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黃燜雞
永平黃燜雞號稱“滇西壹只雞”,選材十分講究,必須是當地的優質土雞,保證雞肉鮮嫩柔韌的口感,再配以優質花椒、草果、大蒜、幹辣椒、生姜等十幾種配料烹飪而成,色澤金黃,外表酥脆、雞肉滑嫩鮮美,備受食客親睞。大理壹年壹度的“三月街”是享受永平黃燜雞的壹大盛會。逛三月街的朋友,要是想吃黃燜雞,隨處拐進壹家店,喝杯茶水,等上壹陣子壹盤永平黃燜雞便新鮮出爐,再配上永平特色泡菜泡辣子,雞肉的香滑加上泡菜的酸爽,讓人食而不膩,流連忘返。
美食貼士
要品嘗到正宗的永平黃燜雞,最好還是到永平曲硐大高速公路交叉口上的“博達驛站”和坐落在縣城博南路邊的“小王黃燜雞大酒店”。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在大理三月街上吃黃燜雞也是不錯的選擇。
大理砂鍋魚
白族人吃魚講究壹個“鮮”,在大理守著洱海吃魚,可謂得天獨厚。雪山融雪匯成了洱海之水,如此水質又滋養了分外鮮嫩的洱海魚。聞名的大理“砂鍋魚”,就是用洱海出產的新鮮鯉魚搭配著嫩雞片、火腿、冬菇十多種配料,在祥雲出產的砂鍋中小火慢慢烹制而成。上席時以菜葉鋪墊的大盤襯墊,鍋中沸滾,清香撲鼻,飄紅映綠,色彩絢麗,讓人壹看便食指大動。趁熱食用,嘗壹口吸收了十余種豐富配料的魚肉,那叫壹個清香細嫩、鮮美可口。
美食貼士
想吃地道的砂鍋魚,可以到大理古城的人民路,路上的像“梅子井酒家”、玉洱路上的“杏花村飯店”等都值得壹嘗;特別喜歡吃魚的朋友,特別推薦沙壩,這裏是吃酸辣魚的好地方。當然要提醒您的是,吃洱海的野生魚和魚塘魚,品質不同,價格也不壹樣。
大理生皮
大理生皮最早起源於洱源縣,經過發展成為大理民族的壹道傳統菜肴,當地土話將這種吃法叫“海格兒”。生皮選材與制作都特別講究,上好的生皮選取豬後腿肉和裏脊、腰脊作為主料,用稻草或麥稭燒火烤豬的外皮,至豬皮表層發黃,然後才用水洗凈,伴上佐料生吃。壹般有兩種吃法:壹種是生皮和佐料不擱壹起,吃時蘸取佐料壹起吃;壹種是將佐料與生皮生肉拌勻,直接做成壹道涼拌菜。最地道的生皮口感細膩而不具有腥味,酸而不惡,辣中生香,那鮮美勁,讓人叫絕。
美食貼士
大理各地生皮的吃法也不太壹樣,特別推薦的是是灣橋生皮、周城生皮、洱源生皮。有將生皮生肉與酸腌菜、蘿蔔絲、茭瓜絲拌在壹起吃的,也有要“打蘸水”的。壹種簡單的蘸水是花椒末和鹽,直接蘸著吃。另壹種則是調出壹碗顏色多彩的帶水蘸料,吃法不壹樣,味道也不壹樣。當然,生皮屬於涼拌類菜品,腸胃不好的人可以選擇性地少量食用。
喜洲粑粑
喜洲粑粑是流行於大理城鄉的壹種風味小吃,又名破酥,是壹種色、香、味都十分俱全的麥面烤餅,以喜洲本地的白族傳統粑粑最為有名。喜洲粑粑有甜、鹹兩個口味。鹹味撒蔥花、食鹽和花椒;甜餅則用火腿、肉丁、玫瑰糖包心來提味,烤制時皆用上下兩層炭火,將鍋內油炕著的粑粑慢慢烤黃,烤香直至烤酥。無論甜或鹹,那發揮到極致的天然香味,香酥潤滑的口感,都讓人難以忘懷。
美食貼士
喜洲粑粑在喜洲到下關這壹條路都可以買到,喜洲古鎮嚴家大院老宅門口的最為正宗,壹般3~5元壹個,有甜、鹹兩個味道,不管哪個口味,都十分值得壹嘗。
土八碗
如果您到白族人家做客,或是參加白族紅白喜事宴客,都會有機會吃到白族傳統的菜肴——“土八碗”。土八碗是指紅曲肉、粉蒸魚、千張肉、木耳豆腐、酥肉墊竹筍、水粉絲、金絲壇豆、百合合肉圓子八道菜肴,還要加上壹道拼盤和蝦米湯。多種菜肴融匯了酸、甜、麻、辣多種味道,不分老少,都能找到適合自己胃口、對身體有滋補功效的美味。
美食貼士
如果您有朋友在大理,或是有機會參加地道的白族土八碗宴席,壹般應當讓客人中有聲望的老人先入席,也就是俗稱的“開席”。參加喜宴時,還可以將分到的肉菜包起來,帶回家給老人或小孩吃,這意味著往家裏帶回了喜氣和福氣。
雕梅
