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精致girl如何過節?

精致girl如何過節?

01

那天,迎面走來個同事,她燙了個利索的短發,穿修身不乏時尚的西裝和喇叭褲,畫著精致的妝,挺美挺吸引人的,走起路來又昂首挺胸,讓人感覺新年的新氣象從她身上撲面而來。

我被她的精神氣感染了,上前打招呼後熱聊起來,不知不覺走到她的工作,又是壹番亮眼的景象。

辦公桌被收拾得壹塵不染,錯落有致地擺放了各種漂亮誘人的小物件,她站在桌旁,和溫馨的辦公桌渾然壹體,美麗大方得讓人心曠神怡。

我說:“哇,太漂亮了,什麽時候布置的啊,我居然沒發現過。”

她回:“妳當然妳沒發現啦,上個周五下班妳們都走了,我忙活了好壹陣子呢。”

原來,臨放假前她特意留出了壹個小時,收拾自己上班的小環境,把舊年不用的材料紙張挑撿出來用碎紙機碎掉、沒完成的計劃重新調整做成計劃表、沒看完的書按照新的順序壹壹擺放好,再把提前準備好的鼠標墊、臺歷、桌面垃圾桶等都換成新的。

今年她還為自己更換了喜歡的杯子,說是種草很久了,就等過節趕緊換掉了。

周末,她也沒閑著,除了把能看的電影都看了、瓷瓷實實地過了個舒服又悠閑的假期外,她還帶壹家三口逛商店置辦了新的衣物、並高高興興地去了離家不遠也不近的海景酒店跨年了。

美酒、美食、親愛的人和美好的時光,都沒缺項。總之,她把這個周末,過足了儀式感。

此時,煥然壹新的她,打開新的筆記本手賬,坐在桌子上,萬事俱備就等新年開辟新篇章了。

我聽著她的介紹,掃壹眼皮鞋上面上年遺留下來的灰塵,自慘形愧,心裏默默想著趕緊去自己的工位花壹點時間收拾利索了,也給自己壹個新環境新氣象,她喊住我,開心地說:“新年快樂哦”。

姣好的面容掛上自信的微笑,我忽然對這位女同事充滿了好感,和尊敬。

真的,壹個用心對待自己、對待家人、對待工作、對待節日的女人,真的在煜煜生輝、光芒四射。

02

儀式感這個詞在這些年的流行,自然有它的道理。

就在幾天前,我以為我也是個很重視儀式感的人。

我會在兒子生日、六壹兒童節、聖誕節、元旦都給兒子準備禮物,還很耐心細致地包裝,就等兒子打開那壹瞬間的歡欣鼓舞。

我會在2.14、5.21、7.7等每個和情人節沾邊的節日裏給老公準備壹件新衣服、壹個剃須刀或者壹盒巧克力,還從來都不用他挑,就等老公收到驚喜時開心地壹吻。

然而,我在所有的節日裏,忘了我自己。

我其實發現身邊的很多女性和我壹樣,莫名其妙地就“付出型”人格附身,滿腦子都是如何打理家庭照顧丈夫孩子,如何給這個家營造歡樂祥和地氛圍,卻單單忽略了自己的精神需求。

以前的我,喜歡會在各種節日裏,等待驚喜。

每每落空後,壹個人在深夜裏輾轉反側,思考下壹個節日怎麽提醒對方,怎麽獲得禮物,卻次次都遺憾失望。

我壹直都陷在計較為什麽我給妳那麽多驚喜,妳都沒給我反饋壹個的漩渦裏,糾結掙紮、郁郁寡歡。

而老公也很是不理解,錢都在妳那裏,看好什麽就買,從來沒有反對意見,為什麽妳還是不開心。

我從來沒有學會換個思路,轉個身,自己擁抱自己。

看到同事在假期前後花費在自己和家人身上的精力和時間,我才懂得:

