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為什麽不想和父母住在壹起?要知道,他那時候才17歲。對於那個年齡的青少年來說,仍然很難完全照顧自己。
從種種跡象來看,韓寒年輕時表現出的、恐怕壹生都不會完全消失的強烈叛逆個性與家庭教育密切相關。雖然今天,從功利的角度來看,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韓寒能成為今天的韓寒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強大的人格,但從普通青少年人格成長的壹般規律來看,我們顯然不能輕易對韓寒父母的育兒方式給予充分肯定。
從《兒子韓寒》反映的情況來看,韓寒輟學後壹度離家獨自生活的主要原因是韓寒和父母不能及時“適應新生活”。【1】但這種說法也反映出韓寒不認可父母的嚴格管教。韓寒的父母從小就對韓寒的道德人格有很高的要求。例如,韓寒3歲時,有壹次未經允許去草莓地裏的鄰居家吃了壹些草莓,被懲罰了很長時間。【2】“從初中開始,由於學業問題,涵涵和家人的關系逐漸顯露出緊張的壹面。”那時候,韓家經常上演這樣的戲碼:“他考砸了,在前面逃,韓人在後面追,鄰居在後面拉。”【3】韓寒的散文《從海邊來》和韓復的《兒子韓寒》都從不同角度記錄了他高壹時的第二次。和語文老師吵架後,韓寒回家被父母訓斥,導致離家出走,露宿石化海邊。在周立波的訪談節目中,韓寒承認他小時候父母經常打他:“爸爸打他,但媽媽也打他。.....其實我父母還是很疼我的。起初,他們打我的頭...後來,他們覺得自己可能很傻,所以扭了扭屁股。”[4]
雖然“棍棒出孝子”這句老話再次得到了韓寒的驗證,但客觀地說,當時韓寒的父母對韓寒的棍棒教育缺乏策略,韓寒或多或少的叛逆性格與父母在他青春期對他的管教方式不當有關。這位研究員認為:“希望成功是人的天性,寄予厚望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因此給孩子施加巨大的壓力無疑是有害的。它不僅使孩子長期生活在恐怖和壓抑的氣氛中,而且嚴重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它還會使兒童的個性異常發展,使他們要麽在高壓下成為諾諾特有的低能兒,要麽像父母壹樣殘忍和叛逆。[5]
韓寒很少在各種場合提及自己的父母,這顯然不是避免傷害父母所能解釋的。韓寒小說中人物的父母很少出現,這不能完全用情節沒有必要來解釋。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人際關系在作者的生活經歷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往往被作者不同程度地不自覺地移植到小說中。這是不可避免的。曹雪芹家族的《紅樓夢》中的賈氏家族,巴金家族的李氏家族和《家·春·秋》中的高家族,勞倫斯與母親的關系以及《兒子與情人》中人物的母子關系都有不同程度的對應移植。韓寒小說中父母形象的罕見不僅反映了他從小就離家獨立生活的背景,也反映了他自己對父母關系的回避。贊美父母的長輩不符合他自己的經歷和心理,諷刺或指責他們會傷害他的父母。為了避免對號入座,韓寒在《三重門》之後很少寫父母,甚至在《長安鸞》中塑造了無父無母卻自由無根的釋然形象。
然而,在繼續分析相關問題之前,需要明確三個前提:第壹,韓寒不應該為父母與青少年之間的不和諧負責。那時的韓寒還是壹個不能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完全負責的孩子。即使當他獲得了相當大的個人獨立性時,他的思想和行為模式仍然是過去經驗的產物,他仍然無法對某些行為負責。其次,指責韓寒的父母對韓寒的教育失職也是沒有同情心的。任何個人悲劇在某種程度上都是社會悲劇。即使韓寒的父母有不恰當的教養,也不是毫無根據的。他們也生活在社會和傳統中,並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這裏試圖還原真實歷史的目的只是為了增進大家對韓寒的了解。第三,雖然韓寒的父母在青春期對韓寒的養育有問題,但不代表他們不愛韓寒,愛變成傷害的事情太多了;韓寒對父母的叛逆和不滿,甚至是《三重門》中對父母的諷刺和嘲笑,並不意味著韓寒不孝、不尊重和不可理解。