雕梅,是大理白族傳統名特食品,也是雲南較著名的特產之壹,它因在青梅果上雕刻花紋而得名。雕梅的制作工藝是以鹽梅作原料,先用石灰水把鹽梅浸泡,取出晾幹,再用刻刀在梅肉上雕刻出連續曲折的花紋,從空隙處擠出梅核,中空如縷,輕輕壓啟成菊花狀,鋸齒形的梅餅,放入清水盆中,撒上少許食鹽,以去梅子酸味,然後放入砂罐,再用上等紅糖、蜂蜜等浸漬數月,待梅餅呈金黃色時就可從瓶壇中取出食用。腌制好的雕梅的食味清香、脆甜。酸中帶甜,沁人肺腑,生津解渴,開胃提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葡萄糖氨基酸等營養成份,是壹種對人體有益的食品。
美食貼士
雕梅在大理古城到處都吃得到,味道和做法都比較正宗,像復興路303號“楊記雕梅”就不錯。
燒餌塊
在大理旅遊,清早走在大街上,隨時可以看到壹個個小攤,攤主在面前擺壹個火盆,上面放置壹張鐵絲網,網上擺著幾個白色的圓餅,下面燃燒著紅紅的栗炭火,這就是大理燒餌塊。餌塊燒好後,食客可根據自己的口味,加上辣醬、甜醬、芝麻醬、鹵豆腐、花生米末,還有豆芽、酸菜、肉末。按照大理人的吃法,還可以在餌塊中裹上壹根油條,或是熱狗、火腿腸,使整個餌塊吃起來餡料更加豐富,味道更加濃香。輕輕咬上壹口,豐富的餡料散落嘴中,香辣、溫熱的感覺必能讓您有種難以言喻的幸福。
美食貼士
古城的許多人民路、復興路等很多街道都有賣燒餌塊,壹般3~5元壹個,可當早點或零食食用。除了烤制的餌塊,您還可以在許多傳統白族飯店裏點上壹份炒餌塊,也叫大救駕,麻辣可口,滋味也十分不錯。
乳扇
雲南十八怪之“牛奶做成扇子賣”,指的就是“乳扇”,乳扇是以牛乳為食材,在酸水裏使其凝固,然後拉抻如扇子形狀的薄片,是中國本土奶制品的壹種,與西方奶酪殊途同歸。乳扇的食用方法也是多種多樣,能煎能炸,能燴能炒,還能卷成筒狀,內塞各種餡料,制成多種佳肴。大理白族最常用的方法是用菜油煎黃後撒鹽或白糖食用,醇香可口,獨具風味。
美食貼士
在大理購買乳扇,可以到人民路口的楊記乳扇,他家是大理古城裏的乳扇老店,乳扇品質較好,價格在30至40元壹市斤。
如果只想嘗嘗味道,建議買現烤的烤乳扇,古城裏有很多的烤乳扇攤,價格在6元左右。如果想吃油炸口味的,在大理各家白族飯店裏,您都可以吃到油炸乳扇。
大理三道茶
三道茶是雲南白族招待貴賓時的壹種飲茶方式,屬茶文化範疇。頭道茶——“苦茶”又稱“百鬥茶”,味苦性涼,苦中帶澀,比喻人生應當吃苦耐勞方能有所作為。第二道茶清香甜蜜,稱之為“甜茶”,寓意苦盡甜來。第三道“回味茶”入口回味生津,爽口潤喉,是說生活是復雜的,凡事要多“回味”。白族“三道茶”,借茶喻世,將飲茶與茶藝、人生融為壹體,茶道中飽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美食貼士
在大理,品嘗白族“三道茶”有三個絕好的地方。壹是在古城洋人街的茶樓;二是在喜洲白族民居;三就是乘坐客輪航行在洱海上。壹邊陶醉在“高原明珠”、“人間蓬萊”的仙境中,壹邊伴隨白族姑娘婀娜的舞姿,品味“三道茶”。
大理涼米線
米線是雲南的特色美食,顧名思義就是用米做出的線狀食物,可煮可炒,可鹵可拌,而在大理,本地人喜歡吃涼拌米線,不同民族自然也有不同的講究。回族人民多喜歡涼雞米線,就是將做好的白斬雞撕成條狀拌入米線裏,加入梅子醋和壹些調料,最後澆上壹勺鹵子水,入口酸甜爽滑,是開胃解暑的最佳選擇;而在白族人家裏,多喜歡吃生皮涼米線,單吃生皮不乏有些油膩,但如果拌入米線就會把口味中和,加入蘿蔔絲和壹些調料,壹碗特色美食就出爐了。與涼雞米線的酸甜,生皮涼米線口味偏重,酸辣升級,是來大理不得不吃的美食。
美食貼士
要想品嘗好吃的回族涼米線,在古城就去人民路的“再回首”和“色了木”,在當地算是很有特色的涼米線老店,在下關就去文化路的“大光明”,也算特色老店了;如果像品嘗白族涼米線,就去下關黑龍橋的龍尾小吃,還有觀音塘的生皮小店,都很正宗。
食有味,食亦有情,食在大理,食的情味尤為濃烈。這種天然的美食以大理多民族的鄉風食俗為背景,因而那樣的纏綿、淳樸和厚實。來大理,不妨讓身心跟著味覺行走於饕餮美食,感知大理延續千百年的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