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張騫出使西域之後,都帶回來了哪些特色美食?

張騫出使西域之後,都帶回來了哪些特色美食?

導讀說起張騫,大家都知道他是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去出使匈奴的使者。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絲綢之路,傳播了中原文化,為之後大漢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而這壹時期,飲食文化也十分繁榮,其中壹個原因就是張騫引進了許多西域的特色美食,豐富了中國美食譜系。這些美食都有什麽呢?壹起來看看吧。

胡麻

胡麻是壹種壹年生草本植物,它還有油麻、脂麻等別稱。顧名思義,胡麻可以榨油,是壹種非常重要的作物。

在《夢溪筆談》中,沈括就提到張騫出使大宛得到胡麻種子的事情,李時珍也說胡麻籽可以榨油,胡麻皮可以用來紡織,適宜大量種植。白胡麻適宜榨油,黑胡麻服食為佳,有通便的功效。

現在,大家壹般稱胡麻為芝麻。用途也非常廣泛,可以用來做菜、榨油等。用胡麻做的辣椒油味道十分獨特,香辣醇厚,深受西北人民喜愛。

現在,胡麻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山西、甘肅、寧夏、內蒙古等省。

葡萄

葡萄在古代又稱“蒲桃”,也是張騫從西域帶回來的。

先秦時,西域各國都把葡萄酒當作貢品。張騫引進大宛葡萄品種,深受中原人喜愛。不僅大範圍的葡萄種植出現,葡萄酒也出現在了中原地區。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名句便可佐證。

葡萄甘美多汁,是壹種非常有利於健康的水果,如今人們多生食或制葡萄幹,也用葡萄釀酒。葡萄也成為眾多文人的描寫對象。葡萄根和葡萄藤也被用來入藥治病。

石榴

據陸鞏記載,石榴是張騫從西域引入的。這裏面還有壹個有趣的傳說。

傳說漢代時有壹個名叫“安石國”的國家,那裏的特產就是石榴,被人稱為“安石榴”。

張騫出使西域途徑安石國,發現那裏正值幹旱之年,糧食減產,國王非常著急。張騫靈機壹動,將中原的水利知識傳播到安石國,很快問題就解決了。

國王欣喜若狂,要大大賞賜張騫,但張騫只帶走了石榴的種子。

現在,石榴在中國南方和北方都有栽培,甚至成為某些地方的特產。同時,石榴也被作為壹種染料。“石榴裙”說的就是火紅的裙子。歷史上石榴因為多籽,也象征著多子多福。郭沫若的《石榴》與楊萬裏的《石榴》都體現了這壹點。

蠶豆

蠶豆別名胡豆,可以看出它的起源。《太平禦覽》記載漢代蠶豆由張騫引入中原。

蠶豆在我國種植歷史非常悠久,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種植範圍也非常廣,也是我國重要的出口作物之壹。魯迅《孔乙己》當中的茴香豆,就是用蠶豆煮制而成,是味美價廉的下酒小菜。

小結

中華大地物產豐富,美食眾多,而其中很大壹部分都源於張騫出使西域。除了以上說的這些,還有香菜,胡蘿蔔,大蒜等等。中原人將孜然、芝麻等西域香料用於傳統的炒菜、榨油;將枇杷入菜,做出別樣的風味;胡椒、辣椒更讓中國的火鍋文化走向世界。由此可見,西域美食豐富了中原原有的美食體系。

張騫出使西域,也啟發我們要堅持兼容並蓄,吸納多種文化。張騫出使西域,為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現代社會,各國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地球已經成為壹個地球村。我們更應該積極吸納他文化的可取之處,不斷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而不可故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