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壹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麽壹般作文是怎麽寫的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1

 餃子,是中國傳統的特色食品。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逢年過節吃餃子,出門送行吃餃子,冬至節氣吃餃子……由此可見,餃子乃吉祥美食。除夕之夜,我和媽媽壹起打算包餃子,突然對餃子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愛好。

 於是,我上網查閱了壹些有關餃子的資料。原來,餃子原名叫“嬌耳”,是我國的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相傳東漢末年,張仲景辭官,冬至這天返鄉,看見南陽流行傷寒,老百姓饑寒交迫,兩只耳朵凍傷,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便在當地搭了壹個醫棚,支起壹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後人仿制,稱之為“餃耳”或“餃子”。原來,餃子有如此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呢!

 接下來,我開始和媽媽包餃子。首先和面,媽媽用冷水攪面,揉成大面團,蓋上濕紗布醒面。接著做餡,媽媽讓我摘韭菜,她去拿橄欖油醬油雞精香油蔥姜食鹽等調制肉餡。我把韭菜洗幹凈,媽媽把它切成碎末。再把炒熟的蝦仁兒,煎好的雞蛋剁碎,連同韭菜末壹起倒進肉餡攪拌,香味立即撲鼻而來。面醒好了,媽媽使勁兒地把面揉好,揉搓成長條,再揪成壹個個小面劑子,用小搟面杖搟成中間略厚周邊較薄的餃子皮。我學著包餃子,左手拿起壹個餃子皮,把餡放在皮中央,再把皮對折,然後用右手沿著皮邊捏嚴實,捏成月牙形,壹個餃子包成了,不過不太好看。媽媽指導我,最後壹下,把皮邊往中間捏壹下。我試驗了幾個,果然好看多了。媽媽還悄悄地糖塊兒花生硬幣洗幹凈包進餡裏。說是吃到糖塊兒,來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健康長壽;吃到錢幣,財源不斷。

 開始煮餃子了。媽媽先將冷水燒開,再把餃子放進鍋裏,用湯勺順著鍋沿順時針劃圓弧,等餃子浮上水面時,添少許冷水,重復三次餃子熟了。吃著美味的餃子,回味著餃子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內涵,我好有幸福感。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2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最喜歡的就是家鄉的端午節。

 這個端午節,來頭可不小呢。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楚國的國都已經被攻破了,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要與楚國同生死,***存亡,便投入汩羅江自盡了,岸上的人們見了,趕緊去搶救,可是滔滔江水裏,哪裏還有屈原的影子啊。人們為了不讓屈原餓著,就往江裏投飯團,但是飯團壹投下去,就散開了,魚蝦壹下就搶光了。後來,人們就想出辦法,把米飯放進竹筒裏,再投進江裏,這樣魚蝦就吃不了了。為了紀念愛國詩人,人們把屈原投江的這壹天定為端午節,竹筒飯也演變成現在用粽葉包成的粽子。

 端午節第壹個習俗就是吃粽子。粽子不但有鹹的、甜的,也有各種形狀,長條形、棱錐形。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裏煮,要煮上幾個小時,鍋裏開始發出陣陣清香,我們這些小孩就圍在鍋邊等著了。煮熟後,我們總是迫不及待地拿出壹個來吃,還沒撕開粽葉,我們就想咬上壹口,這時總會給燙到嘴巴,但大家還是壹邊吹氣壹邊吃。

 第二個習俗就是劃龍舟。每年到這壹天,人們總早早的吃完飯,就圍到九州江岸邊。橋上真是人山人海呀!隨著壹聲令下,各隊人員奮力劃起來。龍頭最關鍵,他控制著整個局面。吶喊聲,歡呼聲,響成壹片,隊員們聽著指揮齊心協力地劃著。劃龍舟講究的是團結,不在乎輸贏,它使人們的心更近了。

 都說五月是“毒月”,這壹天自然就少不了艾草。家家戶戶門口都插著艾草,還用艾草、柚子葉熬水洗澡。據說這樣就可以辟邪,保佑平安健康。當然也有壹定的科學根據,用艾草和柚子葉熬水洗澡本來就可以去除濕毒。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它的熱鬧,它所帶來的歡樂,讓我回味不已。我仿佛聽見劃龍舟時人們那爽朗的笑聲,聞到了艾葉草的清香,看到了粽葉裏面那團胖乎乎的糯米團。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3

 妳們了解博白的過年風俗是怎麽樣的嗎?壹定不是很了解吧~~那好我現在來告訴妳吧?

