數據,2017年壹季度,嵌入式壹體機市場規模達到1.5億,同比增長426.8%。在各種壹體機中,蒸烤壹體機表現尤為突出。零售量占比已由16年1月的1.78%增長至17年1月的45.73%。為壹體機品類中的重要主銷產品。未來2~3年,將會迎來市場暴發期,市場規模將比電蒸箱、電烤箱品類,線下市場容量有望突破5億元。
廚房電器行業已由原先單壹品類的市場競爭,向壹體機的競爭的慢慢轉變,行業潛力在不斷被挖掘,個性化的需求逐漸增多、消費者也更關註低碳環保的概念。微蒸烤壹體機產品基本處於穩步增長階段,目前壹些新主流品類市場表現活躍,由於產品貼合國內飲食習慣且符合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定位,受到眾多90後、80後乃至70後的追捧。許多企業早已開始布局微、蒸、烤壹體機的市場。中國很多OEM廠商就可以做這個產品,想要做好卻需要有更多的創新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