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 Decoration Design
/
本期推薦 | 良設·夜宴
應有良辰,美景侍宴
本案探訪:良設·夜宴
項目地址:上海市陜西北路688號
本案設計:周平、王楊
設計團隊:松果設計
本期案例視頻:
壹幕劇,演給回不去的唐朝
唐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頂流時期,彼時,世界各地的人雲集長安,文化、政治、經濟、科技都達到了空前鼎盛的狀態。即便是進入後世的“五代十國”群雄割據時期,“漢唐雄風”的印記依然綿延流長。
《韓熙載夜宴圖》南唐·顧閎中
名畫《韓熙載夜宴圖》是今人窺探唐朝風貌人情的縫隙,也是上海知名沈浸式文化感官餐廳——“良設·夜宴”的靈感淵源。它以悠揚的琵琶調開場,觀舞漸入佳境,樂妓群奏將氣氛推向高潮,最末曲終人散,壹幕唐代士大夫家夜宴賓客,縱情笙歌的場景踏著穿越千年時代的車轍,撲面而來。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壹個空間,讓人有壹種多方位沈浸式的體驗,感受到中國文化以及從前的和現在的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設計師王楊介紹說。
▲跨界設計師王楊接受采訪
以盛唐為源,融中國傳統文化、美食、音樂、舞蹈、戲曲,並利用多媒體藝術形式展現出來。這是科技與藝術的碰撞,造出的多層次的感官“意境”。
正如王楊所說,這不是壹場普通的晚宴,而是壹場劇,壹個夢,壹部電影。
序曲:蓬萊勝境
樽俎燈燭,自入仙境。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這是陶淵明筆下的悠然境界,也是生活於喧囂都市中的現代人無比向往的詩意原鄉。但相比之下,良設·夜宴想要呈現出的似乎是壹種“夢”,是壹種遠離世俗平淡的“浮華”。
良設·夜宴的前身,是隱匿於陜西北路老建築群中的壹座百年老廠房,設計師王楊在著力描繪這壹場唐朝夢之前,就結合自己研究史料的心得,在腦海中壹點壹滴構築出了它的輪廓。最終於鬧中取靜的地塊覓得了它的真身。
▲推門而入,前廳背景墻上的唐代風格的建築映入眼簾,仍可依稀看出建築本身的框架,原本整個空間以樓板相隔,經過改造拆除後,形成了如今挑高的中庭。
▲到了夜晚,燈光點亮,光影升起,飛鶴在雲端曼舞,紅色的氤氳飄然欲仙,壹幕唐代史詩即將上演。
日本,堪稱唐代古建築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為了完成逼真的復刻,王楊和團隊前往日本奈良 ,復原了很多建築模型,並最終以3D打印技術呈現出來。
▲ 全銅鏤空設計的簾板 ,在室內可以清楚看到外部的壹動壹靜,來往人流,但在外部卻無法對餐廳內窺知壹二。日光之下,投影斑駁,或大或小都成了壹縷愜意的蔭蔽。
段二:移情造境
壹步壹景,漸入佳境。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在中國傳統美學中,無論是詩詞繪畫還是庭院構造,均把“造境”(創造意境)作為壹種藝術追求。 在良設·夜宴中,設計師想要呈現的是壹個古代士大夫的家,從前廳,走廊,亭臺,樓閣,會客廳,餐廳,茶室......步步皆景,漸入佳境。
▲電梯。和傳統餐廳進門便入座不同, 良設·夜宴的整體動線是根據休憩、沈浸式晚宴、觀演、品茗等不同的功能來劃分的。 客人進入此間,第壹步是乘著電梯上至二樓,路遇亭臺樓閣,穿過長長的回廊,最終成為主人家的坐上賓。
▲二樓走廊。“很多客人已經能自然融入到景中,每到壹處都會拍拍拍,有院子有亭臺樓閣,可能客人不經意間就會看到戲曲中的某個角色出現在這裏。”王楊試圖通過燈光、色彩和多媒體的效果來營造壹種“穿越”的感覺,這是真正的“大隱隱於市”的意境。
▲壹步壹步,客人隨著動線逐漸走入主人營造的“夢境”之中。
▲在晴好的白天,陽光透過鏤空幕墻照射進來,亭臺高塔、山嶽雲霧的影子重重疊疊,相互映襯,仿佛仙樂飄飄,顯現出壹份古樸與經典。
▲在整體氛圍的營造中, 王楊選中了“中國紅”為底色,輔以燈光的藝術呈現,來打造出摩登時髦的“中國風”,可自由切換多種模式的照明體系 ,從視覺上為餐廳營造出沈浸式的感官體驗。
▲百年老房的尖頂是王楊最中意的地方之壹,尖頂總是給人以無限的藝術遐思和思維的擴展性。 采用原有的老木料,做了翻新處理,帶給人嶄新的感覺 ,而並非壹味的追求“做舊”。
設計師將原來廠房的水泥柱進行重新澆築,並做了打磨處理,形成“以舊做舊”的視覺感,壹排圓柱隔開走廊和會客廳,斑駁的柱面也將思緒穿越回千年前的那個時代。
▲會客空間的盡頭,是壹整塊鏡面,加強了空間的景深。鏡子兩側是隱形門,分別通往洗手間和廚房。有時候,這裏會舉辦壹場廚師秀,鏡面上方的幕布落下,這裏又是壹個舉辦小型活動的空間。
▲會客廳墻面,是壹副由像素點組成的《千裏江山圖》。“原本這面墻都是窗子,但窗外也不是特別好的景色,所以就希望能處理成壹面墻,展現出壹副山水長卷。”王楊說, 通過孔板的運用,把畫面進行像素化處理,反而呈現出了壹派撲朔迷離、若有似無的意境。
