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三國時期有沒有美食家

三國時期有沒有美食家

曹操就是啊。 實際上曹操還真有壹本美食“專著”《曹操集·四時食制》,我認為這本書對後代的豫菜,對河南菜四季分明的特點有很重要的影響。 後人也非常認可曹操在美食方面的成就,根據曹操“唯才是舉”,歌詠“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意境,創意了壹道菜叫做“天下歸心”來紀念他。這道菜是用大竹節蝦象征英雄豪傑,把蝦掛糊,粘勻面包糠,炸熟,擺盤。擺盤的時候圍繞在由雞蛋清、幹澱粉和面粉,做成心形餅周圍。 《曹操集·四時食制》記載了壹道名菜是“羹鯰”,即用鯰魚做的肉湯。鯰魚古時候稱為鮎龜,是夏天吃的美味,還有食補的功能。 還有壹道叫“駝蹄羹”,這道菜嚴格意義上講不是曹操本人所創,是他的兒子,著名才子陳留王曹植。這道菜原名“七寶羹”。駱駝常在沙漠行走,駝蹄肉質肥厚,非常筋道。則“駝蹄羹”湯汁鮮美,味道非常,曾經聞名魏晉時代。 “駝蹄羹”成為日後的名貴佳肴,多為皇家和貴族享用。明代閔文振的《異物匯苑》記載“甌值千金,號為七寶羹”。唐代大詩人杜甫在名篇《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有“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桔”的句子,說的是唐玄宗與楊貴妃在驪山華清宮玩樂,吃的食品中有“駝蹄羹”。看來這道菜至少在唐代依然流行。 雖然食材難得,但現在也還有“駝蹄羹”賣,具體做法是取駝蹄先洗凈去毛,汆水去異味,切成肉丁。關鍵是要把切的駝蹄肉丁,放到土母雞湯中,文火慢煨12個小時,直到軟爛。 其實很多高級補品和蹄筋類的東西,都是要用高湯和雞湯來煨的,比如豬蹄等,如果用雞湯文火煨,味道也會非常鮮美。 曹操的美食家封號並不是浪得虛名的,我統計過,在《三國演義》中,出現在飯局中頻率最高的就是曹操,這雖然經不起歷史考證,但至少說明了曹操是個很愛吃、很會吃的人。 當今許昌的烹飪高手,如桃園大酒店,根據三國歷史創意了三國名菜,有60多道,其中40多道都是與曹操有關的,稱為“曹操名菜”也不為過,比如華佗圓子、許田圍獵、魏都蓮房、貂蟬拜月等。 《曹操集·四時食制》記載曹操很愛吃雞,對雞肉哪個部位的味道如何非常專業,甚至深入到其行軍酒令中,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雞肋”故事。 當年曹操進攻漢中,久攻不下,準備撤兵,但又心有不甘,猶豫不決。壹晚廚師送雞湯來給曹操吃,湯中有雞肋,這時恰巧夏侯惇來問當晚的軍令口號,曹操有所感觸,隨後說道:“雞肋。”眾將不解其意,只有主簿楊修理解,讓手下人收拾行囊,並說“雞肋,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魏王不久要班師矣。”曹操被楊修猜中心思,惱羞成怒,以擾亂軍心為名,殺了楊修。但過了不久,還是班師回中原了。 曹操說吃的不是壹般的土雞,而是華佗給他進獻的“烏骨雞”,毛腳五爪、烏皮烏骨、白肉、綠耳等,被稱為“白鳳”。中醫認為烏骨雞滋陰壯陽,對人體非常有益,歷代為皇家貢品。現代民間還多用烏骨雞給產婦補身體,還有發奶的作用。 還有壹道菜是曹操親自命名的,叫做“官渡泥鰍”。和袁術在官渡對峙的時候,軍糧匱乏,壹個餓得不行的士卒在水澤中抓泥鰍燒著吃,被以違反軍紀為名抓過來交給曹操處罰,曹操讓這個士卒再依樣燒了兩條吃,覺得味道非常鮮美,並沒有處罰這個士卒,反而讓他推廣到全軍,解除了壹時的饑荒。官渡之戰大勝後,曹操再次獎賞這名士卒,而且把這道菜命名為“官渡泥鰍”。 我們小時候也自己燒過泥鰍吃,把河溝裏抓來的泥鰍用荷葉和泥巴裹上,放在柴堆中燒來吃,真的非常美味,至今還非常回味。 現在有道菜叫做“泥鰍豆腐”,這大概是最著名的泥鰍菜。泥鰍因為土腥味重,吃之前應該讓泥鰍在水中加香油催吐,吃的時候再減去半個魚頭。更講究的,是要把泥鰍開膛,擇洗幹凈。 其實泥鰍的做法非常多,出了煮、炸之外,還可以切片來做湯、炒、溜等。 曹操八方延攬人才,在銅雀臺大宴群臣,有道名菜後來收入了曹操官府菜。當時曹操命府中的廚師,做了壹道“銅雀展翅”,象征曹操的霸業擴張。還有壹個故事也是大家很熟悉的,匈奴進獻了點心,曹操很高興,揮筆寫了“壹合酥”,楊修解為“壹人壹口酥”,號召大家分吃了,這次得到了曹操的誇獎,後來進入了曹操官府名菜。 據我考證,曹操命名的這個點心應該是面做的。在唐代以前,點心又叫比珞,壹般是把面粉先做成片,然後再卷或者按壓成形,經過蒸或者烤制而成。南朝梁人顧野王在《玉篇》中就說“畢,羅,餅熟”。但遺憾的是,這種點心已經失傳。我估計這種東西很像現在的香酥牛肉糕,或者馬蹄燒餅。我在商場裏吃過他們現做的香酥牛肉糕,算是吃過最好的。 限於歷史資料,只能拼出曹操作為美食家的破碎背影,希望有興趣的人可以壹起來研究開掘更多的曹操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