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從蝌蚪變成幼蛙的青蛙應該吃什麽?
幼蛙的飼養和管理剛上岸的幼蛙由於生理和環境的變化,如幹燥的環境、烈日暴曬和大雨抽打,生命力弱,適應環境的能力差,這些都會使它們死亡。要求水溫在20-28°C,水質要幹凈。要求池中的水大約為5英寸,池中留有三分之壹的土地供幼蛙棲息。如果可能的話,應該建造幾個青蛙池,蝌蚪壹旦變成幼蛙就應該被轉移到青蛙池中。幼蛙好動,有強食弱食的缺點。換塘時必須分大、中、小三類放養,還要經常巡塘,根據生長發育情況經常調整投餵量。在同壹個池子裏,努力保持大小和力量的壹致。註意調整密度,每平方米100左右為宜。如果天氣炎熱,應降低密度。在這種情況下,在靜水中應經常換水,在流水養殖中應加快水流速度,以降低溫度上升並提供充足的氧氣。特別是要在水池上搭壹個棚子,比如種植絲瓜和葡萄,這樣可以在大熱天盡量減少暴曬。幼蛙主要以洗蟲為食,這是由它們的生理結構決定的。它的頭部有壹雙假眼,結構復雜而獨特。它主要依靠眼睛後面的視網膜來看東西。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它只能看到它運動的東西,而看不到它靜止的東西。因此,它只能捕食蛆、小魚、紅蟲、蝦、蚯蚓等。它的進食量與溫度有很大關系。當溫度在23℃左右時,它吃得更多,溫度過高或過低。在大量人工飼養青蛙的情況下,僅靠花朵吸引昆蟲是不夠的,因此必須采用人工飼養。壹般來說,在幼蛙期,需要進行訓練,使其適應吃死魚、碎肉等死餌和雞鴨五臟的生活習慣。訓練方法如下:(l)活餌和死餌混合誘食:在飼料盤中放壹些肉末和死蟲,然後放幾條活泥鰍。飼料托盤的壹半放在水中,另壹半暴露在水中。因為泥鰍在飼料盤裏移動,所以小青蛙看到托盤裏的飼料在移動,並盡力吃掉它。如果沒有活泥鰍,可以在飼料托盤上放壹桶水,並在桶底壹滴壹滴地打壹個小孔。當水震動時,托盤中的死餌也會震動,幼蛙以為是活餌時,就會全都圍過來吃。久而久之,幼蛙吃死餌就成了習慣。(2)瑤用細鐵絲將死蟲子或捏成人狀的肉塊或面團,掛在水中,幼蛙也會捕食。(3)直接投餵死餌。幼蛙在第壹個月開始餵食三分之二的活餌和三分之壹的死餌;壹個半月後,改為活餌和死餌;兩個月時,三分之壹的活餌和三分之二的死餌;兩個半月後,所有的死餌都可以餵了。死餌應根據青蛙的身體大小切成塊,大小應壹口吞下,以免相互競爭而影響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