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北上後,我在民生社區壹住八年,整整兩個大學時光的份量,它成了另壹個故鄉的象征,無論搬遷至何處每每想起這個素樸的社區總都還有家壹般地熟悉感。民生社區是1960年代臺灣最早有都市計劃的社區,壹百多公頃的範圍裏建設機場,辦立各級學校,設置醫院,更留有綠地處處可見公園。因為是第壹個電線地下化的實驗場域,整條民生東路從敦化北路以東,不見電線桿纏繞電線的紊亂,取而代之的是兩旁行道樹錯落有致,春夏秋冬都是綠蔭蔥蔥。規劃得當漸漸地許多公教人員、藝術從業人員遷入,民生社區逐步地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景象。老舊的矮房常有匠心獨具的改造和布置,各色美食餐廳咖啡館在這裏滿地開花。三十歲前的黃金時代我幾乎都在這個社區裏行走、吃食、呼吸、悲喜。這裏天下美味隨手可及,然而就是壹家小小的不起眼的麥味登早餐店讓我最為懷念。不為其他,就為那生活裏秘而不宣的人和情。
麥味登是常見的連鎖臺式早餐店,時常開在巷子裏住家聚集之處。招牌是白底綠字,名字系由英文My Warm Day我的溫暖日子的中文音譯而來。臺式早餐店餐點選擇必定是豐富得超乎想象的,不僅要有中式的蛋餅、蘿蔔糕之流,因應西化的飲食習慣改變,也提供法式吐司、日式咖哩飯、意大利面、燉飯之流。若是與老板熟識,或許還能吃到壹些隱藏版的餐點。圓環這家麥味登的老板娘是個約莫五十歲的阿姨,她有張亮白的圓臉,五官很整齊,壹雙細長的眼配上細薄的兩片唇,有些圓潤的體態,整體看來慈眉善目相當親切。她每日早上三點鐘就到店內備料,六點鐘天微光的時候準時開門招呼客人,我在那都市裏難得的人車稀落時刻到過幾次,她總是很精神,次次精準記下妳的喜好和習慣。在靜謐的晨間坐在狹小簡單的桌椅,空氣裏還會有點早晨的涼意,我會翻閱翻閱店內的報紙,或是戴上耳機聽聽音頻,約莫五分鐘阿姨便會快速地端上熱騰的早點,壹切都是那麽可以預期,日復壹日。我最常點的是挾著鮪魚的蛋餅和壹杯鮮奶茶。蛋餅皮由面粉制成,口感富有彈性,搭配著全熟的雞蛋吃起來特別溫厚,略帶鹹味的鮪魚餡料會和著些許的黑胡椒,入口後不久便凸顯出來。偶爾會蘸上臺式醬油,那鹹甜的味道像是每日早晨的儀式,醒腦的步驟。若是假日,阿姨知妳不趕時間還會與妳聊上天。她知道何處道路要改建動工房價漲跌,她還知道住戶們的生活規律、家庭組成、甚至是職涯升降,可說是社區裏頭的萬事通。在她身上不僅有早餐食物的味道,還有那貼近生活的市井味,生動而親切。
後來工作經歷資淺的我慢慢成為了資深的我,工作轉換了,年輕的戀情也消逝了,阿姨的麥味登晴雨皆然還在圓環。記得搬遷後,我還會特意繞過去吃那熟悉的餐點,阿姨好奇我到哪裏去了,我簡單交代了人生變化後,她總囑咐我要保重身體多去看她。最後壹次見到她,她說她眼睛黃斑部病變,似乎難以經營早餐店了,她猶豫難舍,我的心裏也是悵然萬分。幾經忙碌後,再驅車前往圓環原址已換成西式甜點店,心中可惜未有道別。或許也不必道別,茫茫人海裏的壹點真情就是溫暖日子的燃料,到如今我還是喜歡吃著鮪魚蛋餅,每個角落的滋味都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