▲現場有不少器物的擺設,源自王楊最初打造的品牌店鋪“良設”。器物雖美,但若論直接植入當代人的生活,依舊很有難度。而中國人對美食的喜愛,似乎是銘刻於骨子裏的壹種精神追求。
王楊決定把“吃”作為壹個媒介,從“良設”的開放式廚房,到如今“良設·夜宴”中的多媒體沈浸式就餐體驗, 以“宴”將生活升華成壹場盛典與探索,並且感受到如何去提升生活的品味和品質。
段三:心花怒放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整個晚宴遵循預設的脈絡,有著清晰的劇本走向。在歷時2年多的追溯中, 王楊和團隊進行了壹場唐朝史料和飲食文化的探索,有些菜沿用了原有的名字,設計師從史料中挖掘它的呈現方式。
“比如在唐朝的時候就有唐果子,日本的和果子是從唐朝傳過去的,很多人可能都不是特別了解。我們在壹道甜品中,就告訴大家:果子來源於中國唐朝。”王楊說。
▲走廊。餐廳往上的走廊,通往另壹處樓閣。
▲良設·夜宴每晚僅設壹席12位, ***享壹千平米的私密空間, 可以包場,也可以訂壹席位,和不知來自何方的朋友***同進餐。 晚宴***18道菜,配以18杯酒,每道菜都是相對應的食物、視覺、影像、音樂、味道與情緒的融合,以及跳躍在中國美學文化上的想象力。
▲樂幕的終章,也是整個晚宴的高潮,象征財富的金條“從天而降”,這是人生的巔峰,亦是夢境的尾聲。設計師想告訴來客:浮生若夢,皆如夢幻泡影。
段四:遊園驚夢
醉眼婆娑,年少如夢
有時候,客人吃完了會說“我要回去惡補中國文化”,“以後要帶孩子來體驗壹下”。對於設計師而言,聽聞此言總是頗感欣慰,“感覺自己做的事起到了壹定的效果。在如今的大環境下,大家也有壹些回歸中國文化的意願和想法。”
數年前,王楊和團隊開啟“審美復興計劃”,重現中國式審美。在良設·夜宴中, 客人可以體驗到壹些沈浸式的表演,例如昆曲下午茶,以及當代藝術表演,從多維度提升中國人對審 美的 看法。
▲從餐廳出來,接下來的壹個功能空間便是小劇場。仿古時戲臺的設計,置身其中的客人既是觀者又是劇情中的壹部分。
▲客人可以壹邊聆聽優雅婉約的昆曲唱詞,追逐演員的曼妙身姿,壹邊品嘗風雅別致的茶食美點。
▲昆曲演員在化妝。
幕終:萬般歸心
卸去浮華,將別難別。
喧囂過後,曲終人散,賓客也終將回歸各自的生活。從小劇場出來,也來到了本次沈浸式體驗的最後壹站:集物和茶室。從入夢到出夢,不過短短2-3個小時。
▲茶室。是凝神靜思,更近內心本然的靜謐安寧之所。
▲集物區。在離別之前,將心儀的器物帶回家。
▲打開 門窗 ,便又是熟悉的萬象紅塵,大唐風雅恍若隔世,已留滯於剛才的觥籌交錯之間。
設計師問答
1.為何以唐朝文化來打造這樣壹家沈浸式文化感官餐廳?
答:唐朝,是中國古代壹個非常輝煌的時代,同時具有很強的包容性,讓我聯想到時下的中國。在做“良設”期間,設計師、導演、制片人、音樂家、投資人......各行各業的朋友都會來聚會,有時每個人會燒壹個菜湊壹桌“宴”。
有壹次,我和壹群導演聊天,想到是否可以做壹個更深入的空間,除了能感受到吃,感受到我們想傳達的器物,還可以在裏面充當某壹個角色?由此萌發了做“良設·夜宴”。
2.在成形之前,妳們做了哪些相關的史料研究?
答:“良設”中,我們分了午宴、晚宴,另外還有“集物”的部分,把認為好的產品集合放在我們平臺上。整個項目從籌劃到開業,壹***耗時3年,我們看了幾百本和唐朝有關的書籍,其中也包括菜譜。
3.很多地方,比如屋頂、梁柱等,並沒有“修舊如舊”,反而呈現出嶄新的時尚感,這是出於什麽考慮?
答:在傳達中國文化時,不能壹直“復古”。我們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願意接受中國文化,希望它是面對全世界的,有些表達方式老外也很喜歡,顛覆了他們對中國文化古老、陳舊的刻板印象。
現場采訪、撰文:Stephanie
本案設計 王楊
王楊
· 松果設計(上海/柏林) 合夥人/設計總監
· YAANG life 創始人/首席設計師· 沈浸式文化感官餐廳 良設 聯合創始人
· 國內著名跨界設計師
曾榮獲德國iF產品設計大獎及諸多獎項,並與眾多國際品牌跨界合作如施華洛世奇元素,雙立人,華特迪士尼,H&M,ELLE,悅榕莊,梵克雅寶等。
多年的歐洲生活工作經歷使王楊形成了多元化的開放性思維,她試圖通過產品在西方時尚奢華的形態下傳達出設計師自身傳統的東方精神及當代性的生活方式,通過人們既熟悉而又陌生的語言和形式來表達王楊個人獨特的設計理念及生活品味。2018年創立首家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多媒體沈浸式感官餐廳。旨在用當代性的語言重新演繹傳統文化。王楊的眾多設計作品被各大美術館、博物館收藏。大量國內外雜誌、報紙以及電視臺采訪報道了王楊以及她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