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西北大菜:西北大菜是用豬的心、肝、肺剁成碎末,加入適量面粉和鹽、蔥、蒜等調料,反復杵臼,均勻上勁,搓成直徑為4厘米左右的圓柱狀,用油炸熟,名曰卷幹子,斜刀切段。另將膘肥大肉切為長約10厘米,寬約6厘米的極薄片,梯狀碼入碗內,以蓋滿碗內壁為度,名曰紫蓋子。再將卷幹段裝於碗內肉片之上,加入適量高湯置籠內蒸透,扣於另壹大盤內,雞蛋調汁澆於其上,即可食用。此菜色澤鮮美,清爽可口,紫蓋子肥而不膩,卷幹子香味獨特,營養豐富,美容養顏,是張掖宴席上必上之菜。
3、牛肉小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張掖李文忠的小飯以選料考究,加工精細,烹制獨特,用料搭配適宜,料色分明,色香味美而遠近聞名。改革開放後,張掖小飯再度成為小吃經營中的主要品種,並被經營者進壹步發揚光大,受到人們倍加贊譽。
4、搓魚子:因形似小魚故名。因其為手工搓制,所以入口精滑,不坨不粘,可以湯食,也可以幹吃。原料以蕎麥面,青稞面,小麥面皆可,由食者自定。搓魚子在張掖較為普遍,是歷來人們所喜愛的地方小吃
5、鹵肉炒炮:炒炮”是張掖市壹種地方特色面食,也叫“炒炮仗子”。“炒炮”只是取其形——把面搓成筷子粗的圓面條,然後揪寸段於開水中煮熟撈出,與蔬菜相拌炒熟外加鹵肉即可食。因寸段面條形似鞭炮,故名“炮杖子”,和蔬菜、鹵肉炒後食用,就是“炒炮”了
6、魚兒粉:夏天在張掖街巷中,別具風味的小吃比比皆是,遐而聞名的魚兒粉便是其中之壹。魚兒粉是用精細的蠶豆澱粉制作的小吃,形似小魚,顏色有白有紅,配上調料,小菜,活象壹條條小魚在碗裏遊動,吃起來清涼、潤滑,既充饑又解渴,是壹種地道的風味小吃。
7、油糕:張掖油糕表皮酥脆,色澤金黃,松軟適口,入口粘甜。色、香、味俱佳,從選料,配料,火侯,制作等各個方面均獨具特點。其做法是,將面粉撒入開水鍋中,水邊開邊攪,制成燙面。然後雙手蘸油,取適量燙面,以白砂糖加少量紅綠絲為餡,團制成直徑約7厘米,略扁平的圓糕,入油鍋炸熟即可食用。
8、灰豆湯:灰豆湯是用麻色豌豆制成的獨特食品。其方法是先將圓豆子洗凈,在鐵鍋中熬至半熟,再加水入砂鍋中,置食用堿、紅棗等調料,小火煮成稀糊,吃時加入白糖,別具風味,備受群眾歡迎。
9、粉皮面筋:粉皮面筋在張掖極為普遍,也獨具特色,每年秋收後,農村家家戶戶要晾粉皮面筋,經和面揉團,清水淘洗,發酵蒸烤,切片晾幹等工序制成。久貯不壞,食用方便,既可炒菜,也可燴湯,還適應於吃火鍋。既是張掖名吃的主要原料,又是居家生活的常用餐料,可謂用途廣泛,風味獨特。
10、拉條面:張掖的拉條面又稱餳面,歷史悠久,制作方便。面條隨人喜好可粗可細,可厚可薄,可圓可扁,綿軟潤滑,獨具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