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農村紅白事酒桌上吃完飯,有些人喜歡打包折菜往家帶,妳怎麽看?

農村紅白事酒桌上吃完飯,有些人喜歡打包折菜往家帶,妳怎麽看?

紅白喜事折菜是近十多年的事,那時報紙廣播經常提攴桌上的節約,也配發很多照片,三二個人吃頓飯,點了壹桌子的萊,結果吃了壹點點,吃飽轉臉就走,不管是公家的錢還是私人的錢,都是極大的浪費,因此提出攴桌上的節約, 吃不了包著走,就是打包。 這壹提法得到全國人民的響應,漸漸地轉到紅白喜事上,生活水平提高了,紅白事菜肴很豐盛,剩下很多菜,過去都是倒掉,很可惜。漸漸地也有人將剩萊打包帶走,我參加壹個婚禮,問事人在廣播裏說,菜很多,若吃不了,可打包帶走,為大家準備好塑料包,放在某地。攴後不少人打包,這事家主和客人都十分高興。

好事也有做走樣的時候,我聽壹位朋友說,他在縣城參加婚禮,當服務員把菜端到桌前時,壹人站起來說,我需上班,拿兩個萊回家吃,說著把壹盤牛肉,壹盤花生米倒入包中轉身便走。接著又有兩人以相似理由把魚,豬肘子等5樣萊打包帶走,其中壹人還倒走多半瓶酒,我朋友說,他們7人在這頓喜筵中總覺少了點什麽,飯後覺得喉嚨中有死蒼蠅存在。

我們這裏紅白喜事,吃不完的都會打包。無論是去酒店吃,還是在主家吃都打包。

80.90年代辦紅白喜事沒有人打包的。那個時候是晚上吃了正席,剩下的菜放到第二天早上,搬臺搬椅的人吃。那時的枱桌椅子都是隔離鄰舍借的。那裏時都要吃三天,借東西壹天,還東西壹天,正席壹天。

90年代之後,枱椅碗筷都有得出租了。沒有那麽的麻煩了。現在只吃壹天了,在農村辦酒席,正席都是中午吃的,正席前壹天晚上準備工作的人員吃壹餐,正席中午正席。吃完搞完衛生就完成了。租的歺具出租者來拉走。那吃不完的剩菜不打包,又沒人吃了。浪費了。所以大家都習慣吃完就打包回家,晚上熱壹下再吃。吃酒席時,主家都準備好膠袋,差不多吃完,就每臺發膠袋。自己喜歡那個菜,就打包那個菜。可以吃的不要浪費。在酒店吃酒席也壹樣打包。晚上熱壹下,百鳥歸巢比正席還好味。

我山東臨沂,以前村裏辦紅白事,都是在家裏辦。紅事在菜桌上有搶菜吃(女桌),但基本見不到往家裏帶的。現在條件好了,大事小事都在飯店裏請客了,於是就偶爾出現吃完酒席打包帶走的事,但只限於女桌。男桌(特別是老頭子),菜基本上不怎麽動。因為離孔老二(孔子)家不遠,自古傳下來的酒桌文化嚇人。壹頓酒席喝半天很正常,等喝完酒散客,男桌上菜也動不了多少,但是不能打包(受古文化影響)。

所以我們那裏吃完酒席打包的只限於女客,但也是極少數人打包,因為會讓人看不起。

在酒席上打包剩菜在我們湖北這個地方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差不多都是8個人維成壹桌,各個聊著家常裏短,飯菜上桌之後就開始大快朵頤,吃的那叫壹個歡哦。不過現在人生活條件都變好了,好像也吃的不夠多了,經常會有大家吃完然後回頭壹看就有很多菜幾乎沒有動的情況,壹般這個時候我都會讓酒店的服務員給我幾個打包盒,把沒有怎麽動的菜打包回家,壹是讓主人覺得他遠的菜還不錯,二是本著不浪費的原則。畢竟浪費是壹種很可恥的行為.如果別人也這樣去做,我心裏會對這個人產生好感,覺得很不錯.當然也有邊吃邊打包的人,其實可以大家吃完再打包,畢竟吃酒不是壹個人,是全部的人陪著壹起的哦!這種行為提倡大家吃完了再打包這樣更好哦!

