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香港地標建築介紹?

香港地標建築介紹?

說起香港的地標建築,最著名的是山頂大廈、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立法會大樓和九龍清真寺。香港是壹個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市,是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與美國的紐約和倫敦並稱為“紐蘭港”。香港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它以清廉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制和完善的法律制度而聞名於世,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的美譽。以下是仲達建築顧問公司為建築師編制的相關香港建築資料。詳情如下:

香港的標誌性建築——立法會大樓

立法會大樓簡介:

香港以前的立法會大樓是最高法院大樓,由立法會於2月28日建成,1898。該建築由澳大利亞聯邦采購辦公室的顧問建築師阿斯頓·韋伯和英格·貝爾設計。大樓於1900開始施工,並於1903開始奠基。由於缺乏石匠和合適的花崗巖,該項目直到1912才完工。

香港的標誌性建築——立法會大樓

立法會大樓的建築歷史:

香港立法會大樓位於香港中環昃臣道8號,是本屆香港立法會舉行會議的場所。

1912 65438+10月15日,最高法院由香港總督盧佳主持開幕。當時的首席大法官皮戈先生曾說:“即使維多利亞城不復存在,海港被淤泥堵塞,香港俱樂部倒塌並被掩埋,這座建築仍將像金字塔壹樣巍然屹立,為遠東的智慧留下見證。”由於英文單詞“Court”與粵語單詞“ge”相似,最高法院大樓也被俗稱為“大閣樓”。法院開辦初期只有三個法庭,壹度被批評為極大的浪費。當時,最高法院由1名首席大法官和1名最高法院法官主持。如果有人對其中壹人的判決不滿,由兩人組成的合議庭將進行上訴聽證。

最高法院大樓從1983改建為1985,用於立法會會議和辦公,大樓外部於1984被列為法定古跡。10月30日,尤德總督宣布立法委員會大樓開幕並舉行第壹次會議。

香港主權從65438年移交給0997年後,隨著立法機構的更名,該大樓更名為立法會大樓。

在日本占領香港期間,該建築被改為香港憲兵隊總部,並增加了審訊室等設施。戰後,法官的數量大大增加。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最高法院增加了隔間,以容納總共7個法庭,空間不夠用。因此,最高法院計劃搬遷。1978期間,受遮打道地下鐵路工程影響,最高法院大樓結構受損,需封閉緊急維修。最高法院後來遷至維多利亞地方法院,然後於1984遷至金鐘最高法院路現址。

香港的標誌性建築——立法會大樓

立法會大樓的建築特色:

立法會大樓采用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模仿古羅馬和希臘的建築設計。它被高約65,438+07米的愛奧尼亞圓柱環繞,中央有壹個圓頂,其宏偉的外觀令人印象深刻。

同時,該建築還結合了中國的建築特色。建築的四坡屋頂鋪有雙層瓷片,屋檐由精心雕刻的中國柚木支架支撐,別具壹格。為了應對香港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大樓底層建有騎樓,壹樓建有露臺,既可以防止陽光直射大樓內部,又便於通風和幫助散熱。

香港的標誌性建築——立法會大樓

立法會大樓門楣雕像:

面對雕像廣場的立法會大樓中央門廊裝飾有三角形過梁(新古典主義建築特色),並刻有“jugged AD MDCCCCX”字樣(建於公元1910年)。

窗戶頂部是皇家盾形紋章:左上和右下分別雕刻了三只獅子,代表英格蘭;右上角的獅子代表蘇格蘭;左下角的豎琴代表愛爾蘭。盾形紋章由英格蘭獅子和蘇格蘭獨角獸保護,頂部雕刻有皇冠,並由最高統治者題字“DIEU ET MON DROIT”。皇家盾形紋章兩側傾斜的雕像象征著憐憫和真理。

在三角形門楣的頂部,矗立著壹座2.7米高的泰國女神,代表著正義(英語:Themis;希臘語:θ?μι?)雕像,女神右手拿著代表正義的天秤座,左手拿著象征權力的寶劍。女神蒙眼,表明法律精神是公正、公平和嚴格的。

該建築的最高點是愛德華七世國王於1902年采用的都鐸青銅皇冠雕塑。

更多關於投標文件撰寫和提高中標率的信息,請點擊底部客服進行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