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如何寫壹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以追尋為話題的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以追尋為話題的作文1使人回味無窮、難以忘懷、終身不忘的不是美食、不是漂亮衣服、不是故事書,而是那個擁有美食、漂亮衣服和故事書的童年時代,那個天真、無邪、美麗而精彩的孩提時代。
孩提時代是壹段美好的回憶。它不但沒有學習的壓力,也沒有煩惱的包袱。很輕松很輕松!
現在很多事情回憶起來是津津有味的!還有很多事情回憶起來就如身臨其境。使我樂在其中!
(壹)夏日捕獵
夏天,就連聽到就會熱得滿身冒煙!而在這個滾燙的季節裏,我盡管追獵追的揮汗如雨,我還是願意跟著爸爸去打獵。中午,就連野兔也熱得從洞裏蹦了出來。我想引蛇出洞,就把胡蘿蔔片放在了草地上,自己就蹲在洞口等著。不壹會兒兔子出來了,我想壹把抓住它,可沒有抓著。小兔子以為自己逃脫魔掌了,可被爸爸“嘭”的壹槍打死了。我看著被爸爸抓起的兔子,眼睛濕潤了,好像像醫生壹樣給它做手術,把子彈拔出來。可是已經太晚了。兔子的鮮血給我們走過的路做上了鮮紅的標記。哎!可憐的兔子……
(二)雪地追獵
下初雪了,爸爸又領著我去打獵。我有異乎尋常的興奮起來了。我跟著爸爸來到夏天打獵的地方。我仿佛看見了夏天那野兔的血被塵土覆蓋了,被大雪淹沒了。正當我發楞時爸爸就叫住了我,然後指了指,我順著那個方向看過去,據I看見業績的腳印。我們跟著腳印去追,正好看見壹只野雞覓食。我讓爸爸不要開槍,讓我捉活的。我跑了過去,可因為動靜太大,把野雞給驚嘍。我追著野雞跑,可東壹腳,西壹腳的老是摔。我不服,繼續追,爸爸也跟著追。爸爸畢竟是大人,抄近路跑到野雞前。野雞壹看前面有人就往後跑,哈哈!被我逮個正著。在路上,我壹邊抱著野雞,壹邊問爸爸:“爸爸,妳和媽媽不是常叫我傻孩子嗎為什麽這只野雞比我還傻呢?”爸爸笑著對我說:野雞比妳傻。”我接著:“那妳們以後不許叫我傻孩子!”“嗯,聰明的小淘氣。”
在雪地裏壹大壹小的身影越來越模糊,聲音也漸漸變小……
壹個既有愛心,又有同情心的孩提時代就是這樣!
壹個像男生壹樣的女生的童年時代就是這樣!
壹個僅僅會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的天真時代就是這樣!
壹個轟轟烈烈、多姿多彩的無邪時代就是更是這樣!
以追尋為話題的作文2我們活在世上,走在路上,追尋的是壹種幸福。
幸福,是瀝瀝細雨洗刷著的江南小巷;幸福,是大海中直掛雲帆的木船;幸福,是九月草地上飄零的落紅;幸福,是朝朝暮暮為自己而開的壹片繁花。
我們望著天上的明月,不斷思索,那“紅箋向壁字模糊,憶***燈前呵手為伊書”呼之欲出的繾綣深情,是幸福;那“黃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壹場醉”的氣概,是幸福;那“愁無限,消瘦盡,有誰知?閑教玉籠鸚鵡念郎詩”的惦念,是幸福。
壹種幸福蔓延著透徹心扉的甜蜜與追隨,就像大海懷抱著魚兒,向日葵永遠跟隨著太陽。
壹種幸福浸透著蓬勃的生機。我們年輕,我們張狂,我們肆意地行走在我們想去的路上,片刻不停留,這是我們的幸福。
坐在樹枝上,暮前的夕陽如壹面被打破的鏡子,落日的余暉細碎地灑在腳下,拼湊成壹片暖暖的湖水,仿佛時間緩慢流過沒有改變任何東西。這時,我們放聲大笑,肆無忌憚把過往的心酸壹笑而過,等待著明日的朝陽,這就是我們的幸福。因這樣的質樸而欣慰,因這份簡單而幸福。
夏日的午後,我們光著腳丫在田間奔跑,伴隨著蟬鳴蛙叫,擁著麥香而嬉笑。那個裊裊炊煙的方向,有香噴噴的菜肴和奶奶溫柔的責怪,這就是我們的幸福,無需提醒的的幸福。
在這個斑斕陸離的世界上,不壹定非要過濾掉壹切悲傷與坎坷,才能找到幸福。即使渺小到空氣中漂浮的微塵,那也是壹種幸福。我想,那微塵也近在手邊咫尺的地方,只有想要和不要兩種選擇。
