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誰能告訴我,關於山城的評價

誰能告訴我,關於山城的評價

重慶給遊客第壹印象和最深印象是什麽呢?到過重慶的都會這樣回答:重慶的山、重慶的水、重慶的城、重慶的夜、重慶的火鍋、 重慶的美女等等。這都是重慶最有代表性的,但這還不是重慶的全部。

重慶是中國內陸的特大城市,懸掛在聯合國大廳的世界地圖上,僅僅標出了中國四個城市的名字,其中壹個就是重慶。我們這座城市,自然地理獨特,人文地理鮮明。到這裏來的每壹個人幾乎都能感受到壹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心靈震撼力。在中國,妳無法找到壹個城市能和重慶類似。在重慶,妳不難體驗到傳統與現代、歷史與未來的交匯和撞擊。

壹、山水之城——重慶山環水抱的地形地貌和城市稟賦重慶被稱為“山水之城”,是因為重慶北有大巴山,東有巫山,東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婁山,地形大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傾斜,起伏較大。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坡地面積較大,分布著典型的石林、峰林、溶洞、峽谷等喀斯特景觀。整個重慶市層巒叠嶂,起伏不平。重慶主城和很多區縣城市完全坐落在山上,是壹座典型的“山城”。重慶除了山多,再就是水多。重慶境內江河縱橫,長江幹流自西向東橫貫全境,流程長達665km,嘉陵江自西北而來,三折入長江。長江幹流重慶段,匯集了嘉陵江、渠江、涪江、烏江、大寧河等五大支流及上百條小河流,加上長壽湖、小南海、青龍湖等湖泊,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在5,000億m3左右,每km2水面積全國第壹。我們幾乎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重慶整個城市都屹立於水中。重慶的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夏熱冬暖,濕潤多陰,氣溫高,雨季長,霜雪少,陰天多,濕度大。春夏之交總是晚上下雨,白天放晴,這種獨特的氣候景象造就了充滿詩意的“巴山夜雨”。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在重慶作《夜雨寄北》生動形象地描繪出重慶夜雨的氣候特色。“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巴山夜雨成為深情思念的意境和重慶詩意棲息地的象征。重慶市區最突出的特點是山水連綿、起伏有致、立體感和層次感極強。市區坐落在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周圍群山環抱,主城三面環水。整個城市依山而建,臨江而築,層疊而上,長江、嘉陵江穿城而過,在朝天門匯合後滾滾東下。市內坡峭路陡,樓房重疊錯落,山和城融為壹體。城在山中,山在水中,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山即是城,城即是山。因此,重慶既是“山城”,又是“江城”。作為大型城市,重慶是全國唯壹完全建在兩江環繞的山上的城市,主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27.1%以上,建築群和自然界融成壹片,構成了具有獨特魅力的山水園林城市。而且,重慶山水園林是自然的原生的山、水,不需要加上假山假石,這在別的大城市很少找到。“有山無水不秀,有水無山不壯。” 山是重慶的傲骨,造就了重慶人的大氣與豪放,水是重慶的柔情,給予了重慶人靈動與聰慧。 是山和水鑄就了重慶城市的靈魂, 重慶人的氣質。孔子雲,“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現代化大都市重慶 開門見山,出戶見水,推窗見綠,與自然如此的零距離,是我們重慶人莫大的幸福。 重慶市市花被定為山茶花,因為重慶山多水多、水分充足、空氣濕潤的非常適合山茶花生長。重慶的各公眾場所、風景區、庭院、樓臺普遍種植,山茶花以其鮮艷奪目的色澤和熱情奔放的花姿奪得了她 重慶市民厚愛。重慶市市樹為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根深葉茂、忍高溫、耐潮濕、懸崖峭壁上也迎風昂首的黃桷樹,這種樹紮根巴渝大地,以其濃郁繁茂的枝葉鼓勵山城兒女自強不息。山茶花和黃桷樹,已經成了重慶城市風格的象征。

