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肉成了必不可少的壹種食物,如今人們常常食用的肉有豬肉,牛肉,羊肉等等。中國人尤其鐘愛豬肉,每逢過年過節農村總要殺壹頭豬,很多地方現在依然沿用。
日常餐桌上的吃得最多的也是豬肉:燉排骨、小炒肉、紅燒肉等等。但是反觀美國人、歐洲人的聖誕節,日常餐桌上牛排最是常見,這是為什麽呢?
其實,這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壹、農業類型不同
自古以來,中國人以農耕為主,確保了大米、小麥這樣谷物的精耕細作,牛是作為耕田的主力使用的,所以壹般家庭想吃肉的話,肯定是不會選擇牛這樣出力的動物的,反觀豬和雞可以吃人們的剩飯剩菜,特別好養,又不用出力,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肉類的主要來源,多年以來吃豬肉的習慣被延續下來,但歐美國家的發展要快於我國,當我們舍不得吃牛肉的時候,歐美國家地區早就吃上了牛肉。
二、豬肉產量高,牛肉產量低
因為我國的環境、人工等原因,牛養殖起來並不容易,且牛的產仔量極低,養大壹頭牛要消耗極大的人力和精力,相反,豬的養殖周期短,產仔量又大,因此人工飼養的豬要比牛要多得多,而歐美國家有著極為合適的養牛條件,所以牛肉產量高,這也是為什麽我們多喜食豬肉,歐美人多喜食牛肉的原因。
三、養殖條件
牛是壹種吃草的動物,而歐美國家擁有廣闊的土地,有很多的草場來養牛,所以牛肉的供應量非常大,投入又較少,因此牛肉價格也相對較低。但豬是壹種雜食動物,又臟又臭,沒有牛羊那麽好養,所以歐美國家養牛和養豬的相比,養牛的更多。
四、烹調技術的限制性
歐洲人的烹調技法以燒烤為主,其次是煎、炸、燜、蒸、焗、燴等,對於食物更偏向於原味。而豬肉本身有壹點腥味,歐美國家又沒有我們那樣放蔥、姜、料酒等去腥手段,所以做出來的豬肉並不好吃,自然也就不喜歡豬肉了。而牛羊除了提供大量牛奶、奶酪的同時,還能吃肉,自然牛肉、羊肉就比較受歡迎了,除此之外,西方人也喜歡吃半生熟燒烤的,但半生豬肉會生病,牛羊卻恰到好處。
五、宗教原因
大多數中國人不像中東、北非和歐洲人那樣有宗教信仰,伊斯蘭教和猶太教是從中東發源的,他們習慣於飼養牛羊,並且禁止豬肉可以壹勞永逸地消除寄生蟲。還有壹些地區吃牛肉是不被接受的,即使他們負擔得起昂貴的牛排,比如印度的佛教徒。
中國豬肉。在中國的主要菜系中,豬肉占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比如紅燒肉,東坡肘子,魚香肉絲,梅菜扣肉等等,以豬肉為主料的菜品可謂五花八門。
不僅如此,豬的內臟,肚子,大腸,肝,肺等物,也常常經過精細烹飪,變成飯桌上的佳肴,雖然近年來中國人的飲食結構有所變化,但是豬肉作為主要肉食的地位,仍然是不能動搖的。
根據國家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豬肉產量達到了世界第壹!總產量達到了世界豬肉總產量的49%,可以這樣說,中國人吃掉了世界上壹半的豬。
在2018年,中國肉類消費中,豬肉的消費占比就達到了63.45%,領先其他肉類,而2017年的時候,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達39.8千克,較上年增加1.4千克,同比增長3.6%,不難發現,中國對豬肉的消費性較大。
雖然豬肉在我國如此暢銷,我國對豬肉也有很大的需求,但是養豬大國卻是更偏愛牛肉的美國。這是為什麽?
美國養豬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國土面積大,人口不多且相對集中,是典型的地廣人稀,再加上美國的農業發達,種植了大量的玉米、大豆等農作物,所以他們也是壹個農業大國,糧食作物又是加工豬飼料的主要成分,這樣大大降低了養殖成本,養殖效益還很高。
最重要的壹點是,美國的養殖技術非常先進,不像我國的傳統養殖壹樣,他們是大量依靠機械化設備、全自動化養殖,科學化管理,生產效率非常高,壹個人通常可以養幾千頭豬,人工成本也相對較低。
總結實際上,西方人不吃豬肉,喜歡吃牛肉,也並非完全屬實,因為歐洲有些國家的人還喜歡吃香腸和豬肘子,不過,整體歐美人還是喜歡吃牛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