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閩南壹帶老線面師傅家裏都供奉有“線面始祖”——九天玄女的神像,並貼有對聯壹副:左聯“金梭玉帛”,右聯“牽絲如縷”,橫批“巧奪天工”。
線面是福州民間傳統食品,以精面粉為原料,輔以精鹽、薯粉、食油、雞蛋等,調勻攪拌後,手工拉制曬幹而成。面條細如絲線,所以叫線面,也稱“長面”、“索面”。
關於福州線面,有壹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這壹年是王母娘娘的壽誕,九天玄女為給王母祝壽,絞盡腦汁地準備禮物。
美食、珠寶天宮多如牛毛,沒什麽新意,只有用自己的雙手親自制作的禮物,才真正有意義。
她思來想去,經過無數次的試驗,終於制作出細如絲、長如發的線面,寓意王母福壽綿長之意。
到了王母娘娘壽誕之日,她卷起衣袖當場獻計,待鍋內水沸後將壽面投入,稍等片刻撈出,裝入盛有高湯的碗內。
霎時香氣四溢,壹股香味撲鼻而來,王母舉筷便吃,線面軟滑可口,回味悠長,堪稱美味佳肴。王母大喜,賞賜給眾神每人壹碗,大家吃後都贊不絕口。
壽誕過後,九天玄女打道回府,途中看到人間壹條小河旁,有壹位英俊的小夥子正在燒香向上天祈禱,希望上天賜給他壹技之長好養活家裏的老母親。
九天玄女聽罷,大為感動,便下凡將制作線面的技藝傳授給了他。從此,線面技藝便在民間廣為流傳。
福州人家,生活離不開這碗面!
福州人吃線面,從小吃到大。嬰兒滿月酒的頭道美食必須是線面,“取福壽綿長,長命百歲”之意。
親屬中有人生男生女也要送去線面,叫做“福面”,婦女分娩坐月子以其為主食,佐以蛋酒、雞湯而稱“落地面”。
親友臨門煮線面請客叫做“迎客面”,結婚定親男友送女家的叫“喜面”,親友遠行,送上壹指線面,兩個鴨蛋,算是善祝善禱。所謂鴨蛋,諧音“壓浪”,祝願出洋過海壹帆風順,旅程平安。
老人過生日也要煮壹碗雞湯壽面,稱為“太平面”。
福州人春節大年初壹那天,街坊鄰居都會端壹碗線面,迎來新的壹年,這壹碗線面是祈禱壹年的吉祥平安。
由此可見,線面對福州百姓生活是何等的重要!
福州線面品種主要有雞蛋線面、銀絲線面、棋枳線面、龍須線面和線尾面等。
線面成品壹般像絲線壹樣,用紅頭繩炸成小束,福州人稱作“指”,通常壹碗線面用壹指也就夠了。
福州線面特點是壹煮就熟,久煮不糊,筷剪就斷,攪也不亂,晶瑩如玉,柔韌滑潤,嚼不粘齒。
線面的煮食方便簡單,將線面投入沸水鍋中,再沸即可撈起,抖水盛入碗內,傾入事先燉爛的羊肉、番鴨肉或上排高湯,略調以福州黃酒,撒些蔥花,帶著原汁原味兒的鮮美,壹碗色香誘人、味美可口的羊肉線面、番鴨線面、上排線面就做好了。
這就是九天玄女與福州線面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