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有哪些妳小時候吃過現在沒有了,或是再吃卻沒有以前那種感覺的食物?

有哪些妳小時候吃過現在沒有了,或是再吃卻沒有以前那種感覺的食物?

小時候吃的最多就是四川農村自家制作的豌豆涼粉,用純豌豆粉制作的,口感爽滑細嫩,滿嘴留香。加入調料,做出自己喜歡的口味,在配上壹碗米飯,絕了!想想都口水直冒。現在雖然也還有制作的,但是卻再也找不到當初的那種味道了。回不去的童年

所有能吃的東西,都失去了小時候的味道,現在吃的東西,都比原來升級了,變態了,本質不壹樣了,味道也不壹樣了。

這種東西小時候吃過,長大後再吃感覺真的不壹樣了。它就是豬肉!小時候家裏面都比較貧窮,只有逢年過節父親才會去買點肉,家人壹起吃蒸肉或者餃子。還記得因為在家是最小了,大家都會把肉夾給我!現如今國家政策好了,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很多地方基本上每天都可以吃上豬肉了,甚至餐餐都能吃的上。真的感謝黨的領導,帶領我們走向了新時代;過上了小康生活!

有太多了,就現在能吃上,味道沒以前巴適了,有的沒賣了:

成都春熙路的《龍抄手》、提督街的《生煎包子》和《三合泥》、太升路的《雞湯面》、玉帶橋的《張涼粉》、北門大橋的《章茶鴨》,馬鞍北路的《烤鴨子》《酥鍋魁》《手撕兔》、建工醫院旁的《甘記肥腸粉》、青龍場的《溫鴨子》《甜水面》。

……

白面饅頭是小時候永不忘卻的 美食 ,收麥子的季節,白天割麥子,晚上打麥子,與天爭時間,早點把麥子收到倉庫裏才放心,每天晚上棒男力都要出工,幹到夜裏12點,每人記工分不說,另外賞2個大白面饅頭,外公心疼我,每天領著我到生產隊麥場裏睡覺,發了饅頭外公壹口都沒有吃,看著我吃完,再讓我喝點水繼續睡覺,他又和其他人壹樣開始忙活,饅頭的甜香是我至今忘不掉的味道,在我上小學的時候,外公也離開我們駕鶴西去了,長大以後心裏面總是愧疚,外公忙了大半夜,壹口饅頭都沒有吃,全讓我吃了,現在想起來心裏面真不是滋味。

小時候最愛的是奶奶的點心匣子。那時每到過年,有親戚來給奶奶拜年,在那個年代沒有水果,牛奶,人們都是拿兩盒點心。記得最深的是點心匣子裏的雞蛋糕,也叫槽子糕,濃濃的雞蛋味,咬壹滿口留香,等客人走了,奶奶打開匣子,裏面有好幾種點心,讓我和妹妹自己挑,我們總是先挑雞蛋糕。兒時覺得特別好吃。現在想起來還好象聞到了那香甜的味道。

現在超市、蛋糕 店裏賣的蛋糕 各式各樣,奶油的、果醬的、棗粒、巧克力 味的,我都不喜歡吃,也有說是老式蛋糕 ,可是少了以前的那個味道。我想原先用的材料可能都是真材實料,沒有放那麽多的食品添加劑,現在的為了好看,吸引眼球多賺錢盡放食品添加劑,味道也就變了。

壹種是煎綠豆涼粉,通俗講就是煎涼粉。把油放在大的平底鍋裏,然後放入切成片的綠豆涼粉,兩面煎出嘎巴,再放入蔥花、香油和鹽,好吃。

壹種是牛肉丸子,把炸好的牛肉丸子放到湯鍋裏(不知道是什麽湯)煮,然後再放入蒜苗什麽的,記不清楚了,油比較厚,對於缺油水的年代,非常好吃。

現在想想都流口水

我記憶中的食物都很普通,但是那些食物卻很溫暖,這些算嗎?

