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的盡頭要麽是另壹條這樣的小巷,要麽就是河岸,行人來往極少,住戶偶然才會出沒,壹切是按照安逸的老時間在規劃的,午後兩三點,還可以纏綿在午睡中遲遲不起,壹墻之隔,妳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商業化淡到了壹個程度。
平江路的小吃也不像其他街道,擁擁擠擠,壹家挨連著壹家,它是分散的,極分散的,有時候要走到下壹個路口才能看到橫巷裏有家小吃店,這樣的布局,很容易給 旅遊 者織造出壹個假象來: 美食 遍地,每家都是好吃的。
以慣常的經驗來驗證,這當然是謬論。
梅幹菜餅子從外貌就能分析出壹點味道:幹香幹香的。如果梅幹菜本身味道好,確實是很有吃頭的。
餅子大大小小都有,但都是薄薄的,看著不讓人生畏。嚼吃著像嚼壹塊肉幹,越嚼越香,對於北方人來說是別有壹番風味的,但是餅子本身的面香,在北方人吃來可能就不覺得有什麽好的了。
江蘇的大小古鎮中,海棠糕和梅花糕簡直不要太多。
首先顏色做的要好看,這是吸引客人的最基本要素。如果邊邊角角再烤得焦香焦香的,那就更誘人了。不過大多攤主手藝都不太好,除了色澤和烤出香味來吸引人之外,裏面要不就是糖精放了太多,要不就是幹齁齁的,餡料是該放的都放了,但是配比不對,應付式的,吃不出好味來,只能靠現做出來時的那壹股香味支撐著。
問問蘇州的朋友,好吃的梅花糕和海棠糕哪裏還有賣,別被小吃街上的壞手藝給帶壞了印象。
壹般是在河邊挨著護欄的地方,有這麽壹個臨時的爆米花攤子,占位置的只是那壹個黑乎乎的老式米花筒子。三五個人圍著,路過的人因為不知前因後果,搞不清楚什麽時候會爆,都有點心驚膽戰的樣子,走過去老遠了,還掛念著那壹聲“嘭”的巨響,響過以後才會安心。
米花不經吃,幾小把米就能炸出來壹面口袋。妳壹袋來我壹袋,生意就集中在“嘭”的壹聲之後,攤主也知道生意有限,所以即使前面壹爐的還沒有賣完,也不得不裝好米粒糖精,再爆下壹爐。人人都想吃那個熱乎勁。
只要糖精和米的比例要放好了,米花好像不存在難吃不難吃的,大人吃的是個懷舊,小孩子吃的是個新鮮。
水鄉古鎮的店鋪,少不了壹個“小酒館”:土黃的門板卸在壹邊,用大大小小的壇子搭出門面來,壇口塞著用紅綢布包裹的塞子,很有點鹹亨酒館的意思,可惜妳踏進店裏不會看到壹個高高的酒櫃臺,也沒有什麽茴香豆似的下酒小盤。裏面要麽是快餐小飯館要麽是賣工藝品的,以後者最煞風景,總之就是不會是壹家純粹的酒館。
反正醉蟹只吃自己家做的,或者是到老飯店裏去吃,小吃店裏用玻璃缸子裝著的,盡管要蘸醋或姜汁,可能也做成熟了的,也還是不試為妙。
西南省份做涼菜的壹種法子,是將拌菜作料放到臼子裏和檸檬或是酸木瓜搗碎,澆到粉皮、涼菜上拌勻,喜歡傣族菜老撾菜的,可能會非常喜歡這種拌菜,清清爽爽壹根筋純粹的酸,而不扯上甜的那壹路。
濃油醬赤的壹大鋼精鍋肉塊,看上去蠻吸引人的,特別是在雨後空氣清爽的時候。
如果既有小排又有肉塊,建議選小排保險,肉塊雖然被醬汁糊得樣貌皆非了,但裏面的大肥肉如果沒有炸到味就鹵了,壹口吃下去,兩邊跑油,並且還是那種肉心裏已經涼了的冷油,可就相當不舒服了!