就韓寒的父親韓仁君而言,他對韓寒的負面影響更多是通過言傳身教來實現的。前面我們提到了韓寒少年時家庭的困難。在現有的社會環境中,男人主要負責養家糊口,這種困難在很大程度上被視為韓父親無能的結果,從而大大削弱了父親在家庭中的威望。
在家庭教育中,父親缺乏威信對孩子有嚴重影響。首先,孩子錯誤地認為反抗和反叛總是正確的、必然會勝利的,缺乏對權威和規則的認同感;其次,當他們將這種經驗應用到社會上時,他們很可能會遇到挫折,因為他們無法再享受父母給予的愛,這可能會導致心理問題;第三,當他走上社會時,他經常不得不假設自己是孤獨的,他與其他人不同,缺乏後盾和支持,這也會造成不安全感等負面心理問題;最後,對男孩還有壹個額外的影響,那就是他們無法從家庭生活中學習如何成為壹個男人以及如何保持男子氣概。
當然,我們也應該註意壹個事實,父親缺乏足夠的權威並不意味著他壹定是壹只羊。與青少年相比,成年人總是相對強大的。事實上,缺乏足夠威望的父親往往會在家庭中使用暴力來控制妻子和家人。魯迅的父親因為祖父在科場作弊而被剝奪了做官的權利。他壹生沒有名望和抑郁,時不時在家裏極其暴虐,對年輕的魯迅極其嚴格。自然,缺乏實際權力的父親的暴政,隨著兒子的逐漸成長,只能導致父子之間的關系惡化,尤其是當他們身邊不時有壹個相對強勢的母親參與《三國演義》時。
與韓寒的父親缺乏威望相比,韓寒的母親周是壹個個性很強的女人。例如,韓寒的母親特別喜歡清潔,而處於青春期的韓寒的孩子對此很隨意,因此母子倆經常發生壹些矛盾。【6】韓寒曾說自己內心是個愛整潔的人,這大概是母親的影響。韓寒在高二的時候離家出走,睡在石化海邊,主要是因為被媽媽罵了。【7】林雨翔在三重門處處都有韓寒的影子。以此類推,林雨翔的母親應該也有韓寒母親的影子。在這壹點上,韓寒自己也承認了。【8】《三重門》中對林母親的幽默描寫,多少可以為我們理解韓寒的母親提供參考:
林媽媽以前在大專學文科,應該前途無量。她不小心犯了才女最常見的錯誤,嫁給了壹個比她更有才華的男人。家庭就像壹座山,雙方都要努力攀登,而只有壹個人可以站在山頂。更重要的是說家像壹座山,但壹山難容二虎。壹旦兩只老虎面對面,它們必須激烈地戰鬥才能將它們分開。通常情況下,男性使用拳頭等非學術事物來解決糾紛。因此,壹個失敗的女人背後,總會有壹個成功的男人。福臨和林母以前有矛盾,想要離婚。感謝宋武的誕生。項既可愛又聰明。他們把對彼此的仇恨轉化為對孩子的愛。此外,林的興趣也發生了轉移。在完成壹個女人最崇高的使命後,上帝獎勵了她打麻將的天賦。她每天很晚出門,很早回來打麻將。這樣也好,夫妻之間的爭吵少了很多。[9]
此外,林雨翔花錢通過關系進入南三三中,也是靠母親的人際關系。
根據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說法,“如果父親脾氣非常暴躁,想控制家裏的其他成員,男孩們就會對男人應該有的風格形成錯誤的看法。.....如果母親更有權威,整天嘮叨家裏的其他人,這種情況就會逆轉。.....男孩總是處於防禦狀態,害怕受到批評,並試圖尋找機會來表現他們的服從和拘謹。”【10】這個討論其實為我們理解韓寒的雙重人格提供了線索。韓寒青少年時期家庭成長環境的雙重特殊性在於,他的父親缺乏威望但終究是壹家之主,而他的母親盡管在家庭中占據主導地位,卻是壹個弱女子。
