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起面皮,居住在陜南的人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面皮是壹種歷史悠久的小吃。歷史記載早在西漢初期便有了這種風味小吃。傳說劉邦南巡,饑腸轆轆之
時,他與張良來到壹戶農民家。農民熱情款待,給他們吃面皮。劉邦問這是什麽,農民沒起好名字。劉邦便笑著說:“這是蒸餅呀!”後來人們品嘗,發覺這種小吃
口感像面條,樣子如米皮,便稱之為“面皮”。
瞧!面皮家族的歷史悠久吧!讓我們了解壹下它的制作工序吧:面皮制作過程比較復雜,它以面粉
或大米為原材料,如果用面粉的話,就要先和面、揉面,再搓洗成面漿,若用大米做面皮,就要先泡好米,再打成米漿,然後再把面漿或米漿倒在有墊布的蒸籠上。
蒸幾分鐘後,面皮便做成了。但是面皮沒有壹些“親朋好友”可不行呀!要給它加上紅紅的辣椒油、豆芽、醬、醋、蒜泥等壹些“好朋友”,它才會高興,才會好好
對待妳的味覺,不然的話,面皮只顧冒著白氣,好像在生氣呢!
拌好的面皮可謂色、香、味俱全。看上去紅綠相映,黃白互襯,色澤鮮亮,這時妳
的視覺會被它牢牢吸引。接下來,聞壹聞,有股豆芽的清香撲鼻而來,還有那難以抗拒的麻辣香味緊隨其後,它們足矣讓妳的嗅覺陶醉其中。既然視覺、嗅覺都“投
降”了,味覺可就沒什麽猶豫的了!每當此時,便是我這個“小饞貓”最快樂、最享受的時刻。用筷子夾起壹絲面皮,輕輕放入嘴中,面皮的鮮香麻辣味立刻匯聚壹
體,在舌尖彌漫。再吃壹口,感覺味道更濃,越來越抵不住誘惑了!便夾起壹大塊面皮往嘴裏送。面皮就這樣像坐滑滑梯壹樣滑進了我的腸胃裏。三下五除二解決了
面皮,接下來還剩那油得發亮的湯水了。喝壹口似瓊漿玉液的湯汁,面皮的味道又回歸了我的嘴裏,頃刻間唇齒留香,仿佛沈浸在美味的海洋之中了。
吃壹碗咱鎮巴這風味獨特的面皮,感覺會神清氣爽,腸胃順暢,口舌生香。像這種油而不膩、輕爽暖心、氣味芳香的小吃現在已經成了鎮巴餐桌上的常客,面皮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記憶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