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八十年代初,“沙灣杏花村大盤雞”就已風靡全疆,它是集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飲食風格於壹體,具有鮮明、獨特的沙灣地方特色的餐飲方式。據考究,川中烹飪高手張師傅為躲避戰亂,從四川流落到沙灣,他吃了新疆老鄉的“雞娃炒辣子”後贊不絕口,於是,便在沙灣安家落戶,自立招牌,開了壹家飯館,專門經營辣子炒雞。後來,餐館廚師們對原有的烹調方式略為改進,兼收並蓄,對雞塊的大小、形狀、佐料的搭配、入鍋的先後、火候的掌握、顏色的搭配,都做了細心的對比研究。出鍋後的大盤雞色、香、味俱佳,可謂百吃不厭。於是“沙灣大盤雞”這壹地方名吃在東來西去的客商們中間流傳開來,傳遍全疆各地,深受人們的喜愛。
二、天山雪水螞蚱雞
“螞蚱雞”,顧名思義就是以捕捉飛蝗螞蚱為食的土雞。在沙灣縣水草豐美的西戈壁牧區,當地農牧民和部分養殖戶選用純種的哈薩克土雞繁育而成。小雞壹出殼就自然散養,食野草枝葉草籽,當地野草中不乏中草藥,捕食螞蚱飛蟲,喝純凈雪水,經6-8個月養育而成。其生長過程期間,要經受牧區氣溫變化,風沙襲擊,還要躲避老鷹的追捕,因而“螞蚱雞”生性機靈,體制強健,其肉質滑嫩,纖維細小,沒有肉雞飼養過程中的各種添加劑,是放心食用的綠色食品。
三、珍品美味枸杞鴨
綠頭野鴨是沙灣縣良種繁育場1999年從新疆農業大學引進的美國綠頭野鴨,該鴨是集肉用、藥用、毛用等為壹體的珍稀禽類,肉質鮮嫩、味美可口、脂肪低、肌肉率高,銅、鐵、鋅等微量元素豐富,沒有草腥味。由於土雞和綠頭野鴨在萬畝枸杞園內散養,自小多采食枸杞鮮果,其皮膚、骨胳、肌肉均呈淺紅色,被譽為“枸杞雞、枸杞鴨”,是餐桌上少見的珍品美味,其藥用功能和滋補作用獨特,發展前景極為樂觀。目前進入市場的“枸杞雞、枸杞鴨”產品有鮮活、速凍、香熏等品種,投放克拉瑪依、奎屯、烏魯木齊等各市場後受到歡迎。
四、千泉湖的大閘蟹
千泉湖牌大閘蟹是選用我國長江水系生態苗種,利用沙灣縣千泉湖地下泉水和千泉湖天然的生態條件養成,是全天然的綠色生態水產精品。千泉湖大閘蟹的烹飪方法:
(1)蒸蟹
蒸食河蟹是安全而味美的食法。蒸蟹之前,需先將蟹體洗刷幹凈,尤其是螯足和腹部附肢需反復洗刷。然後用線將河蟹步足螯足捆紮,使蟹不能爬動。用水蒸的時間是水沸後再蒸20分鐘,至蟹殼呈紅色,聞到蟹味後,即可取出,剝去甲殼,將肉和蟹黃蘸以糖、醋、姜末等佐料,其味鮮美無比。
(2)面拖蟹
先把蟹洗好切成兩片,挖去胃、腸、鰓等不可食部分,用面粉調成糊漿,等油鍋燒滾時,將蟹塊在面粉糊漿中拖壹下粘滿面漿,壹塊塊放入油鍋內,再加醬油和少許糖,炒好後,燒滾即可食。
(3)清炒全蟹
熟河蟹肉250克,熟肥膘肉50克,生油50克,香油10克,精鹽5克,醋10克,白糖5克,蔥末0.005克,姜末0.15克,水團粉0.5克,高湯少許,味精0.25克。將熟肥膘肉切成1厘米見方小丁,與剝出的熟蟹肉放在壹起。坐勺,打大油。將蔥、姜末放蟹肉和肥膘肉中,加鹽、用手勺輕輕拌炒,使蟹肉炒勻不碎,再烹料酒、醋,加白糖、味精、打高湯少許,掛薄芡,淋芝麻油取出。菜上放姜末1克即成。