根據學者的研究,魯迅、汪曾祺和余華的父親年輕時都很有才華,但由於各種原因而無法施展抱負。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逐漸將精力集中在培養兒子上,希望兒子能代替自己圓夢,以至於他們對孩子的要求非常嚴格,無壹例外。【11】韓寒的父親早年考入華東師範大學,但由於種種原因與該校失之交臂。上世紀80年代在華東師範大學讀書,意味著是壹條龍,身價百倍!不難想象,與成功如此接近的韓·任軍先生會希望他的兒子也能夢想上壹所大學!要了解韓對韓寒的嚴格的早期教育,我們可以參考福臨在《三重門》中對小林雨的早期教育。
為了韓寒的成功,韓寒的父親在監督韓寒小學的學習方面非常嚴格。這種情況在韓寒上初中後開始改變。壹方面,韓寒的自我意識逐漸形成,開始失控。另壹方面,可能與韓寒父親的教育經驗有限,無法指導韓寒有關。過嚴的早期教育壹方面可能為天才少年的誕生創造條件,另壹方面也可能使孩子對教育和權威產生壹些逆反心理;尤其是當孩子花更多的時間與書籍在壹起時,他們的社交能力可能會受到影響,或者至少會使他們顯得更加內向。
總之,家庭中不健康的人際關系,不恰當的早期教育,搬遷經歷帶來的地理陌生感和人際隔閡,以及家庭背景不佳帶來的焦慮,共同構成了韓寒青春期相對缺乏安全感的人格基礎。韓寒性格中既謙虛害羞又充滿女人味,又傲慢兇狠又充滿陽剛之氣的復雜性格,就是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然而矛盾的是,這種多面甚至矛盾的性格可能是天才藝術家和作家的起源。
美國作家尼克·麥克唐奈曾在他的小說《不存在的兄弟》中說,青少年時期不幸的家庭生活是培養作家的最佳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說,韓寒確實是壹個天生的作家。韓寒的性格復雜,時而內向深思,時而多愁善感,時而談笑風生,時而憤世嫉俗,這不適合壹般的生活和居住,但這對他成為壹名以寫自己的心靈為責任的作家非常有益。他有許多感受要說。
★憨憨提示:
做壹個業余家長肯定會誤人子弟,不自覺地言傳身教,對孩子的人格成長影響很大。所以有壹天,作為父母,我們必須關註彼此以及我們與孩子互動的方式。首先,我們應該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盡量不要讓他們過早地承擔家庭的經濟壓力,這樣他們就不會覺得自己的家庭不如別人,也不會覺得自己在同齡青少年中不如別人;同時,父母要維護彼此在家庭生活中的威信,不要在青少年面前爭吵和打架,讓青少年學會尊重權威和規則並學會正確的溝通方式;而且,特別是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毆打代替教育,這會使孩子越來越松弛,產生叛逆和桀驁不馴的性格。
【1】韓·:我第壹次出遠門,我的兒子韓寒,萬卷出版公司,2008年,第69-71頁。
【2】多利:《韓寒頤年檔案》,萬卷出版公司,2010版,第3頁。
【3】《陳明:見證記憶中的韓寒:他這樣走過高中的低谷與輝煌》,《南方周末》2月號12,17。
【4】:《壹個壹個漢》,東方衛視2010年2月16。
【5】李振斌和李:《中國問題兒童調查》,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142頁。
【6】韓::《我第壹次出城》,《我的兒子韓韓》,萬卷出版公司,2008年,第70頁。
【7】韓::《從復讀到輟學》,《韓寒的兒子》,萬卷出版公司,2008年,第60頁。
【8】孟:《韓寒》,華藝出版社2001版,第62頁。
【9】韓寒:《三重門》,萬卷出版公司,2010版,第5頁。
【10】阿德勒:超越自卑,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第131頁。
【11】《夏永偉:壹個未完成的使命——魯迅、汪曾祺、余華復仇小說研究》,《安徽文學》(下)2009年第1期。
故障“:?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