二、動感之城—— 重慶現代都市的大氣魄和大氣象

(壹)都市廣場大氣魄,時尚 文化大手筆。重慶山多路彎少平地,因此,重慶人有深厚的廣場情節,修建了許多連平原城市都無法比擬的廣場。重慶的廣場和商業圈、步行街有機地結合在壹起,使重慶的廣場之多和廣場之大,在全國罕見。重慶主城解放碑、江北、南岸、沙坪壩、楊家坪規模宏大的廣場,既是風格各異的步行街,又是購物人氣頗旺的五大商圈。朝天門廣場集水、陸交通樞紐和旅遊觀光、市民休閑等功能於壹體,是新重慶極具特色的壹處標誌建築,是俯看浩浩蕩蕩兩江匯流,縱覽江輪來往穿梭風光的絕佳去處。三峽廣場分為綠色藝術園、商業文化街、名人雕塑園、三峽景觀園四個部分,是集商貿、文化、景觀、休閑於壹體的大型城市廣場。解放碑中心購物廣場,豪華、氣派,是繁華都市的標誌,其步行街是中國西部最氣派、規模最大的步行街。有人說,“走在解放碑,有如在紐約曼哈頓”。人民廣場是由富麗堂皇的人民大禮堂和前面的廣場及對面的現代建築三峽博物館組成的,是重慶市的市政、文化、休閑廣場,也是舉行全市盛大集會和活動的場所。每天晚上都會有將近幾千人自發的跳“壩壩”(即“廣場”)舞,這種壯觀集體舞蹈的場面,成為壹種有中國特色的廣場文化,成為重慶壹大特色景觀。中央領導來重慶看到人民廣場上跳壩壩舞的熱烈場面,十分高興,與民同樂。

(二)立體交通大景觀,流動旋律大樂章。重慶的交通市非常有特色的,建起了“水”、“陸”、“空”立體交通網。所謂“水”,已經遠遠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木船,還包括水翼艇、豪華旅遊船、跨江大橋等現代化水上交通工具和設施。特別值得壹提的是重慶的橋。重慶的橋不是江南流水上小橋,而是天塹橫跨的大橋。重慶橋梁之多,在世界上都是獨壹無二的,以至有“橋都”得美譽。萬裏長江上已建或在建的橋梁56座,重慶境內就占了23座,居全流域第壹。在主城範圍的兩江上,已建成長江大橋,馬桑溪大橋、李家沱大橋、鵝公巖大橋、大佛寺大橋、黃花園大橋、渝澳大橋、高家花園大橋、石門大橋、嘉陵江大橋等14座各具風格的大型現代橋,還有6座正在建設。重慶橋梁不僅數量多、而且種類齊全,有拱橋、斜拉橋、懸索橋、連續鋼構橋、T型鋼構橋等橋型,國內有的橋型重慶都有。可以說重慶是中國名副其實最大的橋梁博物館。座座大橋,就像迅速起飛中的城市展開的翅膀,成為點綴城市的彩虹。所謂“陸”,自然指陸路交通,重慶的陸路交通個性突出,精彩紛呈,有現代化的高速路、大馬路,還有動輒幾十級甚至數百級的石臺階(重慶人稱“梯坎”),更有九曲十八盤的山間小路。主城區的公路和街道,在山下蜿蜿蜒蜒,在山腰盤盤旋旋,在山脊起起伏伏。在重慶,走路,是壹大樂事,它讓妳體會“七上八下”的樂趣;在重慶,乘車也是壹大樂事,它讓妳體會坐車就像坐船,起伏跌宕,過足壹把癮。所謂“空”,不是指重慶的國際航空運輸,而是指南山,歌樂山、南泉等眾多的觀景索道,象提鬥似的朝天門碼頭纜車,在城市高樓大廈間穿行像彩帶似的城市輕軌,全場112米,位居亞洲第壹長、坡度第壹陡的菜園壩皇冠自動扶梯,這些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形式之多樣,絕對是其他城市少見的。特別是重慶連接兩條大江的跨江索道,為全國獨有,遊客乘坐其上,就像踏雲而行,有壹種空中飛翔的驚喜與快樂,在驚喜刺激中緩緩欣賞重慶山環水擁的自然美景。可以說立體化、多樣化的大交通,增加了城市的運動感,像流動的旋律,是現代化都市重慶的雄渾的交響樂章。