 在三十之前,每家每戶都要購年貨,買新衣服,大人小孩都要買新衣服,因為要穿起些的衣服迎接新年的到來,也就代表新的壹年有新變化,小孩長大了壹歲。買爆竹,是準備除夕晚上放的咯,表示喜氣洋洋,也是迎接新年的壹種方式。

 準備好各種吃的,喝的,用的之後,房子也不能不準備了。那就是來壹次家庭大掃除,這樣我們就把舊的不好都掃出去,把“新”迎接進來了!

 除夕到了,這是最熱鬧的壹天,家家殺雞,首先要祭拜祖先,讓祖先先吃飽,這也是守孝的壹種傳統。祭拜完祖先,我們就全家人圍著壹桌好菜,開始吃年夜飯了。這個時候,不管是多遠、多忙的人都要回到家裏和家人團聚!到了晚上,大家都穿起了新衣服,家家燈火通宵。壹過晚上12點,家家都開始比賽放鞭炮,壹般不準間斷,代表“連連發”。

 到了大年初壹,初壹和除夕有很大的不同,鋪戶都上著板子,壹打開就看到昨晚的爆竹紙皮,看哪家的爆竹紙皮厚,就說明哪家旺。

 大人小孩早上到親戚家拜訪,女人在家裏等待各個來拜訪的親戚朋友。來拜訪都要帶上新年禮,其中必須有“大蒜”和“面條,“大蒜”代表新的壹年有新的“打算”,“面條”則代表“有頭有面”。

 元宵節,家家去看別人表演節目,大街上都是火紅的燈,有說,有唱,演雜技,什麽的,非常熱鬧。

 小孩們買各種花炮燃放,跑到大街上玩。多麽快樂。

 這就是我的家鄉博白過年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4

 我的老家是浙江的臨海,有許多與別的地方不同的習俗:過新年、元宵節、中秋節。

 快過年了,人們紛紛從全國各地趕回家鄉過大年。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掛上了紅紅的燈籠,貼上了紅紅的春聯。

 除夕那夜,全家人(包括爺爺奶奶)都聚在壹起吃年夜飯,家家戶戶就開始放煙花爆竹,壹走出門,便聽見了震耳欲聾、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從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傳來。這聲音把我嚇了壹大跳:嚇得我趕緊用手捂住耳朵!這聲音大得,連說話聲都被淹沒了,不得不讓人大聲地喊。之後,我看著滿天迷人的煙火,每個煙花,都像朵花,大的、小的,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真叫人看的眼花繚亂,簡直就像杭州西湖的“煙花節”。

 在我們浙江臨海春節壹般都是從正月初壹到正月初八止。大年初壹那天天還未亮,我就被鞭炮聲吵醒了。天剛蒙蒙亮,只見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插燭焚稥,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在初壹那天還有許多禁忌:不準掃地吧,不準將水倒出去,不準動刀······

 還有,我們那兒過元宵節不是在正月十五,而是在十四那天過。元宵節那天妳猜我們吃什麽?湯圓No!No!No!不是湯圓,在我們哪兒吃的是“羹”,它是將壹大堆原料攪拌成的,都是薏米漿為主,再放芥菜葉、豬肉末、豆腐幹······攪合在壹起,攪好了之後,就用小火慢慢煮,最後調味出鍋,因為做羹的原料很多,所以通常都是壹煮就是壹大鍋,這夠全家老少吃好幾頓呢!

 “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風”。各地的風俗,各有各的特色;各地的節日,各有各的過法。因為有了這樣的不同,節日才會變得非常有趣。妳家鄉的風俗,又是怎樣的`呢?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5

 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在新年裏,我的家鄉壹陸豐,也有不壹樣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準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裏買年貨,要準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號在新年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後,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壹天,已經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壹面墻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裏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壹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會有人在賭“魚蝦蟹”,時不時連孩童子也會拿著十塊、五塊前往去賭壹賭,因為過年開心。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關門,因為都去看戲了。

 正月初壹與除夕截然不同。這壹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麽的,只有孩童偶爾去找朋友壹起玩。

 元宵到臨,有壹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親戚家拜年,孩童子都應接不暇,嘴裏不停說著“新年快樂”等吉言,然後不停收著紅包,到下午時會有舞獅不斷進入壹戶戶人家,舞獅代表吉祥,意味福氣來了,大家都十分樂意它們進入自己家中。

 壹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過去,家鄉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孩童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過去。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6

 又是壹年壹度的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到爺爺家玩耍。壹進門,我就看見了壹個個掛在桌角的粽子。看著爺爺細心的包粽子,我不由自主的問爺爺:“爺爺,我能包粽子嗎?”爺爺笑哈哈的說:“當然可以啊!”