坐在院中,那輪清透的落日並非幸福溫婉的替代,只是太習慣臉上映襯著落日紅色的光芒,這種暖暖的色調,壹下子就能捕獲人心。輕輕閉上眼,仿佛是壹只鶴張開它潔白的翅膀,向著家的方向飛去。
家總是壹個壹直提起的地方,是幸福的源頭,是幸福的繼續,是幸福的傳承。這種牽絆與矛盾把幸福詮釋得淋漓盡致,我們期盼,我們追逐。在夢裏跌倒過,也被生活牽絆過。我們不知道該怎麽道出離別,因為還堅信著幸福到來時,我們仍然不舍道別。什麽都不要開口,揮揮手轉頭就走,我壹直都想和幸福在壹起,而幸福就纏繞在我的右手,隱藏在心房。
擁抱愛,擁抱生活,擁抱每個細節,就會找到屬於我們的幸福。
幸福,只是這樣,會從開始纏繞到結束。
以追尋為話題的作文3翻動書頁,呼吸到古墨香的芬芳;品讀文章,眸子輕輕地掠過在紙上靈動的文字。將它捧在手心,指尖悄然無聲地劃過紙張,我在書中追尋著,追尋著那壹片知識的大海與藍天。
多麽希望有那麽壹個下午,坐在古樹下,陽光透過綠葉灑在我的發絲上。手中捧著壹本書,壹本讓我終身受益的書,拋開所有的雜念,將自己聒噪的心平靜下來。靜靜的享受,享受輕柔的微風,享受聖潔的文字……
仰望藍天,凝視大海。我追尋著那壹方方蔚藍,壹縷縷陽光。
我看到了,看到了阿廖沙,那個善於觀察和非常敏感的孩子,那個在黑暗汙濁的環境中仍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的孩子,那個在外祖父、外祖母、房客等的影響和現實生活的壓力下度過自己的童年,但仍然堅強的生活著不被命運所擊敗的孩子。
我看到了,看到了海倫·凱勒,那個自強不息的盲聾孩,那個在19個月就失去視覺與聽力,但在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裏,沒有放棄,而是對前方充滿希望的女孩,那個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壹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的女孩。她什麽也看不見,但她的心靈是充滿光亮的!“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東西是看不到也摸不到的,它們只能被心靈感受到。”海倫曾這樣說。
我看到了,看到了安利柯,那個生活在愛裏的意大利小男孩。想到了那本充滿溫暖的書。那本《愛的教育》。“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壹樣。沒有水,就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讓年幼的我得知了愛的含義。那種愛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出來的。漸漸的我長大了,再次翻開舊書,在感動中,我發現,這種愛中還包含著壹種對生活的追求。是的,我看到了。那壹方方蔚藍在人們最純真、最美好的心靈中綻放。那壹縷縷陽光透過人們的心靈透射出最明媚的光……合上手中的書,微風拂過,掀起了我額頭上的發絲。不由地,想起了高爾基那句深奧的話語,“書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靈,它幫助我從腐臭的泥潭中脫身出來,如果沒有它們,我就會溺死在那裏面,會被愚笨和鄙陋的東西嗆住。”紙頁摩挲間,我收獲到最寶貴的財富,那是心靈的收獲。
那些淒美的、純真的、感動的,猶如輕柔的春風;猶如醇香的咖啡;猶如聖潔的忠告。我將繼續追尋著,追尋著文字中那壹許許的美好……
以追尋為話題的作文4世界在霓虹燈彩,鋼鐵水泥下,變得越來越光怪陸離。盛世繁華下,我卻在很多人的眸子裏看到了不安。有誰願意舍棄功名利祿,追尋靈魂的腳步?又有誰能看清平靜湖面下的湧動的暗流?