(三)山城夜景大場面, 嘆為觀止大氣象 。重慶夜景古來有名,清乾隆年間即為“巴渝十二景”之壹。美麗的夜色讓人難忘,就像壹幅潑墨大寫意山水畫,朦朧中透著詩意。高低錯落的建築依山傍水,舟船日夜在江中穿行,為美麗迷人的山城夜景創造了客觀條件。古夜景再美,也只能是油燈、蠟燭、火把之微光,星星點點,難以照亮整個城市。 而今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江、山、城、樓、路協調發展,萬家燈火和閃爍的霓虹將重慶的夜晚點綴得夢幻又璀璨。燈火倒映在波光蕩漾的江水裏,錯落有致,就象跳動的音符。在五光十色的燈光映照下,新重慶不僅美在山水岸邊,而且美在城市內部的各個角落。此時的夜重慶是清晰的、繁華的、完美的和令人賞心悅目的。重慶夜色的魅力就在於剛柔相濟,虛實相生。登上南山“壹顆樹”,山城夜景盡收眼底:主城區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布滿了奪目耀眼的霓虹燈,把夜空照得通亮;濱江路橘黃色的燈火連成壹條飄逸的彩帶,象壹條舞動著的火龍,充滿著蓬勃的朝氣,迸發出青春的活力;波光瀲灩的江面,萬家燈火倒映水中,形成無數條金銀光柱,那七色的光交織在壹起,充滿了詩情畫意。整個重慶城市仿佛壹座金碧輝煌的水上浮宮,美麗而朦朧。國家建設部已將重慶燈飾納入全國首批城市燈飾建設項目進行高標準規劃,將把基礎最好、潛質最佳的重慶夜景建設得更加國際化、現代化,成為具有更大吸引力的中國名片。

(四)美女如雲大舞臺,惹人艷羨大風景。重慶盛產美女,是壹個僅憑美女就能讓人流連的城市。解放碑步行街是世界上聚集漂亮女孩和看漂亮女孩的人群最多的地方,“三步壹個張曼玉,五步壹個林青霞”,形容解放碑美女之多。那兒是花的海洋,步行街像巨大的競美臺,整條街湧動著群群美女,讓人眼花繚亂。美容專家靳羽西女士也說,全國最漂亮的女人在重慶。重慶有壹個很流行的詞語叫“打望”,指解放碑街心的長凳上搜索掃描的眼光,通俗的說法叫眼睛過生,文雅的表述叫秀色可餐。重慶女孩子個個身材苗條,肌膚細嫩,天生水靈,天生柔媚。重慶女孩是那種充滿活力的女孩,時而溫柔如水,時而熱情似火,不僅有女人的細膩,還帶有壹點男人的陽剛之氣性格。她們敢愛敢恨的品格在全國有口皆碑。她們個性直率、潑辣大膽、大方豪爽、開朗能幹、為人心直口快,具有北方的性格、南方的姣美。她們會很義氣,即使是淑女也能大聲與妳劃拳;她們敢穿,敢打扮,敢標新立異,穿衣服總是那麽前衛,那麽緊跟時尚,甚至領導潮流。重慶女孩長得漂亮又性格豪爽的原因,是因為地理環境的潤育、飲食文化的熏陶、移民城市的優勢。重慶像個天然美容院,女孩不靠化妝品保持水份,眾多的江河和大量的溫泉水,以及濕潤的氣候,具有天然保濕功能,濕潤空氣使皮膚長期處於保濕狀中。重慶坡高路陡,到處都要爬坡下坎,想不鍛煉都不行,造就了重慶女孩的好身材和健美活力,這種自然健美,不需要減肥,根本不擔心發體。重慶女人是世上最有吸引力的女人。美女如雲是重慶壹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激情之城—— 重慶人耿直和豪爽的性格

