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彌渡卷蹄屬於哪裏的特產

彌渡卷蹄屬於哪裏的特產

彌渡卷蹄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卷蹄是雲南少數民族的傳統美食,素以色鮮味美、食法多樣、易於貯存而深受當地各族人民的喜愛。其中尤以彌渡縣壹帶所制最為有名,故又稱“彌渡卷蹄”。

彌渡卷蹄是彌渡獨有的腌制熟食肉食品,因其與鮮豬腳外形壹樣,故名“卷蹄”,500多年來久負盛名。入選大理州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彌渡卷蹄選料考究,工序繁雜。壹是選料。選用清洗幹凈的完整豬腳和豬裏脊肉或豬後腿精瘦肉,豬腳剔出骨頭,裏脊肉和後腿精瘦肉切成條塊狀,寬約3~5公分,厚為2~4公分,越長越好。二是配料。用50度左右的白酒浸泡彌渡特產調味劑_米粉,並點燃白酒,邊燒邊攪拌至_米粉色彩鮮艷,然後加入適量草果粉、胡椒粉、茴香粉、八角粉、肉桂粉、食鹽等20多種天然佐料拌勻。三是制作。將拌好的佐料均勻地塗抹於剔骨後的豬腳裏和切好的肉條上,然後把肉條填塞於豬腳內,再用清洗幹凈的糯谷稻草裹綁腿似的緊緊裹實,放入容器內腌制2~3天後取出煮或蒸熟,待完全冷卻後,去掉裹紮的糯谷草,裝入彌渡興隆村特產的土陶罐內,間隙用炒大米面拌蘿蔔絲填充,密封罐口,壹月後即可取出食用。

傳統手工制作的彌渡卷蹄色香味俱佳,帶有壹股淡淡的糯谷的清香味,肉質鮮嫩,酸香可口,別具風味。食用時從罐裏取出切開即可食用,極為方便,實為美味佳肴。

制法:

(1)將豬腿洗凈,從小蹄角上面用刀子劃開皮肉,將骨剔出(瘦肉不用取出),把瘦肉劃切成條狀,寬約3-5厘米,厚為2-4厘米,越長越好。

(2)配料調好,與食鹽壹起在瘦肉上揉搓,把球米放碗內,加白酒,點燃白酒,邊燒邊攪,約燒15分鐘即可。

(3)用牛角刀或取出小蹄與腿之間的骨頭,不要劃破皮,把瘦肉放在裏面,塗抹好調料,用線縫好刀口。從小蹄以上用筷子般粗細的繩子壹道挨壹道紮緊(越緊越好)。

(4)將捆好的卷蹄放盆內腌2晝夜,再放沸水鍋內煮至熟透(不要煮得太爛),撈出晾涼,解掉捆繩,拆去縫線,空處用蘿蔔絲和炒大米粉(大米炒熟磨碎)填塞,放時壇內,密封壇口,15-20日後即可食用。

特點:壇貯法的貯藏時間較短,成品味道微酸。如果將煮好的卷蹄用棉紙包嚴,懸掛起來,隨吃隨取,隨包掛,可貯存8-10月而色味不變。卷蹄食法多樣,蒸、煮、單食或配菜烹制,皆味美可口,佐餐下酒最相宜。而且貯存時間越長,味道越美。(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