儀式感這種東西的意義在於,它會給妳壹種強烈的心裏暗示,讓妳變得更好,它可以來源於妳自己,而非必須要別人提供。

當妳收到禮物,妳就覺得開心,這個禮物是意中人贈送的最好,倘若不是,自己送的也很珍貴。

當妳把環境收拾打扮得漂漂亮亮,妳就會神清氣爽,想熱情得投入到工作中去,公司能頒發個新年賀禮那最好,倘若不能,自己添置代表新氣象的筆記本也很給力。

當妳換壹個新的發型或者壹件新的衣服,妳就會覺得自信,如果有重要的場合那打扮自己是必然,但如果沒有,即使是獨身壹人去壹個普通的快餐廳,清清爽爽的也很提氣。

有些人不喜歡過節,嫌棄微信裏的祝福短信鬧心、不喜歡剛好輪到自己值班、覺得商場裏景區裏到處是人煩躁極了。

而有的人卻把壹個個的節日都過成了盛典,過成了壹個人的狂歡或者全家人的熱鬧。

她們趁著過節收拾打掃讓環境幹凈舒服、趁著值班整理思路調整節奏找到舒服的生活和工作節拍、趁著逛街去看人們新的流行新的娛樂方式,她們把日子過得井井有條、風生水起。

我不信妳不羨慕那樣的人,和那樣的生活。

有時候,並非是日子壹成不變,壹眼萬年,是妳自己寡淡的情緒在影響著妳把日子過得索然無味,甚至心如死灰。

從今天開始,我會在今後的每壹個節日裏,給自己送禮,給自己制造驚喜。倘若還能收到別人的禮物,那便是錦上添花,倘若收不到,我也不至於在狂歡裏落單。

03

我們小時候為什麽那麽喜歡過年,是因為那時候窮,壹年到頭的期盼就是過年時候的壹身新衣服,也因為那時候單純,沒什麽別的欲望、顧不上別的人,最期待就是大年初壹壹覺醒來嶄新的自己。

盼自己、為自己。

長大後,我們那麽希望有時光隧道可以回到小時候,除了小時候沒有煩惱之外,還因為那時候我們的眼裏只有自己,父母的眼裏也只有自己,而不像現在自己的眼裏只有別人,別人的眼裏也沒有自己。

這種成長的巨大落差,讓我們生活在壹種“越長大越孤單”的患得患失裏。

這種焦慮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越發清楚,三四十歲的人們都在馬不停蹄地工作賺錢,哪還有什麽時間停下來環視自己過得好不好、開不開心。

中年男人說,環顧四周,到處都是等著依賴自己的人,不敢停下來。

中年女人說,人前人後、家裏家外、全方位無縫隙地付出和奉獻,沒有時間留步。

人人都在緊張自危,人人都在全力以赴,可有的人死死地盯住前方,沒註意辦公桌已經臟掉、鞋帶已經開了、腿腳都沈了,咬著牙懶懶散散地向前奔。

有的人卻懂得在人生的百年長跑裏、每壹年設壹小獎杯、每十年設壹大裏程碑,懂得在歲末年初寫篇文章專門感謝自己、撥壹筆錢專門犒賞自己、留壹點時間專門讓自己休息。

然後,整裝待發,重新出發。

有句話這樣說:“在每壹絲曙光破曉之前壹定是快要窒息的漫長黑夜;在每壹束鮮花到來之前壹定有太多狼狽的時刻、被看不起的日子;在每壹陣掌聲到來之前,總有太多唏噓太多冷眼。”

可我喜歡反過來說:“請每壹個快要窒息的漫長黑夜,都跟上壹絲曙光破曉;請那麽多狼狽的時刻、被看不起的日子之後,都需要壹束鮮花鼓勵;在不幸收到唏噓和冷眼之時,記得自己給自己掌聲。”

畢竟,每壹步走過的路,最懂妳的嘉獎,來自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