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前禁止涉足的理由:在廈門,似乎連空氣都彌漫著小資的氣息,尤其是鼓浪嶼,那是失戀者放松心情的著名集中地,那是戀人談情說愛的好去處。
假如妳還沒滿18歲,還沒有來得及擁有壹段惆悵的心事,請將這段有關情緒的旅程往後推吧。
畢業旅遊,我們終於狂奔到廈門,開始了這段難忘的旅程……這個匯聚了讓我心動的所有關鍵詞——大海、沙灘、島嶼、老房子、風格小店以及其它,想象中,這座靠海的小城,優雅潔凈,鼓蕩著熱烈的海風,流淌著安靜的時光。
當腳步迷失在鼓浪嶼的巷道間,當童年的蟬聲在老榕樹的光影間再度綻放,當鈴鐺聲在耳邊陪伴著我入睡,我確信自己找到了放飛心靈的那壹片海。
02
下火車,包車奔向我們住的地方——廈門的曾厝垵。
曾厝垵以前是個小漁村,現在改名叫社區了,每戶人家的門牌上都規範的寫著“曾厝垵社某某號”。像每壹個自然村落壹樣,村裏的房子蓋著相當沒有章法,老舊的破平房和原地翻新的小洋樓擁擠在壹起。
然而,就是在這裏,據說埋伏著相當多的青年旅館,隨意經過的壹扇扇普通鐵門,或寫著“方糖”,或寫著“海邊的小房子”。家庭小旅館的文藝氣息,和路邊捏小盅喝功夫茶用閩南話拉家常的村民們,頓時成為了外地遊客眼裏安靜又奇妙的混搭風景。
在曾厝垵開青年旅館的,有不少是來自異鄉的女人,她們在這裏停下旅行的腳步,租下壹棟村民自蓋的小樓,自己動手油漆,買來各種花草,休憩出壹個簡樸隨性的旅行者之家。
傍晚,從小旅館裏出來找吃飯的時候,小菜場盡頭的那家水果小攤,攤主還在擺弄著那些我從來沒見過的特種大大的香蕉,攤主說這是海南香蕉。廈門的夜生活和廣州有點類似,此刻,各家海鮮大排檔,也都已經早早亮起了招攬生意的燈火,拍檔對面的壹溜桌球臺,白天蓋在身上用來防曬的藍色罩布被掀掉了,有著醒目的刺青。
寫著“軟件園至廈大”的公交車經過這裏,風吹來了,站在路邊高大的椰樹底下,毫不費力就能聞到海的味道。
現在,終於知道策劃小組的同學為什麽選擇住在這裏了,是的,在曾厝垵,只消跨過壹條馬路,就可以看見美麗的大海!
這是我第壹次住家庭式的旅館,和酒店標間完全不同的感覺,有公***的洗衣機以及上網的地方,還有遊客買了海鮮來煮,廚房是免費的,那時候聽說去買菜自己煮飯,我覺得很驚訝呢。
晚上洗完衣服,用盆端著,踩著木板樓梯咯噔咯噔的響,上到二樓,壹件壹件晾出去。旅客們的衣服也都晾在這裏,在安靜的夜風中微微擺動,看起來,儼然是壹個人丁興旺的家族宅院。曬衣服的平臺那裏,還有通向see sea coffee的樓閣,讓人不自然的想象,以前,誰在這裏曬衣服?誰在這裏操心忙綠?