五、“老嶽母” 辣椒醬
新疆沙灣縣為“中國辣椒之鄉”。產於安集海鎮陽光利民食品廠的“老嶽母辣椒醬”,以當地盛產的新鮮辣椒為原料,經過人工挑選,取把兒,清洗,切塊發酵制成,該產品包裝采用真空裝瓶,不含任何色素和防腐劑,常溫下可保鮮12個月,目前,年產500噸的“老嶽母辣椒醬”,以辣味純正,色澤紅艷遠銷疆內外。
六、“金沙灣”鮮果
每提起沙灣林場盛產的草莓、蟠桃等金沙灣鮮果,人們莫不交口稱贊。目前,葡萄基地規劃面積5000畝,現已掛果面積2000畝,其品種性平、味甘、耐儲藏、含糖達16度以上;蟠桃基地規劃面積3000畝,現已掛果面積1000畝,蟠桃曾獲99昆明世界園林博覽會銅獎殊榮;草莓李子基地規劃面積2000畝,草莓品種有石莓1號,石莓2號全明星等5個品種,畝產可達500公斤。李子品種有北方1號,奎李6號,綏李3號,美國布郎李等6個品種,畝產可達1200公斤。
民族風味食品
壹、抓飯
將牛、羊或雞肉切絲,皮芽子(洋蔥)切絲,黃蘿蔔切絲,用清油、羊油參和,下鍋炒(大尾羊尾巴油更好),然後將精選洗凈的大米下鍋,有時和上紅棗、葡萄幹加鹽、水,蓋鍋煮熟。開鍋用鏟子攪勻,即可吃。
二、烤肉
將羊肉切成薄片,串在鐵鉗子上,架在烤爐上翻烤,熟了撒鹽、辣子面、孜然,再略烤即可食。
三、拉條子拌面
小麥面加水和好,狠揉,搓成指頭粗細的面條,上蓋布,半小時即可拉成比筷子稍細壹點的面條下鍋煮熟。壹大碗面條,壹小碟炒菜,拌上吃。薄皮包子、業仁(似哈薩克族拉仁)也非常有名。
四、奶茶
哈薩克族泡制奶茶壹般喜歡用磚茶。先用小刀削壹些磚茶,用幹凈紗布包好,投入茶壺中,倒入幹凈水。將茶壺掛到鐵支架上,下面生牛糞或木柴火。燒開後加鹽。冬天還加胡椒粉。再用溫火熬壹陣,待茶香撲鼻時,才將茶壺從鐵支架上取下。茶碗只倒七成滿,加入壹塊白砂糖、壹勺酥油、壹勺奶皮子,端上桌供客人和家人喝。奶茶有極豐富的營養,不僅散熱解渴,消除疲勞,而且有極好的強身滋補功能,所謂“奶茶能養人”有很有道理的。凡到草原做客。別忘了要喝壹碗牧民親手燒的奶茶,吃壹塊用木炭烤好的饢。
五、塔巴饢
塔巴由鐵鑄或鋁鑄,壹般在直徑三十公分左右,上下兩層都壹樣。平面圓形,有突出的邊。中間放揉好搟好的發酵麥面餅,厚約兩公分左右。扣上蓋,平置在牛糞火堆或木柴火堆上,只有火星、沒有火焰,不冒煙。給上蓋也放置火疙瘩,兩面洪烤,約半個小時成熟。面掌握不能發太大,加鹽不加堿。面發後,烘烤前,要揉很長時間,越揉得到家越好吃。
六、塔爾米
塔爾米即小黃米,先篩,撿幹凈,下鍋煮熟,舂去皮。有好幾種吃法:投入茶碗,邊喝邊吃。若時間長了,去皮的塔爾米已發硬,壹種方法是,將塔爾米加入生牛奶中,燒煮軟了邊喝邊吃。壹種方法是,在塔爾米中加白砂糖、酥油、奶皮子,拌好後加蓋放置數小時,吃起來綿軟、香甜,非常可口。
七、手抓肉
