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姐姐的愛樂之程》沒有靈魂的團綜,還能否走遠?

《姐姐的愛樂之程》沒有靈魂的團綜,還能否走遠?

正如楊瀾在《乘風破浪的姐姐》成團夜為這檔團綜下的定義:它是壹檔環中國的音樂之旅。即X-sister會在12期團綜節目裏,去到國內不同城市,用音樂表達內心,用歌聲傳遞美好,在當地展開音樂路演。激勵更多女性獨立自信,不斷成長。有之前《浪姐》高人氣的加持,加上成團的七位姐姐各具特色的魅力,這檔依舊是姐姐們作為主咖的真人秀節目,也備受期待。然而算上先導片,三次更新下來,《姐姐的愛樂之程》並沒有引起多少聲量。根據數據綜藝周榜顯示,節目先導片上線以來,最好的名次是第八名,在收視率上似乎已經出現了敗北的局面,可見觀眾對節目質量並不滿意。

綜合已經完整播出的兩期,《姐姐的愛樂之程》問題是多方面的,出現收視數據上的''尷尬'',也並非偶然。甚至可以說,這樣的質量,出現數據上的不理想,是必然現象。

01主題不明確,內容呈現過多過散

作為《浪姐》的成團綜藝,《姐姐的愛樂之程》垮在哪裏?在內容呈現上,這檔團綜試圖將真人秀和音樂會相結合,加入了路演、音樂、傳統文化、音樂排練、團員相處、演出前期策劃準備等內容。這樣''豐富''的鋪排,令觀眾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前期口碑爆棚,後期''高開低走''的《中餐廳4》似乎也是相似的內容組成——前期準備、經營、長江沿岸風景、文化及故事、人際關系的建立。而《姐姐的愛樂之程》也早早地陷入了與《中餐廳4》相同的問題——故事重心的缺失。

將多種元素融進節目中,必將導致顧此失彼,更何況還有不少廣告分去了壹些時間。從《姐姐的愛樂之程》前兩期節目來看,節目的重點和核心並未明朗:如果要展現姐姐們為路演前期準備所做的練習,節目並沒有如《浪姐》壹樣描繪出練習或辛苦、或歡樂的壹面;如果要展現姐姐們的生活真人秀實況,在姐姐們的互動上節目並沒有展現更多筆墨,也並未設計更多的集體行動內容;如果要在悠閑散漫的晃蕩中體現出壹座城市的內在魅力,如泉州的美食、泉州的南音等,節目對城市文化的呈現總體上還是浮光掠影、沒有章法,就像是壹次倉促的''跟團遊'';如果要呈現姐姐們的特質,比如說寧靜的努力、萬茜的颯、張雨綺的臨場反應、李斯丹妮的搞笑擔當等,節目中也無過多的呈現……

在看點並不突出的前提下,姐姐們也力求安穩,沒有乘風破浪的沖勁。所以,呈現到最終的節目中,就是味同嚼蠟,許多觀眾甚至直言''看了個寂寞''、''不知道要表達什麽''。

02缺乏綜藝感,平直寡淡無亮點

觀眾對節目的隱隱期待是:它會不會成為《花兒與少年2》的升級版?此前圍繞《浪姐》也始終有種種爭議,無論是寧靜的''不想成團''、萬茜的手誤點贊等都引人遐想:姐姐們壹團和氣背後,會不會暗流湧動?而事實上,《姐姐的愛樂之程》並沒想象中那麽''腥風血雨''。

''今天的出發是為了追問明天,也是為了回答世界。''所有的答案在追尋的過程中壹起尋找,這個文藝和抽象的回答實則也避開了綜藝向的剪輯思路。''誰和誰心口不壹'', ''誰和誰塑料姐妹'',''誰和誰面冷心熱'',

可惜的是,姐姐們的搞笑能力約等於零,大多數人也沒放開,很難擦出什麽火花。《姐姐的愛樂之程》更像是壹個硬''攢''出來的節目。作為大段真人秀出現的綜藝,卻沒有能夠制造看點的明星嘉賓,大家都力求安穩,不求出現什麽搶奪網絡熱度的看點,只求自己能夠安安穩穩,不出現負面口碑即可。節目組也沒有找到壹個契合的形式來呈現姐姐們的魅力,其結果是,既沒''撕''起來,又平淡得近乎無聊,毫無綜藝感可言。這些也反映在不少網友的評論中。有評論表示:'妳以為浪姐就叫高開低走嗎?不,加上團綜才是。''

03''臨時組建''的姐姐團,倉促營業太尷尬

從播出的兩期看,七個姐姐的狀態是''適應中''——適應要做團綜這件事本身,適應工作節奏和拍攝內容,以及適應七個人的相處模式。從《浪姐》結束之後,姐姐團們就沒有合體演出過,x-sister也沒有被大眾所熟知。成員之間的微信都還沒加齊,私下更沒什麽聯絡,對彼此的愛好個性也不算完全了解。我們看這檔節目時,也似有似無地抱著''看壹個明知是臨時組起來的女團該如何綁定營業''的心態。

整檔節目最''尷尬''的是節目中姐姐們之間的那種不熟悉的距離感。曾經''流血流淚''的姐姐們在成團後卻如此疏離,又如何讓觀眾相信節目呈現的美好,進而續追下壹期的節目呢?就像張雨綺說的,姐姐們的首次舞臺其實和藝人''拼盤''也無異。在人際關系並沒有那麽親密、並不適合用慢綜藝去呈現的前提下,硬是走起關系記錄、人文采風的路線,自然回饋出的內容是不友好的。

除了傳遞壹些''常規''綜藝裏也有涉及的風土人情、治愈感、做壹些挑戰性任務外,能讓觀眾鎖定《姐姐的愛樂之程》的,那些''非常態''的、獨壹無二的特別之處又是什麽?這檔節目再繼續目前的模式,可能口碑和人氣還要遭受更慘烈的下滑。

畢竟如果熱血了壹個夏天的《浪姐》,壹個專註於重新定義女性關系的文化討論類節目,最終落腳點卻是毫無特點的普通綜藝,總有點''付之東流''的不值感。

大家更想知道的是,成團後的姐姐,有沒有能力將《浪姐》中不畏年齡、敢做敢為的自信心和影響力往前延伸,往外擴散。比如路演後姐姐們的''夜聊''內容,反映出了姐姐們極強的主導意識。而擁有這樣七位有獨立想法、不隨波逐流,敢於大膽挑戰規則的姐姐,也是《姐姐的愛樂之程》獨有的''優勢資源''。盡管對於下期節目具體的表現形式還沒有確切想法,但大家壹致認同,

往後的行程不僅要開心快樂,要和本土文化結合,還應該更多地和女性力量掛鉤。大家期待姐姐們的''真實'',無論對人對事的態度如何,只要姐姐們大方表達出來,就是網友們想看到的。挑戰權威,叫板行業標準,反思不合理規則,美麗又獨立,這才是姐姐的價值。

不舍今年夏天勵誌的姐姐們,更希望《姐姐的愛樂之程》這出戲不是最後的落幕,期待姐姐們將來更豐富、更犀利、更多元化的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