有太多的人在物質世界迷失了方向,看不到真實的自己,聽不到靈魂的腳步。有為壹臺ipad2而的花樣少年,有以“在北京買房”要挾父母的博士生,更有敢大聲喧鬧,口出狂言“畢業後年薪不過五十萬就別來見我”的大學教授。
他們被金錢蒙蔽住了內心,就像故事中的“我”,因太顧慮外衣和鞋襪被弄臟,反而挑不起擔子了。
“創新之源”喬布斯讓我們眼前壹亮,為了創造出偉大的產品,他肯為壹美元的年薪而工作,他有壹句至理名言“不要讓外界淹沒了妳內心真實的聲音”。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於是冰冷的鋼鐵電子工業迎來了新的春天,註入了新的活力。
不為外界浮華所動,只堅持做自己。格萊美贏家阿黛爾出道伊始,就因自己肥胖的身材而飽受批評,她不為所動,堅持自己的音樂是用耳朵來聽的,而不是用來看的。她說“我不穿不喜歡的衣,不唱不喜歡的歌,更不會變來變去,我始終忠於內心。”最終她靠自己的魅力征服了世界樂壇,擁有“靈魂歌手”的美譽。
他們拋棄了浮華世界裏的煙雲迷霧,追尋靈魂的簡簡單單,卻最終收獲了壹段成功的人生傳奇。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至今仍在田裏辛勤勞作,正如有人調侃的.那樣:“他不是在田裏,就是在去田裏的路上。”華裔科學家朱棣文在得知獲諾貝爾獎的當天,仍平靜地給學生上課;巴菲特的兒子彼得敢於追求人生目標,不活在父親的光環下,將父親贈予的幾十億美元的資產捐給了慈善事業,轉而學習音樂去了?我不由想起李白被放逐長安時仍高聲吟誦“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狂放不羈!他們把功名利祿全都拋在腦後,卻奏響了人生的最強音!
荷爾德林曾說:“人要詩意地棲居在大地。”我想,這詩意人生,不是壹輩子成為金錢的奴隸,被私欲控制,顧慮重重, 而是拋棄應該拋棄的東西,拋棄不足貴的鐘鼓饌玉、功名利祿,勇敢地追尋靈魂的腳步!
以追尋為話題的作文5自駝鈴聲第壹次迎著晨曦傳至中原,千百年來就再也沒停止過。
那清脆的“叮啷叮啷”聲,是無數中原兒女的心率,吸引著他們向金色的西域,向夢的地方追尋。
公元前138年,壹個正值盛年的男子,滿懷抱負,肩負重任出發了。他所做的是克服壹切困難,穿越大漠,聯絡大月氏對抗匈奴。他鄭重地從武帝手裏接過漢節,緊緊握住,不忘使命,誰也沒有想到,這壹握,就是十年!塞外的風沙冷酷,塞外的匈奴無情。這個血氣方剛的小夥子途中被匈奴扣押,歷盡艱辛終於設法逃脫,輾轉多年找到了大月氏,帶著符節返回長安。
這,是張騫。
猶憶出塞傾城送,他年回鄉已陌然。十年滄桑符節老,曾經少年卻白頭。
為了和平,為了幸福,張騫在年少有為之時選擇了出塞,追尋夢中的西域,追尋期盼的和平。
貞觀年間,長安城車水馬龍,壹片繁華。玄奘壹人壹馬出了城關,他要去天竺,他要去遊學。他毫不猶豫地踏上了風沙之途。日出則行,曙光給虔誠的他鍍上了聖潔的金色;日落則念經,夕陽給他披上脫俗的紅色。他沒有地圖,但他有夢的藍圖;他沒有方向,但他忘不了自己朝聖的方向。他沒有畏懼無邊的大漠,他堅信,追求佛法之路是最光明最偉大的征途。不知過了多少年,他回來了。依舊是壹人壹馬,卻帶回了經文,他帶回的佛法驚動了整個大唐。後來,他又主持編著了長達12卷的遊記《大唐西域記》
只身孤馬尋菩提,歸來悟得鏡非臺。山高水險心愈靜,引他佛光做曙光。
為了佛法,為了夢想,玄奘毅然放棄榮華富貴,孤身求法,追尋佛的西域,追尋神秘的佛光。
抗戰途中,他與西域獨特的旋律結下了不解之緣,被那裏獨特的文化、動人的民歌陶醉的他不僅將自己的藝術生命留在了那裏,將他的心與靈魂也全然托付大漠。老漢壹生幾度被岡,獄中磨難18年,卻依舊不減他對大兩北的深情。從《達阪城的姑娘》到《在那遙遠的地方》再到《半個月亮爬上來》、《掀起妳的蓋頭來》,全中國都沈浸在那神秘悠揚的兩域旋律中。他深深地戀著那片土地,他將自己的·生富有藝術性地交給了西域。從此,他將他的名字、他的生命,譜成了西域民歌中最美麗的壹段旋律。他,是王洛賓。
身歸西域心追藝,六十老漢醉天山。九州笑唱異域曲,始知歌者沙裏癡。
為了藝術,為了文化,王洛賓大半生留在西域,傳播民歌文化,追尋淳樸藝術,追尋魂牽夢縈的旋律。
“叮啷叮啷,叮啷叮啷”駝鈴聲又響了。
新的旅程,我們上路追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