地方風裕不壹樣吧,像我那裏是這樣的,喜事的喜事方通知妳幾號過來吃喜酒,妳隨了禮,吃不完的,可以打包帶走。那天妳有事沒去,也可以叫人幫妳打包帶回來,全部的。白事的話,我們那邊就沒有。只過去幫忙,吃完飯就走人。

謝謝悟空老師,農村紅白事,吃完酒席有人打包往家帶,我個人決的是件好事。

在農村誰家有紅白喜事都要請客,白事基本上都是大人去,請客有去大酒店的,也有為了方便雇廚師自己做,也是為了節省嗎!但是在白事上,吃完酒席基本上沒有打包。

誰家有喜事那就不壹樣了,趕上禮拜天,全家老少都去,圖個熱鬧,喜慶,基本上都去酒店,吃完灑席後,.有人便開始打包,把剩菜,飯都裝起來,帶回家去放好,吃飯時把剩菜,飯加熱就能吃,也有人把剩菜飯,骨頭之類的帶回去餵狗狗。

可能有人會說,這種現象不好,說壹些不好聽的話,看不起農民,農民不衛生之類的話。

農村紅白事桌上吃完飯,有些人喜歡打包往家帶,妳怎麽看?我感覺可能是地方風俗人情不同,為人處世方面也不壹樣吧!

我們這裏過白事,坐席比紅事簡單多了,八個涼菜八個熱菜,再有八個蒸碗,後面上米飯面條,基本上就算沒事了。八個人坐壹桌也吃的剩不下什麽,再說人家有人剛去世,都在悲痛之中,外面吃飯的再去打包也說不過去吧?所以直到現在我們這都是吃完飯就跟著出殯去了,沒有人打包的。

在早幾年,農民生活水平低,這裏誰家要是娶媳婦,做滿月的,壹般都是在快要過年,臘月二十幾左右辦喜事。就是為了過完事以後,能折壹些剩菜,或者是廚師沒用完的肉,和壹些新鮮蔬菜。因為剛辦完事,家裏也緊張,過年就用這些剩菜湊合了,這時候誰也知道人家過事不容易,也沒有吃完飯打包壹說。

現在壹般也是去飯店,吃完飯以後,東家自己就出來問壹下,誰家要打包給妳塑料袋,東家也不在乎這些東西了。我們這壹般打包也是婦女們,把桌上沒怎麽吃的雞魚肘子或者沒人動過的蒸碗打包壹些,老爺們都愛面子,吃完就走,沒壹個老爺們去打包東西的。

我沒事就看看小視頻,上面就有人發壹些地方坐席的風俗。就看到人家端上來雞呀,肘子呀什麽的,坐席的人這時都不用筷子了,直接去用手搶。我就理解不了,現在還有人家吃不上飯嗎?大家坐壹起,就為了熱熱鬧鬧的,讓東家辦喜事也顯得喜慶。這上席誰都沒吃呢!妳就搶過去打包,妳也好意思啊!還搶的急赤白臉的,讓東家的喜事也變了味。

我這裏不是要評論哪裏過紅事怎麽樣!也可能是風俗使然。壹個地方壹樣辦事風格吧!真等人們都走了,妳打包壹些也不為過。可壹上菜就開搶,這也實在說不過去吧?

我是新樂老杜,歡迎留言討論!

每個地方都有各自不同的風俗習慣,而農村還保留著農村婚禮婚禮喜宴,我們這裏紅白喜事酒桌上吃剩下只有喜事有打包帶走的,至於白事我們這邊暫時還不多見,可能給我們的風俗習慣有關系,所以我只談喜事酒席打包帶走的壹些看法。

喜事酒席打包帶走在我們這邊,屢見不鮮是常有的。以前辦喜事待客辦酒席都是在家(村上)辦,自己請廚師師傅(大廚)根據客人的多少(預算)來開菜單,然後買菜在喜事的前壹天做初步的加工我們俗稱(破菜),喜事當天再進壹步加工就可以上桌開席了。

雖然是自己做,有魚有肉和很多硬菜吃起來非常的實在豐盛,開席是16到18個喝酒菜葷素對半,多數都是涼菜硬菜。親朋在壹起敘敘舊喝喝酒,推杯換盞後(我們這女桌上基本不喝酒只吃菜)

