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黃是古鎮的遊子,初中畢業歲離開家鄉,在外漂泊三十多年,現與家人在深圳定居,思鄉之情隨著年齡的增大而愈發強烈,很多時候,他都會想起家鄉那條長長的石板街,潺潺的西溪河,更有那滿含著濃濃鄉情,壹直讓他回味無窮的家鄉臘味,於他,這是保存在歲月中的生活和記憶。
我們陪老黃走進鎮上壹間叫“福滿樓”的飯館,飯館的主人叫“阿東”,聽鎮上人說,阿東是做臘味的壹把好手!
阿東在古鎮生活了30多年,這位從大山裏走出來的漢子,與眾多鎮上人壹樣,從小喜歡吃臘味,從小就學會做臘味,歲月的積累,臘味成了他內心深處的壹份情結,20歲那年,終於有了自己的臘味作坊,他以自己的實誠,做出質優的臘味,讓自己品嘗,與他人分享。
初冬的早晨,當第壹縷陽光照在西溪河上,鎮上的人便開始了壹天的忙碌。這天,趁著好天氣,阿東要做200斤臘腸,20只臘鴨,20只臘雞,20只臘豬腳,100只臘蛋,10只臘狗。傳統的東陂臘味是風幹的,對天氣的要求很高。石板古街外是源遠流長的西溪河,河風從河西北面吹來,東陂古鎮正處在風口上,獨特的氣候環境為東陂人做臘味提供自然優勢。
東陂人做臘味已有近500年的歷史,用烈酒、食鹽、白糖腌制,調料其實很平常,但傳統的制作工藝頗為講究。天剛亮,阿東把晚上腌制好的.食材搬到整亮寬敞作坊,開始了忙碌的工作。阿東做臘味講究選材精良、制作精細、質優物美,腌、拌、釀、晾,每壹道工序均壹絲不茍。從阿東他們做臘味時專註的眼神中,我們讀出了壹種自信,讀出了壹份實誠!
做好的臘味晾掛在天棚上,北風吹來,輕輕擺動。阿東說,這批貨是壹位佛山的老客戶訂做的,十多年來,這位客戶壹直訂他的貨,以這樣的天氣,不出壹個月,臘味便可風幹交貨了。
嗖嗖的北風在吹,粵北的冬天是寒冷的,阿東燃起火鍋,讓我們品嘗壹桌臘味全餐,房子裏彌漫著濃濃的香氣,洋溢著壹張張笑臉。在人們內心,嘗新的願望是永恒的,但時間久了,吃習慣了,這種被腌制風幹出來的滋味,也許比新鮮更為誘人,歲月愈久,味道愈濃。此時,我們坐在火鍋邊,吃的是濃香的臘味,分享的是勞動者豐收的喜悅,品出的是壹份實誠,壹份熱情,壹種文化,這種感覺在寒冬裏溫暖著我們,讓人瞬時覺得這是冬天裏的春天!而老黃,品出的更是幾十年來壹直埋藏在他內心的那份濃厚的鄉愁!
握別阿東,老黃引我們走在長長的石板街上,漫步在潺潺的西溪河邊,午後的陽光猶為溫暖,如同此時我們的內心,在這片多情的土地上,我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