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大氣物理研究所所長曾慶存;著名油畫家蘇天賜;著名書法家黃雲;世界蹼遊冠軍號劉齊 ;有兩次被編入《世界名人錄》的著名書畫家黃安仁,著名美術評論家、畫家陳醉教授;有著名語言學家黃伯榮;有著名詩人、作家林賢治;有聞名全國的“喜之郎”集團創辦人李永軍,“中國菜刀中心”、“十八子”刀具集團總經理李回。
陽江籍學者、畫家、書法家陳醉教授,是壹位有傳奇色彩的人物。
在全國著名,而在家鄉陽江,還未廣為人知。
陳醉原名陳國昭,1942年出生於廣東陽江。
1960年畢業於陽江壹中,1964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1981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獲碩士學位。
現任該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92年被中央文化部評為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1993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
1998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和北京市政協委員
曾慶存,男,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35年5月生於廣東陽江,1956年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1961年在蘇聯科學院獲付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大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研究員,曾任大氣物理研究所所長(1984-1993),和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1985-1993),現任國際氣候和環境科學中心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中國海洋學會名譽理事長。
還曾任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理事長(1995~2000)。
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1995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980年全國勞動模範,1989年全國先進工作者。
在大氣動力學、地球流體力學、數值天氣預告理論、氣候數值模擬和預測理論、計算數學、大氣遙感理論以及自然控制論等方面都有創造性的貢獻。
首創半隱士差分法,提出最早的成功積分原始方程的方法,創立嚴格保持能量守恒從而完全克服非線性計算不穩定的差分格式,至今仍廣泛應用;建立了嚴謹的地轉適應過程理論;解決地球流體力學中的壹些基本問題;提出最佳信息層理論以合理地選擇遙感通道;他和他的研究集體設計的有中國創見的大氣環流模式、海洋環流模式和氣候系統模式能成功地模擬出亞洲季風雨帶的推移、大洋環流和中國近海環流流系(如南海暖流等),成功地用來作我國跨季度旱澇預測;還成功地用數值方法模擬河湖沈積和三角洲發育過程。
獲得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壹等獎四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各壹項。
個人著專著二部、合著多部;發表論文近百篇。
培養出碩士和博士數十名。
葉秀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中國畫金魚藝術大師。
尤擅長畫金魚,金魚畫之造詣曾被媒體評價為“北有吳作人,南有葉秀炯”、並冠之為“中國第壹金魚畫家”、“金魚王”、 “中國當代中國畫金魚藝術大師”等美名,深獲國畫界贊譽。
葉秀炯,字之君,1931年生於廣東陽江,畢業於東北美專(現為“魯迅美術學院”),曾先後與符羅飛、關山月、黎雄才、張肇銘、楊之光、愛新覺羅*華恕先生(清代皇室後裔)***事,現為著名書畫家、教育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特邀創作研究員,廣州書畫專修學院國畫系主任、教授。
從藝50多年來葉秀炯足跡遍及歐美、澳洲、東南亞、臺灣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作品在國內國際多次參展、發表、獲獎和被收藏,其中《黃金時代》作品獲國家新時代杯優秀獎,《魚樂圖》獲日本國際文化交流特等獎。
其藝術活動媒體報道無數,先後被電影制片廠及北京、廣東、香港等地電視臺攝制成記錄片和電視專題片,境內外報紙雜誌發表專題報道上百篇,其中《山水畫基礎教材》曾被中央《中國畫研究》上以每期八開兩大版連續連載了壹年,並出版有《葉秀炯中國畫(金魚)選輯》、《葉秀炯作品選集》 、《葉秀炯作品賞》、《山水畫基礎教材》、《葉秀炯寫生集》、《黃金歲月》、《葉秀炯歐澳速集》等著作。
作品及簡介收入《世界美術集》、《 世界美術家傳》等十多部大型畫集、辭書。
就找到這些,我知道兩陽中學有壹些校友也 蠻厲害的,但是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