糖水是江南的小滋潤,糖粥、赤豆糊、蓮子羹種種,壹次就能吃到最好吃的那壹家是不大可能的,不過總起來說都還可以,差不到哪裏去。糖漿放夠的話,壹般 旅遊 者是不會細細要求太多,追求如何軟糯可口的。
本來是很有蘇州韻味的小食品,不過現在小吃店賣的大多是做成卡通形狀的壹個個面包袱,起著壹些什麽發財豬、進寶糕之類的名字,如果造型不這麽追求新意,而是盡量復古樸實壹些,倒是還能吸引更多人買來嘗嘗的,現在這個樣嘛,味道不說也罷。
平江路不知道為什麽鹵雞爪特別多,不同於酸酸辣辣或是鹹鮮香香的那壹個款式,這裏的鹵雞爪大多是“糯糯”的,很蘇州,但似乎也不是蘇州本土出產,總之,總起味道都還不錯。
賣餛飩的小店裏壹般會有,好吃不好吃就看酒釀了。
手工冰激淩最近幾年特別流行在古鎮古街裏,看多了難免審美疲勞,不過每家有每家的特色,只要不是大的連鎖,似乎味道都還不錯,畢竟是自己的店,不會太砸自己牌子。
“與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說的就是這種豆幹吧?
老虎腳爪這種面點,前幾年壹度說是已經失傳了,現在上海、蘇州的古鎮倒都有的賣了。對於我輩人來說,還是吃個懷舊感,吃個書裏的感覺,具體有多好吃倒是說不出來。
紹興味的臭豆腐,不是泛黑的,是米黃色的,炸出來表皮上有像面粒似的焦粒的最好吃。
個人倒是不喜歡,不過比起炸雞塊,要好壹點。
“滋啦滋啦~”從生煎店旁邊經過,看到已經出鍋的生煎倒是不覺得饞,但是只要壹聽到這個滋啦滋啦響,就不考慮去會不會好吃,早就蠢蠢欲動,想買壹個來嘗嘗了.......
古鎮古街的標配吃食,不過凡是賣這兩種東西的地方,都是我要快快走過的地方,太味兒了。
不知道是不是近期的風氣,水果上會刷壹層油壹樣的東西,除了讓人看了敬而遠之外,不知還有什麽用途。江南水鄉嘛,賣果子,即使不是蓮蓬菱角那樣的小清新,清清靈靈普普通通擔個籃子賣隨意什麽水果都很應景啦。
往小巷子裏走,那種店面非常小,或者連店面都沒有,只是倚著工藝品店鋪,借門口壹塊地支個小架子賣的,往往最好吃。這是個人偏好。
分不清蟹殼黃襪底酥這樣酥那樣酥的,反正記住壹點就行:外行就吃個酥,買著酥的了,叫壹聲好,得了。
酒釀餅總算逃過壹劫,沒有做成發財豬或是招財貓的樣子。口感略像豆沙糕,甜食吃的不多,但感覺喜歡吃豆沙糕的也會喜歡這個,深層味道是不壹樣的。
買之前看看表皮,如果放得太硬起棱角了,口感也不會好了。
店裏賣的大多是切好了壹片壹片的,蜜汁飽蘸、拉絲的,吃壹兩片就膩了,吃不出什麽好,有閑心的話就買壹整節,回來自己切著吃試試,越吃越有感覺,不膩,大可當下午茶點心,多少還能吃出壹點江南人在河邊二層樓上孵茶館、偷得浮生壹日閑的韻致來。
面就不說了,小吃店裏都打著正宗的旗號,但畢竟都是急急忙忙趕制出來的,只能在極餓的時候隨便填壹碗肚子。何況北方人也不壹定能吃得慣正宗的蘇式面,帶著甜味的,寬湯窄面,和北方的面條路數完全相反。
走過壹整條平江路的主路,如果妳什麽都沒吃,那麽就到橋上看看人吧,妳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妳,雖然全國各地都有那麽些些橋,也都有幾座幾百年 歷史 的橋,可是看風景的橋還是只在江南,哪怕那橋人多的都站不下了,也只有江南的橋骨子裏帶著自成風景和故事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