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有人說個別父母只是愛自己,從哪些事上能看出來?

有人說個別父母只是愛自己,從哪些事上能看出來?

我們都喜歡把乖巧的女兒叫做“貼心小棉襖”,懂事的兒子叫做“小暖男”,誰家的孩子如果早早便知道心疼人,不知會惹多少人羨慕。爸媽在外辛苦工作了壹天,回到家時如果能從貼心的孩子這裏,感知到對爸爸媽媽滿滿的愛,那真是比得到什麽獎勵都開心。而妳的孩子是否如此,從小時候的表現就能看出來。

母子聚少離多,寶寶拿出壹樣東西媽媽直接淚目

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萍萍也回到工作崗位,因為工作繁忙,兒子多數是由奶奶帶,盡管兩家住得不遠,萍萍也經常是隔三差五才能與兒子見壹面。上周萍萍出差,壹去就是七天,晚上想兒子想得睡不著覺,她也常憂慮著,這樣聚少離多,孩子會不會和自己不親。

萍萍壹下飛機就直奔家門,回到家抱著兒子就狠狠地親了壹口,兒子卻推開她向臥室跑去。萍萍正詫異著,卻看到兒子拿來壹個小盒子,打開以後是滿滿的葡萄粒。婆婆倚在門框酸酸地說:“這是他大姑從新疆拿回來的,寶寶說這個好吃,非要留壹盒給媽媽,誰勸都不聽。”萍萍看著已經有些幹癟的葡萄,差壹點就哭出來。

孩子是否“愛爸爸媽媽”,從小就能看出來

著名作家林語堂曾說,壹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壹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都說父母的愛不求回報,但若是養出了壹個不知感恩,不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無疑是父母最不想看到的結果,這也證明了父母對孩子進行了失敗的教育。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心理活動往往會從日常小事表現出來,聰明的父母經常能發現這些小事,從而對孩子進行及時的教育和引導。

小時候能做到這三件事,長大後也知道惦記人

1. 爸媽不適時,表達焦急和關心

父母在孩子心中,仿佛永遠是無堅不摧、無所不能的,然而如果爸爸媽媽生了病、受了傷,表露出脆弱的壹面,會讓孩子感到格外震驚。

2. 拿到玩具、美食,懂得記掛父母

與人分享食物是壹種本能,對獵物分而食之的現象在早期原始社會就已經存在,人類近親大黑猩猩至今仍保持這壹進食習慣。

孩子擁有了壹點新奇的食物、玩具,或是其他對他們而言稀缺的資源,會主動想到留壹些給自己重要的人,是表示對家庭成員的認可與重視,長大後也會如此。

3. 遇到有趣的事,喜歡和爸媽分享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在幼兒時期,孩子遇到壹些新奇的事願意與父母分享並講述,實際上是在向父母尋求認同感,這代表著爸爸媽媽是他最親近與信賴的人。

如果有壹天孩子開始不願與父母交流任何與自己有關的事,則是代表著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