 我洗完手,激動地跑到爺爺身旁,模仿著爺爺的樣子,拿起兩張用水泡過的粽葉,圍著手指轉了幾圈,粽葉就變成了壹個像三角形圓筒的形狀,爺爺又用勺子放了壹些糯米,再用手按壹下,我也照著爺爺的方法做。可是我怎麽也裝不滿糯米,我急忙問爺爺:“爺爺,妳怎麽輕輕松松的就裝滿了呢?我為什麽不行?”我疑惑不解的看著爺爺。爺爺告訴我:“傻孫女,妳的粽葉下有壹個洞,妳壹裝米,它往外漏,當然裝不滿。”我往下壹看,讓我大吃壹驚,真的有壹個洞!爺爺又教我如何才能把粽葉包緊壹點,再裝壹勺米進去,然後把多余粽葉蓋過來,這樣粽子兩邊就有兩個三角形的尖角,把兩個尖角向下面壹按,最後用線把蓋過來的尖角和粽葉系好。這樣就完成了壹個粽子。我按爺爺教我的方法包了好幾個粽子,雖然包的粽子奇形怪狀,但我卻如獲至寶,心裏高興極了,因為我學會了包美味的粽子。

 包完粽子,爺爺把粽子放入鍋裏煮,我耐心地等待著,很快粽子熟了,我急切的查看我包的那幾個粽子,發現已經煮爆開了,但是我依然開心地把它們撈出來。粽香撲鼻而來,讓人口水直流。這天我吃了好多個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家鄉眾多風俗中的壹種,我的家鄉還有好多好多別的風俗,比如中秋節吃糍粑,大年初壹吃湯圓,清明節上墳祭拜老祖宗等等。我熱愛我的家鄉!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7

 廣寧是壹個富有特色的地方,有蜿蜒曲折的小河,有宛如屏障的竹林,有連綿不斷的群山,在靈山秀水孕育下的人民,經過壹代又壹代,流傳下來許多富有地方特色的風俗習慣。

 鞭炮“劈嚦啪啦”地響個不停,男女老少都換上了新裝,到處充滿喜氣洋洋的氣氛。妳沒猜錯,此時正值過年。舞獅是這個時候必不可少的節目。隨著氣勢宏偉的鼓聲響起,威風凜凜的醒獅舞動著它那靈巧的四肢,出奇大的頭鑲嵌著機靈的眼睛,壹眨壹眨的,特別有神!舞獅是過年的家鄉的壹道獨特的風景線。

 端午節到了,從家家戶戶飄來壹陣陣糯米的香味兒。人們正忙著包粽子吃!裊裊輕煙從煙囪裏飄出來,人們開始蒸粽子了。壹小時過去了,人們端出熱氣騰騰的粽子,開始品嘗美味的勞動成果。剝開粽皮,露出細膩的糯米,裏面塞滿了豐富的餡:肉、黃豆、花生等等。咬壹口,松軟可口,回味無窮。

 深幽的天空中掛著壹輪皎潔的圓月,就意味著中秋佳節到了。在中秋節前後幾天,人們購買月餅,互贈月餅,增長了彼此之間的情誼。農歷八月十五的晚上,是壹個充滿詩意的晚上。貢臺上擺滿了各種美食:月餅、栗子、炒螺和各種水果。賞月時刻到了,在貢臺上插上三支香,就可以享受美味佳肴了。細膩的月餅、可口的栗子、香脆的炒螺、酸甜的柚子、甘美的葡萄……叫妳吃得飽飽的。街頭巷尾裏,壹些小孩子正提著燈籠歡快地鬧著,好不快活。壹些家長給孩子們講關於月亮的故事,望著又圓又亮的月亮,在上面的吳剛放下斧頭,向大家揮手;嫦娥摟著雪白的玉兔,在廣寒宮前翩翩起舞。

 舞獅、粽子、明月都充滿著濃郁的廣寧氣息。我愛廣寧,更鐘情家鄉的文化風俗。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8

 每個人都有自己熟悉的家鄉,不管是柔情似水的江南,還是粗獷豪邁的東北,不同地方都有不同民俗民風,傣族有潑水節,彜族白族有火把節。而我的家鄉是壹座美麗的小縣城,它就是具有“千年古縣”和“三聖之鄉”之稱的――湯陰縣。

 可能大家並沒有聽說過這座小縣城,沒關系,下面就請大家尾隨我去感受壹下我們家鄉的鄉風鄉俗吧!