(壹)人的性格就是城市風格,耿直豪爽,氣勢恢宏。重慶人世居巴渝山地, 其性格打上了高山大河自然地貌的烙印。地域特點造成了重慶人性格的豪氣和大方:大山大川讓重慶男兒熱情似火而又堅韌豪邁,女兒柔情似水而又英氣勃勃;氣候環境塑造了重慶人脾氣剛健火爆:這裏空氣滋潤,日子滋潤,壹捏就能出水,這裏陽光火爆,脾氣火爆,壹點就能燃燒。人文傳統決定了重慶人血脈中張揚著壹種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當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元軍下四川,準備奪重慶,然後順江而下滅南宋,卻不料,竟在重慶打了足足36年,屢攻不下,最後被稱為歐洲人“上帝之鞭”的大汗蒙哥,在釣魚城含恨戰死。重慶釣魚城成為了改寫世界歷史的地方。(1259年7月,蒙古大汗蒙哥死於釣魚城,使蒙古最高權力形成真空,導致大面積入侵歐洲、兵臨莫斯科的各路蒙古鐵騎紛紛回師爭奪汗位,使歐洲的歷史才得以按照現在大家知道的樣子發展。)重慶人耿直和豪爽聞名全國。重慶球迷吼出的 “雄起”壹詞 ,是壹種男性的吶喊,體現出壹種陽剛之氣,反映到城市風格上,就是“雄性重慶”。重慶人最愛說的話是“耿直”。“耿直”在重慶人口中是“正直”、“真誠”、“果斷”、“公正”以及“不虛偽”、“不做作”等意思的代名詞, 這些意思均源自於重慶人性格豪爽剛烈,粗獷頑強、樂觀豁達、剛直重義、堅韌忠勇、吃苦耐勞、熱情勤勞的秉性。“崽兒”是重慶最典型的方言,泛指充滿朝氣和個性的重慶人。“重慶崽兒”是各地對重慶人的認同和贊揚。重慶市典型的移民城市。歷史上***出現六次大移民,僅現代史上就有兩次大的移民:抗戰時期社會各路英豪集聚於此,匯集了壹大批內遷企業,“三線建設”(1964年到1978年,在中國中西部的十三個省、自治區進行了壹場以戰備為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稱為三線建設),又集全國精英於重慶。巴渝人遠祖的山民鄉鎮宗族文化、水民碼頭幫會文化、市民都會世俗文化等歷史文化的因襲,再加上抗戰陪都綜合移民文化、三線企業內遷移民文化、直轄重慶開放移民文化等各路文化的綜合作用,形成了重慶人熱情好客,開放趨新、接納五湖四海的寬廣和包容的品格。因此,重慶人具有非常開放的心態,重慶城市具有非常開放的風氣,從而導致這個城市氣度恢宏,激情飛揚,具有無限的張力。

(二)“ 麻、辣、燙、鮮、脆”壹鍋煮,火鍋文化代表著城市文化。重慶火鍋起源於江邊船夫的生活,其文化精髓就是重慶的碼頭文化。 碼頭文化是壹種兼收並蓄、張揚豪放的文化,而重慶火鍋就是滿足這種文化需求的生活方式,因此它的人氣越來越旺,傳播也越來越廣。吃重慶火鍋,關鍵就在於吃出壹種大家樂的氣氛,吃出壹種無拘無束,自我滿足的情景。重慶火鍋已經得到了世人的認同與喜愛,遍及全國,名噪天下,紅遍大江南北,成為最具大眾化的壹道美食名品,成為重慶飲食文化的燙金“名片”。以重慶火鍋為代表的重慶菜,已經成為我國飲食文化中的壹支奇葩了。重慶人從外地返渝,下車離船或走下飛機,第壹件事就是直奔火鍋店大吃壹頓。吃正宗的重慶火鍋,只能在重慶吃,特別是街頭巷尾的小店更具風味。 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經常可以看到重慶人背後吹電扇,胸前燙火鍋,吃得很過癮的場景。吃火鍋就像蒸桑拿,吃的過程大汗淋淋,吃完之後渾身通泰,神清氣爽。重慶人好吃會吃,在全國聞名。重慶人把“吃”變成了壹種融入自然山水的體驗,叫做“山水特色餐飲”。重慶人最愛去吃的地方要麽到山上,要麽去水邊。南山、歌樂山和兩江濱江路美食與美景相連,坐在江邊或者輪船飯店上,看著美輪美奐的夜景,品嘗著鮮辣爽口的美食,在山水田園中就餐,不亦快哉!重慶人喜歡刺激,不墨守成規,喜歡創新,廚師不愛照菜譜做菜,民間廚師常常創造各種新菜品,在重慶傳播,然後流傳到大江南北。重慶好吃的東西大多了,如著名的重慶菜就有:雞有辣子雞、泉水雞、瓦塊雞、口水雞、竹筍雞、安平雞、燒公雞、叫花雞、棒棒雞、土匪雞、山菌燒山雞、黔江雞雜等;鴨有啤酒鴨、香壇鴨、樟茶鴨、蟲草鴨、老鴨湯、泡壇醉鴨等;魚有幹燒魚、脆皮魚、麻辣魚、水煮魚、來鳳魚、酸菜魚、火鍋魚、泰安魚、酸湯魚、烏江魚、白渡魚、豆花魚、三妹魚、郵亭鯽魚等;還有幹煸鱔段,辣子田螺,毛血旺、香辣蟹、泡椒牛蛙、鵝掌門、什麽兔、城口燒臘肉等民間特色菜。如果想嘗嘗重慶小吃,那就最好到解放碑八壹路“好吃街”,口水雞、雞絲豆腐腦、東東包、涼面、川北涼粉、鹵水鴨掌、酸辣粉等,過橋抄手、擔擔面、雞油湯圓、醪糟等名小吃讓妳吃夠了還會兜著走,只恨自己的肚子不夠大。吃重慶菜有壹種痛快的感覺,重慶是壹個讓人饞得流口水的城市。重慶是壹個適宜生活和觀光的地方:重慶美女多,養眼!火鍋辣,養嘴!空氣濕度大,養顏!山路多,養身!四周山林多,養性!……

