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年菜、薯類、雜糧、野菜、百草膏、芋頭、小米和魚。
臺灣高山族青春飲食風俗。長年菜即芥菜,因其莖、葉較長得名。吃長年菜以祈長壽,將長長的粉絲加到長年菜裏,則有長生不老之意。
高山族的飲食以谷類和根莖類為主,壹般以粟、稻、薯、芋為常吃食物,配以雜糧、野菜、獵物。山區以粟、旱稻為主糧、平原以水稻為主糧。
除雅美人和布農人之外,其他幾個族群都以稻米為日常主食,以薯類和雜糧為主食的補充。
居住在蘭嶼的雅美人以芋頭、小米和魚為主食,布農人以小米、玉米和薯類(當地稱地瓜)為主食。
平埔人還特產香米、喜食“百草膏”(鹿腸內草漿伴上鹽即食)。昔日飲食皆蹲踞生食,飲食、烹飪、享用十分考究。高山族嗜煙酒、食嚼檳榔。?
擴展資料
在主食的制作方法上,大部分高山族都喜把稻米煮成飯,或將糯米、玉米面蒸成糕與糍粑。?
高山族蔬菜來源比較廣泛,大部分靠種植,少量依靠采集。常見的有南瓜、韭菜、蘿蔔、白菜、土豆、豆類、辣椒、姜和各種山筍野菜。?
高山族普遍愛食用姜,有的直接用姜蘸鹽當菜;有的用鹽加辣椒腌制。肉類的來源主要靠飼養的豬、牛、雞,在很多地區捕魚和狩獵也是日常肉食的壹種補充,特別是居住在山林裏的高山族,捕獲的獵物幾乎是日常肉類的主要來源。
高山族的十個族群中各自都有自己獨特的食品,其中典型食品有:腌肉,高山族泰雅人、阿美人儲存肉類的方法,其中泰雅人腌猴肉和阿美人腌鹿肉和野豬肉別具壹格;咂酒,高山族排灣人、布農人土法釀制的壹種米酒。?
布農人在制做主食時,將鍋內小米飯打爛成糊食用,排灣人喜用香蕉葉子卷粘小米,摻花生和獸肉,蒸熟作為節日佳肴,外出狩獵時也可帶去。但作為狩獵帶去的點心,餡裏壹般不加鹽巴等鹹味調料。
泰雅人上山打獵時,喜用香蕉做餡裹上糯米,再用香蕉葉子包好,蒸熟後帶去。排灣人喜歡將地瓜、木豆、芋頭莖等摻合在壹塊,煮熟後當飯吃。泰雅人喜用生姜或辣椒泡的涼水做為飲料。不論男女,都嗜酒,壹般都是飲用自家釀制的米酒,如粟酒、米酒和薯酒。
雅美人喜歡將飯或粥與芋頭、紅薯摻在壹起煮熟做為主食。外出勞動或旅行,還常以幹芋或煮熟的紅薯及類似粽子的糯米制品為幹糧。
排灣等族狩獵時,不帶鍋,只帶火柴,先將石塊壘起,用幹柴禾燒熱,再在石塊底下放芋頭、地瓜等,取沙土蓋於石塊上,熟後食用。食用芥菜時先將正在生長中的葉擗下來,用鹽揉好,放兩三天後才吃,留在地裏的芥菜根繼續生長。
排灣人不吃狗、蛇、貓肉等,吃魚的方法也很獨特,壹般都是在撈到魚後,就地取壹塊石板燒熱,把魚放在石板上烤成八成熟,撒上鹽即可食用。排灣人小孩不許吃鰻魚,甚至其他魚的魚頭也不讓吃,認為吃了魚頭不吉利。
阿美人在做肉菜時,喜把肉切成塊,插上竹簽,煮好後放在壹個大盆裏,全家人圍在盆邊,每個人用藤編小籃盛飯,***用壹勺舀菜,壹手抓飯,壹手取肉吃。在插秧季節,他們喜到水田裏捉小青蛙,帶回家中用清水洗凈,煮熟即吃。阿美、泰雅等族人有的也吃捕來的生魚。
他們還喜歡將打來的獵殺好去皮,加鹽和煮得半熟的小米壹起腌存,供幾個月食用。保存食品常用腌、曬幹和烤幹等幾種方法,以腌制壹、兩年的豬、魚肉為上肴。高山族過去壹般不喝開水,亦無飲茶的習慣。
百度百科-高山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