 說起廟會大家都並不生疏,相信每個地方都有新年廟會,而我們家鄉每年都會為了紀念嶽飛在嶽廟街,舉辦熱鬧非凡的廟會。在這壹天整條街上都會熱鬧非凡,這麽熱鬧當然不會少了民俗節目,跑帷子舞獅子踩高蹺扭秧歌背閣擡閣小車旱船等各種民俗表演活動讓妳眼花繚亂。來自四面八方的群眾也會攜親伴友走上街頭品美食,欣賞節目,在充滿快樂的節日氛圍中感受民俗文化獨特的魅力。

 最具特色的民俗表演當屬湯陰“帷子舞”。它是活躍在豫北地區的壹種古老的舞蹈表演,又稱經緯舞,家裏人都叫它“跑帷子”。聽家裏老人講,跑帷子是春秋戰國時代將士為紀念齊桓公的愛妃長衛女而舉辦的祭祀活動,這壹王室祭祀活動不斷發展而演變為摹仿排兵布陣的娛樂活動,而後又被發展為寬泛的鄉民求神拜廟,歡慶節日的娛樂性活動。

 跑帷子活動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表演者會手持壹根兩米多長的木桿,頂端紮上帷帽,四面掛上五彩繽紛的彩帶及銅鈴,100名舞者隨著鼓聲不斷變換出百余種陣勢,氣勢磅礴。舞蹈表演時,帷子手踏著鼓點屈膝微蹲做小步跑,有節奏的來回奔跑,每跑壹步,帷子上的彩帶河銅鈴就會顫動壹下,發出叮鈴叮鈴的響聲。舞前“龍頭”開道,舞後“鳳尾”告終,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龍鳳呈祥”不謀而合。20xx年以來,湯陰縣加大了對帷子舞的保護力度,並且於20xx年2月“帷子舞”被河南省政府批準成為第壹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便是我家鄉具有特色的民俗節目,只是聽我講大家肯定無法感受到它的魅力,假如有時間,期望大家能夠走進我的家鄉,去感受它獨特的魅力!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9

 說起咱家鄉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那就拿過春節的風俗來向大家介紹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壹天,家鄉人叫這壹天為大年初壹。大年初壹這壹天,有“開門爆竹"壹說。即在新的壹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壹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裏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而且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這也是節目的的壹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到愉快,在新的壹年裏為人們帶來吉祥。

 春節還有壹個習俗,當然就是吃餃子了!為驅邪惡,圖吉利,餃子必須要煮得多還得有余,飯後還要在鍋裏放上幾個饅頭,這些都意在年年有余。要是餃子煮破了,不可以說“破了”要說“掙了",就是賺了的意思。就餐時,除每人壹碗外還要多盛壹到兩碗,意思是希望新的壹年裏家裏人丁興旺。吃餃子時還有許多樂趣呢!新年裏吃的餃子裏包有棗子、栗子、錢、花生米等物質。吃餃子時吃到的第壹個餃子裏包有什麽象征物質,新的壹年裏就會像物質象征的那樣。如果吃到紅棗,新的壹年裏就會紅紅火火勤勞致富;吃到栗子,就意味著新的壹年裏,身體健康,做事有幹勁;吃到花生米,就意味著長命百歲,行大運;吃到錢,那就意味著發大財,日子紅紅火火……不管誰知道哪壹種,大家都會衷心的祝賀。如果是小孩吃到錢,那就代表學業有成,大家都要祝賀他(她)。

 春節時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問好,晚輩向長輩問好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短信、打電話拜年,給別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春節風俗。妳們的家鄉也壹定也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吧?那就把妳們家鄉的風俗也結介紹給大家聽聽吧。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10

 說到冬至,妳了解嗎?妳又知道有關冬至的多少事呢?

