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漯河有那些比較好吃的、有點名氣的、小吃、

漯河有那些比較好吃的、有點名氣的、小吃、

曾幾何時,人們趕廟會或者其他的春會,如果能吃上“包子、油饃、胡辣湯”,那是壹種能持久回味的愜意。漯河市第壹次區劃以前,每年春上都要舉行騾馬大會,而徐木子的胡辣湯、王福順的水煎包和楊秀榮、張先梅的爐枝油饃常常“紮堆”在壹起,讓趕會的人們大飽口福。那時的炸油饃外酥裏軟,焦香可口。而徐木子的胡辣湯以味正、色純、戀口、經濟實惠而又能治輕微感冒,在當時的郾漯壹帶大受歡迎。此湯已有150多年的歷史,至徐木子已是三代,現在已傳至四五代。徐家的胡辣湯選用純牛肉的大鍋葷湯,由冷水熬制,原湯異常鮮美,配以20多種原料和作料,加上正宗的山西小米陳醋精制而成。食之細汗涔涔,全身通透。王福順師傅從12歲開始做水煎包,至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他做出的包子吃者勝贊:“墩子鼓,柿黃色,外焦裏軟帶咯喳。”王師傅的包子味道醇厚,余香滿口,別有壹番風味。

除此之外,“名震京廣裏遠,味沖中原壹片香”的清香齋燒雞也受到老漯河人的青睞。其成品色澤鮮亮,香味撲鼻,酥嫩可口,肥而不膩,爛而不松,鹹淡皆宜。現在漯河仍有這家門店,且生意持續紅火。同時曹老四的蒸饃、王興才的炸醬面等也是老漯河人所稱道的。

現在,漯河真正有點名氣的小吃還算是北舞渡的胡辣湯。北舞渡的胡辣湯起源於清道光5年(公元1828年),當時山西、陜西省的商賈在此創建了壹座山陜會館,會館落成後,大宴賓客,此間太原府的壹名大廚做壹道深受名流紳士稱贊的湯,這道湯就是胡辣湯,經過100多年的發展,現在北舞渡的胡辣湯又分為閃家、丁家、呂家和宛家四個專業大戶,且門店外擴,生意紅火,在漯河胡辣湯市場獨樹壹幟。人們可能還不知道,在北舞渡鎮除了胡辣湯之外,杠子饃和小魚沖湯也小有名氣,特別是小魚沖湯,湯白魚焦,佐以香菜,使人口味大開。而臨潁縣繁城回族鎮除了牛肉外,其窪鬥燒雞也很有名。盡管這種燒雞沒有登陸漯河市區,但在當地很火,壹天散售七八十只,多時百十只,而且還成立了窪鬥食品有限公司,產品多銷往鄭州和開封。據考證,窪鬥燒雞的歷史在500年以上。另外,吳城鎮的熱豆腐和鍋盔也算得上有些特色,龍城的豬蹄也越來越被人們接受。

區劃以後的漯河,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名優小吃的介入對本地的小吃是壹種不小的沖擊。“外來的小吃太多,影響著漯河的小吃發展。”老漯河張福祥說。

市烹飪協會副會長胡振乾說,老漯河名優小吃看起來不少,但真正出名的不太多。相反,“外來”的小吃卻因為適應市場而發展較快。比如,幾年來,胡辣湯以北舞渡和逍遙兩鎮的較有名氣,占據著漯河的主要市場,現有的100多家胡辣湯店中,北舞渡的占到了80%以上,逍遙鎮的占10%以上。這是漯河名優小吃的壹大亮點,也是最讓人自豪的壹點。即使這樣,後來登陸漯河的武漢熱幹面,經過小攤點的改進,去掉原醬中的甜味,加入壹些焦香麻辣味,並迅速擴張,現在漯河的熱幹面攤多達200家以上,遠遠高於北舞渡的胡辣湯店。比如郾城區黃河廣場的壹家熱幹面店,壹天可賣12個小時,100公斤面粉制成的熱幹面不愁銷。

此外,像饞嘴鴨、驢肉、扒雞也在漯河有很好的銷路。分析其中原因:壹是因為人們飲食的多元化要求使得外地小吃很有市場。二是對本地小吃消費疲勞,也就是說本地小吃創新不足。三是因為外地小吃到漯河後,大都加以改進,更適合漯河人“好新求奇”的飲食特征。當然,也有壹些小吃登陸漯河後不久就夭折了。

去年,漯河成了中國首家食品名城,並舉行了首屆中原名優小吃評比。壹時間,外地小吃大量進入,讓漯河的人們大飽口福。很多外地商家如桶子雞和叫化雞等三天的會展就有數萬元進賬。而我市的小吃幾乎沒有攤位。當時的分析是沒有展位,這恐怕不能成為全部的理由,更多是相關人員沒有看到漯河名優小吃所處的位置,不夠重視。

相對去年的42個展位70多個品種的食品節規模,今年要大得多。今年食品節名優小吃展位設在開源新區的中華名吃壹條街,***有104個展位120個品種。至4月3日下午,已定下展位90個,其中漯河的展位有20個。外地小吃涉及湖北、湖南、陜西、浙江、新疆、天津、上海等省區市。本地涉及燒烤、水鹵、面點等多系列。其中澧河口涼水粉、美康窩窩頭、王二毛手搟面等讓人們感到親切。

食品節“中原名優小吃”評展,對漯河是壹個機會也是壹種警示。漯河的食品節拉動了外地小吃的進入,那麽如何推動本地小吃的發展壯大呢?這真的是壹個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很多有識之士對此有著較積極的看法:壹是政府要下大力氣,引導名優小吃市場發展,推進名優小吃升級。這壹點我們可以從臺灣永和豆漿和開封灌湯包子的產業擴張上得到啟示。二是組織壹些相關的技術人員對我市的名優小吃加以挖掘整合,揚長避短。我們可以把需產業擴張的小吃放在胡辣湯和燒雞上。像燒雞,我市不同名稱的名優品就有10多個,需要整合升級。需要挖掘的小吃應該放在粉漿面條、熱豆腐、水煎包和饊子等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