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杏花村春遊散文

杏花村春遊散文

杏花節定於4月4日開幕,社區已經發放了有關杏花節的活動。我怕那天不被允許,就借了去年杏花拍的圖,提前潦草寫了幾首稚嫩的詩,算是壹份工作。

不是,今天早上朋友打電話邀請我去杏花村。

這個時候我剛早起,準備出去工作。經過她的遊說,我忍不住感動了。當時我心情很好,就交給老公照顧了。我帶著小女兒滿臉笑容地去了朋友指定的公交車站。

小城的春天總是困擾著遊客的心。今天走出家門,天氣特別給力。天空蔚藍,陽光明媚。走在路上,柔和的風拂過我的臉龐,景色宜人。天氣終於看起來像春天了,我的心情也很愉快。

洪光村離小鎮只有四公裏遠。我和女兒上了壹個朋友的車。就在我們說話的時候,不到十分鐘,車就停在了離村子半公裏的地方。

北方春來晚了,春景還在節氣裏聚集,春景很少。壹般隨著枝頭杏花的盛開,就能看到大地上湧動的春色。這時,綠色的麥苗已經在地上鋪上了綠色的地毯,柳樹和楊樹也第二次出現了,都披上了綠色的外衣。地裏、村前、屋後還有杏花,吸引路人的目光,讓人駐足。壹些與春天有關的場景就在眼前,慢慢開放,迎接春天。帶著我最小的女兒,我們壹行七人走在去這個郊區杏花村的路上,邊走邊說著笑話,欣賞著這條鄉村路上迷人的春光,很快就走到了杏花村的西入口。

站在村子的西端,看著杏花村,壹條筆直、寬敞、幹凈整潔的道路直通村中心。壹棵樹開滿了花,美麗而盛開,矗立在道路兩旁的樹床上。紅燈高掛樹上,人人喜氣洋洋。平房的白墻、紅門、綠百葉窗格外醒目,居民的房屋正面壹般都很寬闊。

我們從洪光村的西端走進去,緊隨其後,沿著這條幹凈整潔的路漫步,仔細觀看了花的美麗和村莊的面貌,並用POS機拍照。

連日來的風讓這個小鎮變得浮躁,人們的心像天氣壹樣躁動不安。但沒想到這是上天給我最好的禮物。走進杏花村,才恍然大悟,仿佛“如春風來,夜起,吹開萬株梨樹的花瓣”,枝頭像杏花、雲朵壹樣,壹朵朵熱鬧起來,擁擠著,競相綻放。花開嬌艷,形神兼備,滿是胭脂,占據了春風。從村西到村東,形成龍蛇交織的粉紅絲帶,立在空中,飄揚在道路兩旁,沐浴著朝陽,燃燒著,綻放著,壹條條道路上掛滿了紅燈籠,把整個村莊看得美輪美奐,妙不可言,美不勝收。

我站在壹棵下半截是白蠟樹的老杏樹下,撫摸著那蒼老、打結、滄桑、黝黑的身軀,壹種時間和歷史的滄桑感油然而生。我無法估計他們的年齡,多大,但我能感受到他們經歷了怎樣的風霜雨雪,改變了怎樣的歲月。在杏花村,像這樣的杏樹還有很多。它們的姿態矯健,冠大枝垂,杏花更盛。他們身上的年輪布滿皺紋,沈浮滄桑,標記著生活的折痕,記錄著這個村莊的風風雨雨。他們站在這裏,鏗鏘如鐵,我不禁肅然起敬。

我很高興我來早了。我無法想象在杏花節那天,如何肩並肩地走過這條花團錦簇、香氣四溢的五裏長街,如何欣賞她們嫵媚的身姿,如何在手機裏定格她們的容顏,杏花相映。

如今,除了村前三三兩兩的壹些村民和偶爾過街的汽車,遊客寥寥無幾。這是我們非常喜歡的。

因為沒有太多的遊客,所以村子裏特別安靜祥和。除了道路兩旁的杏樹,這個村莊沒有什麽特別的風景。家家戶戶門前,地面寬敞,有韭菜園,還有壹些空菜園子,土新鮮酥脆,大概是剛種的,還沒出土。多開辟空地,為杏花節擺攤。遊客累了,可以坐下來隨意享用豐富的食物、飲料和美酒。當然,這只是我此刻的想象。今天,已經沒有這種興奮了。我們只能在杏花節開幕那天之後才能享用,讓我們的女兒口渴。我們走了很遠的路找到壹家商店,給她買了壹杯酸奶。

當風吹開杏花的時候,讓我們很柔軟,以至於我們只能聞到杏花馥郁的香氣,卻感覺不到它的存在。此刻,它顯得那麽安靜溫柔,把自己藏在枝葉花間,與杏花竊竊私語。偶爾有幾片花瓣像蝴蝶壹樣從枝頭飄落,也許是因為風的不小心,小杏花瓣落在地上,讓人又憐惜又心疼。

我們是住在火柴盒裏,被限制在鋼筋混凝土裏的人。衣冠楚楚的俗世煙火裏的紅塵男女,初來這清凈之國,無言以對。

漫步花海,壹路上,我意氣風發,心潮澎湃。

記得小時候,農耕時代的村子都是土坯墻,都是黃色的。如果家庭條件好壹點,有壹面藍灰色的墻就好了。在省糞就是省糧的時代,家家戶戶門前都堆著土堆或者沙子。房子後面不是柴堆就是糞堆,大部分門都是光禿禿的。有壹棵成蔭的楊樹是好的,但是沒有花樹。況且當年的人整天忙忙碌碌,就算有也沒有閑情逸致和時間去欣賞。那時候楊樹珍貴,修房子少不了。因此,在房子前面,在道路和運河後面,在田野裏都能看到綠色的白楊。這是我小時候對村子的第壹印象。

後來,生活條件改善了,家家戶戶門前都種上了花樹、梨樹或蘋果樹,家裏也建起了杏園,村子的面貌也發生了壹些變化。白墻貼滿了瓷磚,院子的角落裏爬滿了葡萄藤。但此時,我已走出村莊,成為家鄉的遊子,很少回去。

如今,農業機械化和農村在改革的春風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像這個杏花村,令人心曠神怡。我無法相信社會變革的魔力。記憶中落後貧窮的村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壹個展現鄉村風貌,讓農村人驕傲的現代化新型城鎮化村莊。

行走在嘆息間,我的目光又回到杏花上。盯著枝頭杏花的極臉,宋代詩人楊萬裏的詩句落在心頭:“白字不真,紅字不紅。”請紅白,不要看天工。“我不是詩人,也學古人的挽歌:“壹樹杏花滿枝疑。世間萬物皆是春,獨壹無二。”

這條杏花街有多長?我們只關心欣賞枝頭燃燒的花朵,卻忽略了它的長度。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從西到東,再從東到西,我們走走停停,拍照,欣賞,跟風,漫步在這迷人的花海,方興未艾,垂頭喪氣,壹上午的時光就這樣過去了。最後,我們給了杏花村壹個深深的回眸,壹個想象中的擁抱,在心裏種下杏花,依依不舍地原路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