四、“古老之城”——重慶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 重慶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以重慶為中心三峽地區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壹。距今約200萬年前,在巫山就有被命名為“巫山人”的古猿人生存,他們是迄今考古發現的地球上最遠古的原始人類之壹。重慶東部的“大溪文化”和西部的“銅梁文化”就是舊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文化的典型代表。三峽地區誕生了燦爛三峽文化,同時也孕育了享有盛名的巴渝文化。重慶的歷史就是三次建都、三次開放和三度直轄的歷史。三次建都:第壹次建都是在公元前11世紀,巴人在重慶建立了古代巴國的首都,稱“江州”。因嘉陵江在此匯入長江,嘉陵江古稱為渝水,隋朝在這裏設置了渝州,所以重慶簡稱為“渝”。又因這裏是南宋天子宋光宗趙敦的潛藩之地,在這裏置府就稱做“重慶府”,以誌雙重喜慶。“重慶”之名延續至今,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了。第二次是元末明玉珍建都重慶,國號大夏。第三次是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重慶成為中國戰時首都,1940年宣布為陪都,是當時全國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揮部,中國大後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成為中華民族抗戰救亡的大後方基地。三次開放:第壹次開放是列強在1891年《中英煙臺條約續增專條》強迫重慶開埠,重慶正式成為對外通商口岸,成為西方列強通向四川乃至西南的“門戶”。在中國偏僻內陸地區中,重慶是開放最早的城市。這次開放使重慶形成工業中心和交通中心,成為內陸的中心城市。第二次開放是1937年因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被迫開放,大量的企業和人才的湧入,使重慶在民族保衛戰的過程中完成了城市近代化的進程。重慶成為國際性大都市。第三次開放是1978年後重慶主動加入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成為全國第壹個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和計劃單列市。這次自覺地開放加速了重慶現代化的進程,重慶成為壹個現代化的特大城市。三次直轄:第壹次直轄在1935年,重慶被國民政府升格為直轄市。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後,重慶仍為直轄市。第二次直轄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重慶成為中央直轄市,是中***中央西南局、西南軍政委員會和西南軍區所在地,是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54年大區撤消,重慶成為四川省轄市。第三次直轄在1997年3月14日,經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批準,重慶正式成為中國第四個、西部地區唯壹的直轄市,重慶再次被確立為中央直轄市,掀開了重慶建設與發展史上嶄新的壹頁。

