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舌尖上的陸川,吃不膩的白切豬腳
陸川,八桂南大門,聚居著六十萬客家人。其飲食風俗口味清淡、鮮美,口感嫩滑、爽脆。陸川客家喜好食物的原汁原味,多以白灼、白切之法烹飪。其中白切豬腳乃經典之作,堪稱壹絕。
陸川白切豬腳在玉林特色小吃中可謂壹枝獨秀。原料選用中國八大地方優良豬種之壹的陸川豬豬蹄來白切,蘸上香料配制的“汁”,原汁原味,香脆爽口,肥而不膩,是下酒佳肴。
白切豬腳制作很獨特,先用開水焯過豬腳,刮幹凈皮毛,去豬腳中間骨,用竹片、細繩將豬腳捆綁,放入鍋內,用文火水煮約兩小時,豬腳似爛非爛;等豬腳涼了,立刻將其放入冷水或冰櫃冷凍,拿出來即可配以香菜、酸姜絲、花生、醬油等佐料,涼拌品嘗,酸香脆口,皮爽肉滑,肥而不膩。白切豬腳流傳於全縣各個鄉鎮,其中以烏石的最為出名。
相傳在民國初年間,謝魯山莊莊主呂芋農司令的兩個轎夫,有壹天趁著呂司令午休的時間,偷偷溜進廚房想找點東西來填飽肚子,發現廚房有兩條煮熟的豬手,就拿出來爬上山頂偷偷吃,剛吃了壹半,就聽到老爺要用轎了,嚇得趕緊收拾東西下山,但豬手剛剛吃了壹半,丟了又可惜,於是順手就把豬手放進山上的小溪裏,匆匆忙忙下山幹活了。
過了幾天,兩個轎夫忽然想起上次吃剩的豬手,於是就上山看看,卻發現剩下的豬手不僅沒變味,而且比上次的豬手口味更加清爽,肥而不膩。原來山上的小溪水溫度比較低,就像壹個天然的冰箱壹樣,把豬手的油膩沖掉了,去了膠汁,豬手變得脆爽,別有壹番風味。後來人們紛紛仿效他們的做法,再加上烏石特產醬油,就做成特有的山莊豬手。如今人們把豬腳放進冰櫃裏冷藏,這樣既起到保鮮的作用,又使豬腳變得生脆,非常爽口,成為特有的陸川白切豬腳。
要吃的時候從冰櫃取出豬腳,揭了保鮮紙,切片,裝盤,用陸川豬做的白切豬腳肉壹入口,它香、嫩、鮮、脆,吃了令人回味無窮。吃著就有點糯米的清香,豬腳肉皮薄、肉嫩、脆而不膩,再配上陸川烏石醬油,簡直就是絕配。
據說,地道的陸川白切豬腳還有訣竅,其壹,鹽碟用的蒜茸,需用滾燙的花生油澆過,再加五柳料、烏石醬油調制。其二,鹽碟裏再加些炒熟、打碎的花生米,滋味更悠哉。
陸川人的壹天是從壹碗豬腳粉開始,而陸川最正宗的白切豬腳,在烏石鎮;而在烏石鎮人們的心中,阿珍婆白切豬腳是最地道的客家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