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冬至有什麽美食

冬至有什麽美食

1、北京“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壹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2、寧夏冬至要吃“頭腦”

在冬至這壹天,銀川人要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羊肉粉湯被稱為“頭腦”。羊肉粉湯由蘑菇和羊肉烹飪而成,佐以鹽、姜、蔥、蒜、辣椒、醬油等調料,湯滾開後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制成的,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粉湯餃子做好後先盛壹碗供起來,然後給近鄰端上壹碗。

3、河南“捏凍耳朵”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緣何有這種食俗呢?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

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裏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壹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裏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裏煮熟,做成壹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

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面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4、滕州羊肉湯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壹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紛紛在冬至這壹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壹個好兆頭。現山東滕州壹帶冬至家家都要喝羊肉湯。

羊肉湯

5、江南“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壹堂***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壹位叫***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壹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壹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6、臺州擂圓

浙江臺州人好美食,冬至是壹年中重要節氣,在這壹天要做些特色菜肴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禱祖先保佑全家人來年壹切平安如意。然後全家人歡樂地聚在壹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圓”(擂圓,又叫硬擂圓、翻糙圓)是臺州的老傳統,擂圓取圓圓潤潤、團圓之意。

7、蘇州釀酒

姑蘇地區對冬至這壹節氣非常重視,姑蘇地區有俗語雲:“冬至如大年”。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壹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鹵牛肉、鹵羊肉等各式各樣的鹵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托了姑蘇人對生活的壹種美好的祈願。

8、杭州吃年糕

杭州人會在冬至這壹天做年糕,吃年糕,用年糕祭祖或者饋贈親友。壹天三餐會吃不同風味的年糕,如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肉絲炒年糕等等寓意吉年年長高。

9、江西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產,也是福建人的傳統小吃、福建人祭祀時的供品。麻滋陰幹後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10、澳門“做冬”

“冬至大過年,家家食湯圓。先生不放假,學生唔俾錢”--澳門民謠。

澳門,人們在冬至日壹般要祭祖,還要到墳墓前掛紙,俗稱“掛冬”。冬至有不少人買燒雞、燒肉等應節食品拜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