長江三峽:三峽是長江上的壹段河道,了解三峽首先得從了解長江開始。大家都很熟悉《長江之歌》吧?“妳從雪山走來,春潮是妳的豐采;妳向東海奔去,驚濤是妳的氣慨。妳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妳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們贊美長江,妳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妳有母親的情懷。”這首歌已經成為中國音樂的經典旋律,它形象地描繪了長江的波瀾壯闊、曲折回轉的情景,表達了長江之水從雪山壹路奔騰而來的磅礴大氣。長江是我國的第壹大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主峰西南側,幹流全長6300余公裏,長度居世界第三位;流域面積180余萬平方公裏。占中國河川徑流總量的36%左右,水量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亞麻遜河和剛果河,相當於黃河水量的20倍。長江支流數以千計,主要支流有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漢江等49條。嘉陵江、岷江、雅礱江4大支流的流域面積均在10萬平方公裏以上。長江中下遊是中國淡水湖分布最集中的地區,主要有鄱陽湖、洞庭湖、大湖、巢湖等。長江不同河道常用稱謂有:青海省玉樹縣巴塘河口以上分別稱沱沱河和通天河;巴塘河口至四川宜賓岷江口稱金沙江;宜賓至湖北宜昌俗稱川江;長江三峽壹帶稱峽江;湖北枝城至湖南嶽陽城陵礬,俗稱荊江;江蘇揚州鎮江以下江段,因古有揚子津渡口,得名揚子江。現在所稱楊子江泛指武漢以下長江下遊。長江納百川容千流,穿山越谷,浩浩蕩蕩,氣勢磅礴,在重慶至湖北境內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大峽谷,造就了雄奇壯麗的三峽百裏山水畫廊。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大峽谷的總稱,從自然上說三峽是美麗長江的標誌性河段,從人文上說三峽是長江文明的華彩樂章。長江三峽猶如壹幅神奇的自然畫卷和文化藝術走廊,是集遊覽觀光、科考懷古、藝術鑒賞、文化研究、民俗采風、建築考察等為壹體的國家級旅遊風景名勝區。雄偉壯觀的山水風光、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眾多的名勝古跡使三峽成為我國著名的黃金旅遊線和舉世聞名的觀光旅遊勝地。因為有了三峽,長江變得更加雄偉,風光變得格外秀麗。三峽風光是長江風光的精華,神州山水中的瑰寶,古往今來,三峽留下了歷代騷人墨客暢遊的千古絕唱,三峽旅遊壹直是萬裏長江不變的主題。三峽因長江而存在,長江以三峽而驕傲。美國人羅斯福曾說,每個美國人都壹定要去看看科羅拉多大峽谷,因為峽谷是用時間緩慢雕刻出的驚心動魄。和科羅拉多大峽谷純粹沙石溝壑的粗獷相比,三峽更完美地將山、水、文化景觀結合到了壹起,而且三峽是全球排名前五位的大峽谷中唯壹可以乘船在大江上遊覽大峽谷。世界上大江大河很多,大峽谷也不少,但是要麽有江無峽,要麽有峽無江,只有我國的長江三峽才同時擁有著名的大江和雄壯的峽谷兩者兼備的風光。如果長江是壹首交響曲,那麽進入三峽就開始了它最華彩的樂章。第二部分:造化三峽(介紹三峽地理演變)長江三峽是大自然的傑作。 關於三峽的形成有很多美麗的傳說。最典型、流傳最廣的是“大禹開江”的說法,是說長江的主流最早不是經現在的三峽流下,而是流經古之南江“涔水”。由於當時天下洪水泛濫,大禹決巫山,令江水得東過,終於使長江“東流之註五湖(長江中下遊的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湖、巢湖)之處,三峽之水從此暢通,長江的主流才改從現在的河道(即北江)流淌。大禹導江治三峽,是有史料記載的。春秋孔子、漢代諸葛亮、晉代郭璞、北魏酈道元等歷代名人都有論述。(另壹傳說見附壹)這些關於三峽形成的美好的神話傳說只不過反映了古代人民在與洪水長期鬥爭中的強烈願望。從地質發育看,長江三峽顯然不是人工開鑿或鬼斧之功,而是強烈的造山運動所引起的海陸變遷和江河發育的結果。 三峽地貌變化之大,可以用滄海桑田來形容。遠古時代,三峽地區是壹片汪洋大海。距今1.8億年前的印支造山運動,使華南地區形成陸地與華北陸地聯成整體,中國地勢東高西低,西南地區仍為古地中海的壹部分,古長江從東向西流向古地中海。