把羊宰後,將肉按不同骨形切成大塊,下鍋加水,用旺火燒開,去掉沫子,加鹽。再不加其它任何佐料。然後溫火慢煮。待肉香撲鼻時,即熟透,撈出鍋。將黃蘿蔔條下鍋。稍後再加入土豆塊。熟後取出,最後下鍋煮那仁(搟面皮,切成手掌大的面片子)。熟後撈出裝大盤,上放黃蘿蔔、土豆,最上放肉塊。這時,把切好的皮芽子(洋蔥)絲裝大碗,倒入去掉浮油的熱肉湯,燙成半熟,連湯從肉上澆下去。這時手抓肉便做成,端盤上桌供客人和家人吃。
八、蓋碗茶
將綠茶葉少許投入碗內,再加入冰糖、桂圓、紅棗,倒入70-80度熱的開水,加上蓋,捂三五分鐘後即可飲用。
九、油香
油香即油餅,但與油餅的做法不同。壹份小麥面用開水燙過、晾溫,加壹份未經燙的小麥生面粉,和勻發酵。不讓發得太厲害,然後加雞蛋、熟清油、蘇打、香豆粉。吃甜的加點砂糖,吃鹹的加少許鹽。面軟時再加點生面。揉好後,揪成面疙瘩,搟成小圓餅,中間用刀尖劃兩三道長形口子,下油鍋炸制。這樣炸制出來的油香表面平整,不起泡,金黃可口。
十、油果
小麥面經過發酵(稍發即可)、和堿、熟清油、調勻、搟成薄餅。然後再用壹份生小麥面和上稀蜂蜜調成面糊,鋪在搟好的薄餅上,將餅折疊,切成壹指寬,半指長的條子,兩頭提拉扭曲,下油鍋炸制。炸熟後,面黃心紅。上灑少許涼水,裝瓷罐內燜兩個小時後,裝盤上桌,吃起來軟甜可口。
十壹、粉湯
逢年過節,遇婚葬大事,必做這壹道菜湯。姑娘出嫁前必須學會制作方法。先制作涼粉塊。再將羊肋條骨切成半指長小條塊,下鍋爆炒,快熟時加鹽、生姜粉、花椒粉、胡椒粉、醬油、醋。熟後加肉湯再煮,待肉要快脫骨、肉香撲鼻時,再加切碎的綠葉菜,切好的涼粉塊,切碎的紅辣椒,水發木耳,稍滾即成。出鍋時,碗底淋上香油,放上皮芽子絲(洋蔥)、香菜絲、上加粉湯。吃起來色、香、味俱佳,風味特別。
十二、瓤皮子
用鹽水和小麥面,經較長時間揉搓,再用涼水漂洗,使澱粉與面筋分離。然後將洗面水沈澱,去掉清水,拌成糊狀。在涮鍋底抹上清油,倒入適量糊狀澱粉,搖均勻成壹層薄薄的餅,放入開水鍋裏燙熟,即成瓤皮子。將面筋在籠裏攤平蒸熟,即成面筋餅。食用時,將瓤皮子切成細長條,裝盤,上面放幾片切成小塊的面筋,上面加鹽面、醋、辣子等調料。色澤悅目,橙黃透明,柔軟細韌,風味特別,是夏秋最理想的清涼食品。
十三、黃面
小麥面加鹽和食品黃水,經長時間揉,然後搓成小指頭粗細面條。在面板抹上清油,在面條上也抹上清油(防止粘連),用幹凈濕布覆蓋壹段時間。最後雙手並用,壹次抓起五至六根面條拉扯,拉扯成很細的銀絲面條(這是和粗拉條子的根本區別),下鍋煮熟。撈出後用涼開水漂洗,放置面板上晾幹表面水分,再在面絲上抹壹層熟清油,即成金黃,油亮的黃面。吃時,將黃面裝盤,上撒上鹽面、澆醋、調辣子。令人望而垂誕。
十四、饊子
用上等白面和清油、花椒水、雞蛋清及適量鹽水,調均勻,狠揉,直到揉得面團起泡劈啪發響。然後揪成小塊面塊,搓成細條(如筷子粗細),盤成中空小把子。再用兩根細木棍,自內分兩頭撐起面把子,逐段投入油鍋炸,炸至金黃,挑出趁熱軟之時,將兩頭彎到壹起裝盤。炸熟後的饊子,起的泡越多越好。饊子色澤金黃,吃起來味香酥脆,很可口,關鍵在於油和在花椒水、鹽量放得合適,揉到了家,火候掌握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