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讓我大為嘆服的是,連著追完9集,大半夜的居然給我看餓了,劇中壹集三頓 美食 的節奏,實乃深夜放毒劇啊。
第壹集壹上來就是各種早餐 美食 ,陜西的各種特色壹壹呈現在鏡頭前,臘牛肉夾饃、胡辣湯、涼粉、酸菜、炒米、春卷、醪糟、三原熏雞,油光紅亮,香氣像要沖出了屏幕。裝臺工人吃飯的場景與現實無異,張嘉益飾演的刁大順三口兩口吃完要往家裏趕,大雀兒年輕人能吃能幹,別人壹個肉夾饃還沒吃完,他已兩個幹完下肚。
第二集張嘉益去找鐵拐"討債",請人倆夫妻吃飯,壹大盆拌面配涼菜。雖然請不起人吃阿根廷燒烤,喝不起貴的酒,但看到滿嘴的油、鼓囊囊的嘴,就知道他們吃得有多歡。
剛請人在餐館搓了壹頓,回到家素芬(閆妮飾)又端上了滿滿壹大碗拌面,慫慫的刁大順不敢大聲叫正在生氣的女兒,躡手躡腳跑回房間,壹個勁兒地往嘴裏送面條,看著又好笑又下飯。
美食 不壹定就是山珍海味、玉盤珍羞,有時候還得分跟誰吃。脾氣不對頭,再好的美味也食之無味,而跟幾個哥們就算幾盤涼菜壹杯酒,也能喜上眉梢。就像《裝臺》中第三集,刁大順與裝臺的哥們壹起下飯館,雖然大家都沒錢,來不了硬菜,但幾人就是小酒配涼菜,壹頓海喝。正如劇中臺詞所說"喝酒之前,我是長安縣的,喝酒之後,長安縣是我的"。
張嘉益閆妮這部劇讓人食欲滿滿,壹大特點在於早餐的豐盛。從第壹集到第五集,幾乎每壹集的早餐都不重樣的,什麽肉夾饃、胡辣湯,什麽面條配菜、豆漿油條配海帶。
所謂"民以食為天",對於賣力氣打工的人來說,吃飽更是尤其重要。劇中有些細節讓人看了不禁要贊嘆壹句,比如第壹集中,刁大順壹夥人聽到有人搬秦腔團的設備,馬上放下碗筷,但此時麻刀還沒吃完呢,趕緊從桌子上抄起壹個饅頭再走。
張嘉益新劇中, 美食 不僅僅只是 美食 ,還有更多的意涵。正如現實中壹般,有錢人的 美食 與普通人的 美食 根本不是壹個概念,這劇中就有這樣的反差感。丁大師大中午的葡萄酒喝著、牛排細細切著,端坐在太陽傘享用,刁大順不由地嬉笑感嘆:這才叫生活呢!
而裝臺工人呢,壹個個的蹲在墻角,捧起個大碗面,壹頓胡吃海塞。
奔波於人世間,有的人為了吃好,有的人為了吃好, 美食 對於每個人的意義不盡相同就在於此。
張嘉益閆妮這部劇其實不僅 美食 誘人,讓人看完不禁餓了,由吃食到人生感悟,也時不時隱約在劇中閃現。劇中,刁大順被騙,又受到哥們指責,在外受委屈,在家還被女兒罵"不要臉",委屈無處傾訴,正是心灰意懶時找到了竇老師,給老人家帶去了鍋盔。
老人家心明眼亮,知道他有心事,也不直言,只用鍋盔來說,"這鍋盔要烙好,兩條。壹、面要揉得好。常言說嘛,打到的媳婦揉到的面嘛。這二呢,火色壹定要好,三翻六轉,這樣烙出來的鍋盔,妳看見不吃,都不由妳"。壹番話看似說鍋盔,實則論人生。
確實,人生不就正如鍋盔嗎?壹鍋好的鍋盔要看時機,要有耐心,人不也是如此嘛!
寥寥幾句話,便將刁大順的心事點開。
《裝臺》這部劇有 美食 的誘人,更有 美食 背後的韻味。所以我才說,這部劇其實就是部 美食 劇啊!
其實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現在很多國產劇中, 美食 都是壹大特色了。
還記得當初張嘉益、何冰、秦海璐主演的《白鹿原》吧,那部劇中,張嘉益大口大口的吃著油潑面,壹看就讓人餓了。當時這部劇被大贊,劇中 美食 也被頂上了熱搜。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時,壹大批觀眾被劇中給種草了,香噴噴、熱乎乎的下飯場景,被網友們稱贊是"行走的舌尖上的中國"。
還有孫儷、陳曉主演的《那年花開月正圓》,敞開了吃面,看著都香。
今年關曉彤主演的《什剎海》,各種京味 美食 頻頻登場,也引起了大批觀眾的好評。
可能很多會疑惑,為什麽現在電視劇這麽熱衷於拍 美食 ,而往往拍 美食 還讓觀眾贊不絕口?
在我看來,很大壹部分原因在於,追劇的人群與場景。根據數據來看,此前有網友整理10大熱播劇的受眾人群,其中90後是絕對主力,最少占比也高達56%。
90後目前最小的都已經21歲了,大部分都已經是上班族了,看劇就是工作之余的消遣、放松,可能追著劇時正端著飯碗細嚼慢咽呢。因此,對於這樣的追劇大軍們來說,讓人下飯的劇當然就很好啊,讓人在下飯之余,還有更多的收獲,便是再好不過的了!
回過頭來說,張嘉益、閆妮這部《裝臺》不恰恰是部下飯好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