距今7000萬年前,燕山造山運動使巫山山脈自北而南隆起,切斷古長江,於是,巫山以東的古長江即向東流,巫山以西的古長江仍向西流。距今4000萬年前新生代之初,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氣勢非凡,使中國的西部地區迅速擡升,形成世界第三極高峰和整個青藏高原和中國西高東低的地勢,強迫浩渺的西部之水向東流去,去沖刷切割阻擋長江的巫山山脈。長江左突右沖,終於波濤洶湧劈開巫山山脈,奪路奔流形成了壯麗雄奇、舉世無雙的長江三峽大峽谷。長江就永遠的“大江東去”,從此“不盡長江滾滾來”!(三峽形成的階段見附二)三峽橫空出世,鬼斧神工的地理奇觀,雄、壯、險、奇的天然美景,是造物主在大地上刻畫雕琢出的驚世傑作。三峽是大自然的運動在地球表面留下的種種奇跡中最驚心動魄、最雄奇壯觀的精彩華章,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跡。三峽兩岸可以欣賞到舉世罕見的峽谷地貌、溶洞景觀、名山水景、原始森林及距今4000多年歷史文化和200萬年前古人類活動遺跡。山,是三峽的骨架與軀體;水,是三峽的靈魂與血脈。三峽保存著在世界上也極為罕見又完整豐富的地層古生物資料和地質地貌現象,是中國最大的國家地質公園,被譽為“地質博物館”。第三部分:歷史三峽(介紹三峽的文明發展史)長江三峽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大峽谷,還是我國乃至亞洲最早居住古人類的地區之壹,是中國和世界人類遠古文明出現最早的發源地之壹。著名古人類學家裴文中曾預言說:“我們現在稱北京猿人為我們的老祖宗,但北京猿人的老祖宗又在哪裏?我覺得應該到長江三峽壹帶探尋。”現在,考古學家在大量的遺址遺跡中已經找出三峽人類活動的大致輪廓,在舊石器時代遺址的巫山龍骨坡,發現200多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證明“巫山人”是全球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人類;新石器時代遺址大溪文化展示了三峽人類的聰明才智;三峽地區古代巴人的遺址和墓地反映了三峽是巴人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是解開古代巴人歷史之謎的主要地段。長江文明堪與黃河文明媲美。三峽也是是中國古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壹,是華夏文明的另壹個搖籃和重要通道。在歷史進程中,長江串接起下遊的吳越文化、中遊的荊楚文化、上遊的巴蜀文化。而三峽,像壹個巨大的紐結,溝通了江漢平原和成都平原,將巴蜀文明和荊楚文明連接起來,造就了完整的長江文明。三峽兩岸夏商周遺址、秦時棧道、楚國陽臺、豐都鬼城、忠縣石寶寨、奉節白帝城,雲陽張飛廟、夷陵(湖北宜昌)古戰場,屈原故裏、昭君故裏、八陣圖、永安宮、涪陵白鶴梁、黃陵廟等古代建築和文化遺跡,與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觀融為壹體,向人們展開了壹冊數千年文化歷史的巨卷。可以說,百裏三峽是壹根哺育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臍帶,如果沒有這個通道,中華民族文化史就是殘缺的。第四部分:瑰麗三峽(介紹三峽自然風光)三峽是中國讓人記憶最深刻的景觀,小學課本收入的《長江之歌》使不少人第壹次認識長江的豪邁;中學課本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名詩,和劉白羽的《長江三峽》,讓我們進壹步領略了三峽的雄奇與壯麗;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三峽》壹文中把長江三峽那獨具魅力的風光名勝和意境渲染得淋漓盡致,壹次又壹次的加深了我們對三峽的印象。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全長193公裏。我們通常所的三峽風光是指泛從重慶到宜昌全長600公裏的峽江風光。整個三峽位於崇山峻嶺之中,兩岸山高谷深,懸崖絕壁,群峰競秀。三峽“山水峽林泉洞,包羅萬象;雄奇秀險峻幽,無奇不有”;其景色之壯觀,氣象之宏闊,占盡天下所有自然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