,隨後就是(開飯)流水席開始多數都是熱菜蒸菜鹹湯和解膩的甜湯,宴席最後是丸子湯(丸完)和雞蛋湯(滾蛋湯)俗稱,席間不乏很多硬菜紅燒鯉魚全雞肘子排骨酥肉扣肉。

不過現在農村條件比以前好,也有外包和去飯店待客的這樣主家比較省心。不過都挺豐盛了的,難免有不合口味或著沒有來得及吃的,或者吃不下的很多硬菜,剩下的都很浪費,其中有些菜就經常剩下,這時候,就有壹些農村大媽會順帶著打包!其實這些菜很多都沒有動過壹筷子,其中還有不少的硬菜,浪費了也是挺可惜的。

醬肘子,扣肉白切雞,紅燒鯉魚,排骨,雞塊酥肉等,況且酒席上還有很多其他的美味,而且流水席上菜 又非常的快,好吃的硬菜讓人目不暇接,有些不容易吃到的硬菜就可能被落下了,因為太豐盛都吃撐了都吃不下剩下了!

農村酒席上,還是有著不少的大媽們喜歡打包的硬菜,有的人覺得大媽們打包硬菜,這樣的行為不太雅觀,甚至是有點過分的,但是反過來想想,這其實也是農村人的質樸,而且很多硬菜浪費了也挺可惜的!被大媽們帶回家壹加工,又是壹道 美食 !

不過有些農村大媽,人家還沒有吃完飯,就隨意的打包,或者大家喜歡吃的飯菜,還沒有動筷,也被她裝進塑料袋,這樣的行為就有點自私了!很高興能為妳回答問題希望能夠幫到妳!

不但農村紅白事酒桌上沒有吃完的飯菜,會有人打包帶回家,就是城裏人在飯店沒有吃完的酒席飯菜也會打包帶回家,這叫“勤儉節約、不浪費”,很正常,我也打包過飯菜!

每壹個家庭都會有喜事、白事,都可能會“招待客人”,農村招待客人喜歡在自己家裏請大廚來做,因為自己家做的價格便宜。農村的桌子常見的是“八人桌”,也有“十人桌”,如果桌子上小孩多,那麽這壹桌的飯菜可能會出現吃不完,吃不完的飯菜如果沒有人打包,就有可能被“倒掉”。農村人勤儉節約習慣了,深知糧食的來之不易,往往都會把剩下的飯菜打包回家,就連骨頭都要打包,因為家裏養的有看家狗,主人吃肉喝酒了,看家狗也要過過年。

小時候家也是農村的,隨父母坐桌吃席時,我們家人從來不打包飯菜,同桌的人也不打包飯菜。後來到2000年前後,我們家周圍出現了很多婚宴包桌的大型飯店,從此,村裏人紅白事待客時,漸漸地開始在飯店裏進行。

在飯店待客時,剛開始也沒有人打包食物。後來慢慢發現,飯店服務員在客人離席後,把沒有吃完的飯菜全部倒掉了,有些都是沒有動過的飯菜,這太浪費了。從此之後,人們漸漸地開始在飯店吃完飯後,把沒有吃完的飯菜打包回家。

現在,親朋好友在飯店待客時,酒席的飯菜剛上完,服務員會很主動的給每壹桌送幾個“打包袋”,讓客人把沒有吃完的飯菜打包!

打包,是勤儉節約不浪費的好習慣,我們應當提倡。

農村酒席打包沒有吃完的飯菜,我認為很正常。與其把沒有吃完的食物倒掉,還真不如讓親朋好友打包拿走!

河北唐山的,我們這裏喜宴酒席臨散了主人家都準備好塑料袋,讓大家把沒有吃完的飯菜帶走,尤其年長的沒有到,都會事先預留出幾個大菜,有時間就早些送過去,沒時間就讓親人臨走捎回去,這就不說了,就是吃完剩下的都是大家打包帶走,不然主家也沒有地方存放,這些飯菜就會浪費掉,大家打包帶走回家可以再吃,主人也省了處理的時間,這是兩全其美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