小的時候父母在外地做生意,我是跟著二叔家的女兒壹起長大的。二叔的老婆也就是我的嬸娘,按道理來講,我從小是跟著瘋娘長大的,我常喚她二嬸兒。 我小的時候瘋娘並不瘋,那時候她總是騎著家裏的三輪車,做著小生意,走街串巷的賣鹹菜,有地瓜條,西瓜醬,豆腐乳,鹹菜頭,芥菜絲 ……有時候瘋娘做生意回來會給我們每個人饃頭上放壹小塊豆腐乳,軟軟糯糯香香的,那壹小塊豆腐乳別提有多香了,吃壹塊就好像壹個暴發戶壹樣的站在村頭跟小夥伴們炫耀。

小時候還把放了很久的 方便面佐料撕開撒饅頭,還有夾鹽粒兒,饅頭裏夾面條的,都是小時候難忘的味道 。有時候瘋娘會腌壹壇子鹹雞蛋,會給我們煮幾個,小時候吃到那麽難得的鹹雞蛋,覺得那是我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雞蛋了。

還有有壹年瘋娘做生意 賣橘子,她就把裂了縫的橘子分給我們孩子吃,我們當時分配不均勻,妳壹半我壹半的分食。在我的記憶裏,總會把那壹條又壹條的橘子絡剝得幹幹凈凈才安心的放到嘴裏,妳要是問我味道好嗎?我想告訴妳,那簡直比豆腐乳好吃壹萬倍 !!!以至於到現在我也是壹個特別鐘情橘子的人。

還有壹天,瘋娘趕集回來,給我們三個孩子買了兩根油條,我們壹個人分到了半根。 油條太小了,壹口就能塞得下,我們三個人就想了壹個好辦法,每個人拿了半塊饅頭從中間掰開夾著油條吃,可是還是舍不得吃,吃壹口饅頭往下拽壹點油條,吃壹口饅頭,再往下拽壹點油條,生怕哪壹口咬大了這個油條就不見了。

在我特別年幼的時候,家裏條件也不好,媽媽白天務農沒有時間照顧我們,就讓姐姐每天切壹點蘿蔔絲,其實那哪是蘿蔔絲啊,跟手指頭粗細差不多。就撒上壹點鹽巴什麽也沒有,有壹天我就站在鄰居家的門口,壹直聞他們家菜的香味,回家就跟我媽說:媽,咱們家的菜怎麽這麽不香了,別人家的菜遠遠就能聞見香味兒了,到現在我媽說起這件事情格外的心酸。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以前那樣的苦日子再也沒有經歷過,甚而說現在大魚大肉可以隨時吃,可是那半根油條、半塊豆腐乳,半碗蘿蔔絲,再也沒有那麽好吃過。這就是我記憶中最好吃但再也吃不到的溫暖味道了。

油包子啊,這個不是每家每戶都做的。小時候每次蒸饅頭我奶奶總會蒸點油包子,那就覺得特別香,壹次吃兩三個。如今倒不是不愛吃了,因為奶奶不在了,沒人給做了吃不上了,所以還是很懷念那個味道。

記得小時候大海裏的各種海鮮。

張牙舞爪的螃蟹,隨著潮長潮落的各種飛魚,穿梭在海草之間的皮皮 青蝦,八爪魚,各種的海礪 海螺海蛤,掛著眼睫尾部拖著小尾巴的木鹹 ………

現在的海鮮,壹部分是養值的,質量和鮮味與自然生長的,並不能等同。

還有山上栽的果樹,自然生長的野果,成片的香瓜,沐浴著陽光雨露,撫面著楊柳輕風,果實自然的成熟,散發著誘人的香味,口感純正 純香 純甜 。

再就是肉蛋奶類食品,雖說原始養殖 在數量上無法與速成的相比,但在食品的質量和味道,無害化成分的比例上,原始養殖比速成的要好上幾倍。

隨著 社會 的發展和進步,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壓力也大,超強的勞累,身體的透支,也需營養的補充。原始自然的養殖法,遠遠不能滿足當下所需。

從國外流進的快速養殖業,已形成不小的規模,即將替代自然生長的規律,很少能再品嘗到小時候的食品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