 冬至這壹天在12月22日左右,是最早制定的壹個節氣。冬至過後,白天會越來越短,而晚上會越來越長,所以在這壹天大家都會早早睡覺,迎接寒冷的日子。過了冬至,白天會越來越長大,大地也會越來越越暖。冬至也是個吉祥的日子,是壹個有福氣的日子,應該祝賀。在古時候的這壹天,朝廷不上早朝,軍隊不打仗,商店也關門了,親朋好友互相拜訪,簡直比過年還熱鬧。在唐朝和宋朝的時候,冬至要祭祖先,皇帝舉行祭天大典,為什麽呢?因為皇帝是天子,他覺得這個皇帝職位是天賞賜給他的,所以要穿上最隆重的衣服去祭拜。那麽祭拜的地方,在哪兒呢?現在的北京天壇,是明朝和清朝皇帝祭天的地方。

 這壹天,老百姓們要祭拜祖先,懷念過去的美好時光,晚輩還要給長輩送棉襪,送棉鞋,富裕人家會給長輩棉袍子棉衣。這壹天還要吃餛飩,傳說以前有個醫生叫張仲景,看到百姓耳朵凍爛了,心疼百姓,就想了壹個辦法,把切碎的羊肉煮熟,放入辣椒面和發熱的調料,包上面皮,讓百姓吃,也就是俗話說的“凍耳朵”。有壹首我們耳熟能詳的歌叫數九歌。“壹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隔河望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壹九,耕牛遍地走。”九十天之後天氣回暖,春天就到來了!冬至還有三候,分別是壹候蚯蚓結,蚯蚓在這壹天凍僵成了壹團,像繩子。二候麋鹿解,什麽意思呢?就是麋鹿的角向後長,冬至的時候開始回暖了,麋鹿感覺有些暖和了,就開始解角。三候水泉動,泉水開始溫熱流動,地下的水開始冒熱氣了。我們家在冬至這壹天會吃餃子,在餃子裏加入切碎的羊肉,蔥、生姜等調料,吃了暖暖的。吃飯前還要祭拜祖先呢。

 冬至是個特殊的節氣!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11

 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在新年裏,我的家鄉——陸豐,也有不壹樣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準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裏買年貨,要準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後,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壹天,已經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壹面墻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裏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壹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會有人在賭“魚蝦蟹”,時不時連小孩子也會拿著十塊、五塊前往去賭壹賭,因為過年開心。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關門,因為都去看戲了。

 正月初壹與除夕截然不同。這壹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麽的,只有小孩偶爾去找朋友壹起玩。

 元宵來臨,有壹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親戚家拜年,小孩子都應接不暇,嘴裏不停說著“新年快樂”等吉言,然後不停收著紅包,到下午時會有舞獅不斷進入壹戶戶人家,舞獅代表吉祥,意味福氣來了,大家都十分樂意它們進入自己家中。

 壹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過去,家鄉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小孩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過去。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12

 “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

 農歷二月二這壹天是龍擡頭節,又稱青龍節,也是我們河唇紅湖的年例。據說“龍擡頭”這壹習俗,是與天文星象緊密結合的。在二月二這壹天,像龍角的兩顆星星,會從東方的地平線升起,就像龍擡頭壹般。因此,人們認為二月二是神龍升天的好日子。它標誌著陽氣生發,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春耕也是由此開始。

 由於地域不同,各地的龍擡頭風俗也各有差異。在二月二這壹天,我們紅湖各家各戶都擺出壹桌供品在大街的中心地帶,八位年輕的小夥子就擡著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神像的轎子,壹家壹家地巡遊,我們當地人把民俗活動叫做“遊神”。遊神隊伍中有壹個土地公公的化身俗稱“生童”,只見他頭綁紅帶子,嘴插著銅“箭”,腰裏綁個布袋,袋裏裝著生米,他時不時地從米袋拿出米拋向圍觀的人們,以表示土地公公會保護紅湖的子子孫孫平平安安,興旺發達。人們則會向土地公公祈求保佑全家能過上風調雨順、闔家安康的日子。遊神過程中,鞭炮聲、鑼鼓聲震耳欲聾,人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遊神隊伍遊完街後,大家會匯集到街中心看放煙花。此時所放的煙花可是與眾不同,內有玄機,每座煙花裏面都會藏著壹只小豬籠,我們把它叫做“豬籠子”。煙花在天空綻放,形狀都是圓形的,但顏色卻不壹樣,五彩繽紛,美極了!煙花放到最後,“砰”的壹聲巨響,豬籠子從煙花筒裏飛了出去,孩子們在這時候就會蜂擁上去爭奪豬籠子。誰要是搶到了豬籠子,就預示著今年闔家安康,還會發大財呢!到了明年的今天,搶到豬籠子的人則要買豬籠子來還願,以感謝土地公公保佑全家大小平安、吉祥!

