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僑鄉新貌

僑鄉新貌

作者

? 湖北省天門市馬灣鎮散記

? 鄭漢兵

? 馬灣是著名的僑鄉,振興僑鄉經濟,是歷屆政府重任。在大力抓好村鎮建沒的同時,狠抓形象工程建設,要讓旅居世界各國的華僑華人回鄉探親訪友,有壹個永久性的記憶。聯系馬灣的實際,和特點,修建鎮標,通過反復論證,征求各方意見,壹致通過。但需要壹筆資金,當時鎮財政資金十分困難,怎麽辦,公益事業就應當由大家募捐來解決。於是我就南下深圳,代表鎮政府找馬灣籍老鄉在外經營的老板協商,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募捐資金十多萬元,資金問題解決了。接著由我親自出馬,趕到河北的曲陽縣簽定了駿馬奔騰的鎮標合同,很快壹座巨型漢白玉雕塑駿馬奔騰就矗立在鎮區中央菏沙公路南則。

? 公***汽車在菏沙公路上奔馳,所有乘客擡頭壹望,啊!向往已久的著名僑鄉馬灣到了。

? 凡是第壹次到過馬灣的人,要做的第壹件事,就是去看馬灣鎮的鎮標,高8米,白色花崗石標身,是壹匹奔騰的駿馬。

? 馬灣是中原最大的僑鄉,有3.7萬華僑旅居世界各地,81平方公裏的馬灣,昔日煙波浩渺的水府,如今變成了流金淌銀的聚寶盆。僑鄉人民暢飲是年年慶豐收,歲歲登富樓的美酒。

新中國誕生之後,黨和人民政府帶領僑鄉人民大興水利。僅馬灣鎮地方政府近十年就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興建農田水利基本設施,全鎮62000畝田有效灌溉面積59000畝,1991年和1995年兩個特大水災年,這裏的糧棉油依然獲得了大豐收。去年,這裏的糧食總產達28200噸,棉花總產達1600噸,油料總產2700噸,農業總產值達1,6億元。近年來,5000畝精養漁池,5000畝大棚戶區蔬菜,2萬頭牲豬基地,十萬只美國綠頭野鴨養殖基地,高效農業工程壹個又壹個。馬灣農業已跨入全省百強鄉鎮行列。人們談論最多的是最近幾年不尋常的變化。

? 十年前馬灣只有兩家鎮辦企業,產值不到50萬元。村辦企業也只有軋米機,軋花機和百雜小商店,二機壹店,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特別是鄧小平南巡講話以來,馬灣按照工業強鎮的戰略,全方位招商引資,築巢引鳳,建成了機械,紡織,食品,服裝,塑料,建築等六大工業,企業體糸。100多個產品問世。1995年工業總產值2.4億元,個體私營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1.2萬名從業者涉足20多個門類,年收入1億多元。

1995年,馬灣人均純收入1600元,人均占有原糧1200公斤,肉食30公斤,和十年前相比社會總產值增長14倍,工業總產值增長14,4倍,農業總產值增長7,5倍,財政收入增長10倍,全鎮私人建摟房2500棟,是十年前總和的十倍,私人擁有小氣車1500多輛。

? 每年春節和清明節期間,總有不少華僑回家探親訪友。憑吊祖先,十年來***接待5000多人次。然而馬灣四萬人中,每年都有1.2萬人走出去。榨屋村就有200人在深圳開店辦廠,做服裝生意,興起了壹條街,他們的產品遠銷歐美,香港,臺灣等地,年創匯200多萬元。去年的臘月二十八,張德安等31個老扳,包了壹架335飛機從深圳到武漢,再包租30輛出租車浩浩蕩蕩的回村。好不威風。我不禁感慨道,今昔僑鄉人走的路是多麽不同啊。

? 漫步在28米寬,1700米長的僑鄉大道,水利路面,樟樹,花帶,路燈有序地排列在兩旁,壹副大都市的氣派。

馬灣從明末形成集市以來,壹直是社,區,鄉的治所。許多年來,留在海外遊子記憶中最深刻的是那條狹窄青石板小街。改革開放以來,僑鄉馬灣的地位不斷提高,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集鎮建設日新月異。1984年,天門市第十次人民代表大會第壹會議作出《關於加強僑鄉建設的決定》。市委市政府在這裏召開了天門第壹次僑鄉工作會議,1986年10月,馬灣由區轄鎮改為市管鎮,1987年10月,她被國家列入全國集鎮建設星火計劃,近十年,僑鄉投入建設資金6000多萬元,如今她以其獨有的僑鄉特色矗立在沈湖之畔。

? 在這2平方公裏,1萬人口的鎮區,七條大小街道,總長度7公裏,工業區,文化區,商業區,行政區與6個居民小區相環拱,花壇布局均勻,綠樹交相輝映,歐式建築,法式建築等風格各異的高摟大廈鱗次櫛比,整潔的街道,寬闊的街道,繁華,優雅,既具有鄉土氣息,又含異國風采。電視微波塔直插天際,馬灣人有了自巳的電視頻道。僑屬壹條街,商店琳瑯滿目,匹頭,百貨,五金,餐館,旅店,美食城,應有盡有,文化區內,千座以上的影劇院,集娛樂和遊藝於壹體的老幹部活動中心,雅致的茶社,歌舞廳等其樂無窮。

? 馬灣人用自巳勤勞的雙手,把家園打扮得花團錦簇,聲名鵲起。這個曾經因為水災而逼得許多人流落異鄉的僑鄉處處成了鄉村都市。

? 天門華僑,是智慧的驕子,當年他們身背三棒鼓,流浪在四方,闖蕩江湖,歷盡艱辛,如今他們之中有平平凡凡的普通人,有聲名遠揚的政詒家,科學家,實業家。他們的血脈永遠連著故鄉的根。

? 曾任馬來西亞美裏市市長的易修祺,印度和斯裏蘭卡僑胞負責人陳少沾,張新臣,法國的電化研究室負責人余良策,泰國的博士之家位傳忠,還有加拿大的肖天祥,位天州,新加坡的龔仲勛,這些人都在異國演出了壹臺臺雄壯話劇的馬灣人,時刻設有忘記養育自已的祖先和故土。時刻沒有忘記表達自巳對家鄉父老鄉親的思念關懷之情。僑居法國的科學家余良策滿懷深情對馬灣的父老鄉親說,我知識在家鄉還用不上,唯有在回國講學期間把自巳掌握知識奉獻出來。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竭盡微力。余良策先生的姐姐余華英女土是法國的壹名普通工人,他聽到建設馬灣的消息後,從自已的積蓄中寄回1萬元,這決不是壹個簡單的數字概念,它是壹顆滾燙的赤子心。啊,這些年來,僑胞們***投入僑鄉建設資金500多萬元,華僑壹條街的建成,僑光中學,陳黃小學的建設,都寄托了僑胞對故鄉的壹片赤子之情,家鄉人民特地修建古樸典雅的迎僑門,熱情地擁抱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