03
跟著旅遊小組,帶著興奮的眼神,擁擠在等候輪渡的人群中,看著從島上開來的輪渡緩緩靠岸,即將上輪渡的人和即將下輪渡的人,彼此對望著……
這個鏡頭,後來在我坐著輪渡離開時,再度出現,只是在時空中,我們彼此轉換了角色,同時也轉換了心情。
鼓浪嶼和廈門市區其實很近,站在輪渡上,就可以看到島上的據高點日光巖,以及綠樹掩映下那壹幢幢紅墻老房子。上輪渡二樓觀光要交壹塊錢,為了看到更加完美的風景,當然上二樓趕趕熱鬧了。
鼓浪嶼上沒有車,連自行車都沒有,唯壹的車輛就數那種遊覽觀光的電動車,有的寫著“消防車”字樣,漆成紅色,緩緩行駛在幽靜錯落的巷道中央。在島上只有不到壹天是時間,在島上迷路是壹件很坦然的事情,因為走著走著,就會柳暗花明,並且在迷路的壹瞬間妳就會驚喜的發現,地圖上怎麽也找不到的餡餅店,竟然就埋伏在這裏耶!那種驚喜的心情只有途徑過才能體會到。
喜歡漫無目的的在島上步行,喜歡看路邊那些年代久遠的老房子,有的還住著人,因為有細致的維護,雅靜美好,綠意蔥蘢,看起來就像是明信片裏的景物,讓人對著裏面的生活充滿向往;有點年久未修,讓人由不得想拽住當地人,追問房子的主人究竟是誰,又為什麽離開;也有修復後,如今成了賣門票的熱門景點,氣派的門樓和精巧的庭院設計,迎來了各地背包族的驚嘆。
遊走在島上,經過無人居住的寂靜老房子,墻頭還兀自吐放白茉莉花,庭院裏依然茁壯生長著高大的龍眼樹,四季如春,觸目,都是時光的印記。
04
在美食路懷念尋常百米飯。
龍頭路,這裏充滿著各種傳說中的美食小店,肚子餓要覓食時島上人氣指數最高的去處。
“張三瘋奶茶”比我想象的小,人頭湧湧的,但是奶茶杯很大,裏頭有麥片還有葡萄幹,在裏面呆了壹會,看到他家那只在網上人氣很高的白貓,就順便叫了個旅客幫我拍照,和白貓的合影。
“趙小姐的店”,二樓的壹面墻上,貼滿了留言條,站在那裏看,每壹張紙條,大約就是壹個失戀的故事,突然間醒悟,鼓浪嶼或許已經成為失戀者向往和首選的心情宣泄地了。心裏藏有壹段傷感戀情的年輕人,遊走在這裏,期望用海水的遼闊,用島上的寧靜,來助推遺忘那壹段屬於年輕的情傷。
“潘小蓮”家的主打產品是酸奶,這裏的美食小店都彌漫著”留言文化,“潘小蓮”家的留言本做得尤其漂亮,裝訂得像章回小說,每個來店裏的人花十塊錢就可以照壹張立拍得,自己帶走壹張,另壹張插在留言本上,旁邊再大筆壹揮寫上幾個字,看起來,這更像壹種收集人像和當時心情的行為藝術了。
在“潘小蓮”的留言本裏,很多人不約而同的寫——再見,鼓浪嶼!再見,潘小蓮,我還會再來的!
“黃則和”花生湯,起初我以為是個店面,本想奔過去坐下來慢慢品嘗的,去了才發現已經變成外賣食品,花生湯被裝在壹次性的密封紙杯裏,3元壹杯,付錢帶走,味道果然名不虛傳,很甜很香。
BABYCAT私家禦餅屋,看起來很大牌的樣子,買來綠茶餡餅和椰蓉餡餅,盒子很漂亮很古樸,我口味清淡,所以覺得綠茶的比椰蓉的好吃。
“葉氏麻糍”,原來就是壹個立於街頭的小小流動攤點,糯米團裏裹著芝麻陷還有其它什麽餡,1元壹個,拿著壹張小紙片捏著,邊走邊吃,很多人站在那裏,不急不忙的等。
“黃勝記”的豬肉脯,店夥計果然“出手大方”,只消往那裏壹站,壹張大肉脯就會熱情的伸過來,妳接住,立刻“哢嚓”剪下三分之壹,免費讓妳品嘗,味道很不錯哦。
“馬拉桑果汁”有兩家,兩家都說對方是山寨版的,好吧,就兩家都各買壹杯嘗嘗吧。有壹家是手工的,切成兩瓣的新鮮橙子,數了壹下,4個橙子才能榨出壹滿杯來。另壹家是機器炸出來的,速度快些,味道也不錯,都是貨真價實的橙子,喝完,就會忍不住仰天長嘆,以後回廣州再不買超市瓶裝兌水的了。
海蠣煎、魚丸、豆豉蒸小鮑魚,味道都很鮮美,就連蒜蓉粉絲蒸扇貝,都比以前吃的要大得多。
在鼓浪嶼上,只嫌自己的肚子裝不下,但飽食之後,居然很沒出息的開始想念家鄉最尋常的白米飯。
關於廈門,好像有太多的故事,也有小小的遺憾,要是時間再長些該多好,我喜歡廈門那種風格。
要麽旅行,要麽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壹個在路上!
可以沒有青山碧水、藍天白雲作為舞臺,但壹張書桌、壹把椅子,或者壹張床、壹個臺燈,也足以支撐其暫時的落腳之處。壹本書,徹底將精神解放。壹段旅行,讓精神夢想呼吸新空氣。
期待下壹期的結伴旅行……我又會和誰邂逅呢?會遇到哪些更加有趣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