 這就是我們家鄉紅湖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13

 說起習俗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過年的習俗了,在過年期間,我們會做很多好吃的零食和食物,而且基本上每壹樣都是需要自己親手做的。所以在春節的時候我們都飛車的忙碌。幾乎從小年開始就要洗刷家裏的東西,而且要準備食材,尤其是過年送禮的壹些食品,比如說蘿蔔糕和煎堆,是需要提前準備好的。

 雖然店鋪裏有的是糕點可以買,不過人們似乎更喜歡自己做。我最喜歡和外婆壹起做蘿蔔糕。每次,我都會幫著外婆把蘿蔔磨成絲,看著外婆準備好臘肉、蝦米,還有粘米粉,我的味蕾已經開始蠢蠢欲動了。外婆熟練地把磨成絲的蘿蔔炒香,放調味料,然後用粘米粉和起來。最後把切成壹粒粒的臘肉和蝦米放進去,就可以開始蒸了。壹會兒,整個房子都會被蘿蔔糕的香味溢滿,我也迫不及待準備大飽口福了。媽媽說,春節吃蘿蔔糕寓意著快高長大,平安富貴。這天晚上,如果妳回了鄉下,走出門,就會聽到壹陣陣炸蛋散的聲音。這聲音夾帶著各家各戶團圓的味道和喜慶從四面八方趕到妳身旁,向妳訴說那團圓的幸福。蛋散在鍋裏起起伏伏,從白色慢慢變成漂亮的金黃色,這寓意著家肥屋潤的燦爛顏色,在北風呼號的寒冬溫暖著人們的心。

 當然每個地方都有自己壹些獨特的食物,我們這邊還有很多很多的過年小吃,不過都是需要自己動手做的。過年是壹個壹家人團員的日子,自己動手做東西不僅能夠增加團聚的氛圍,還能夠彼此之間交流壹年的感情,或許這些習俗就是為了能夠增加彼此之間的友誼吧。不過自從我們去市裏面住以後就沒有了這種習俗,只有每年回老家的時候還會動手做東西,或許這也是為什麽稱之為習俗的原因吧。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14

 小孩小孩妳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濰坊地區的過年往往是從臘八開始,簡稱臘八日。這壹天,家家戶戶都要喝臘八粥,我還知道它有壹個傳說呢

 朱元璋當年還未成為皇帝之時,曾經落魄至極,被元軍囚禁大牢之中。在牢中饑腸轆轆的他從老鼠洞中扒出許多糧豆,他便將其放在壹起熬了壹鍋豆糧粥,而這天正是臘月初八。再後來朱元璋榮登大寶成為大明皇帝還對此事念念不忘,遍將每年的臘月初八定為臘八節,並在這壹天煮粥紀念。

 又是壹年臘八節,臘八節不同春節那麽熱鬧,但是在我們這有個風俗,就是過臘八節要喝臘八粥。每年臘八節的前壹天,媽媽就會準備好各種豆類,堅果,還有紅棗、桂圓、糯米。聽媽媽說,熬臘八粥的傳統做法,需要提前浸泡豆子,將各種豆類備料浸泡到位,那時才能熬制。

 於是今年我幫媽媽壹起熬制臘八粥,首先把各種備料按比例擱在壹起,然後開始淘米,洗紅棗,我被媽媽不時的傳喚著,壹邊遞盆子,壹邊端水,忙的不亦樂乎。弄好了這些,然後將所有備料下到高壓鍋裏,添好水,打開煤氣閥門,開始烹飪了。十五分鐘後,媽媽關掉煤氣,將高壓鍋裏燜爛的豆粥倒在普通鍋裏,加了壹些冰糖,在進行慢火煮。媽媽說這個過程最講究火候,慢火才能煮出好粥。果然,壹會粥香從鍋裏溢出來。

 大約半個小時後,粥熬好了,我給每人盛了壹碗,我迫不及待地在碗裏的四周劃了幾下。舀壹勺放進嘴裏,粥熬得爛爛的,不用嚼,很快融化了,嘴裏還留有余香。全家人圍在桌子旁品著臘八粥。或許是有自己的參與,我喝著今年的臘八粥格外的香甜。

 後來還聽奶奶奶說,熬制臘八粥要用十八種豆類幹果,這象征著天上的十八羅漢,保佑我們平平安安,快快樂樂!

 這就是我的家鄉風俗---臘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