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途徑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途徑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在具體實施中應特別註意以下三點。

1.滿足合理的需求

小學生的合理需求主要包括物質需求、安全需求、歸屬感、交往與愛的需求、尊重信任等。這些需要的合理滿足是小學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條件。如果他們得不到適當的滿足,他們的正常發展和成長將受到影響,也不可能擁有健康的心理。例如,如果任何壹個小學生作為班級和夥伴中的壹員,長期得不到認可、接納、尊重和信任,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關心,總是受到排斥,他就會沒有安全感和自尊,會感到孤獨和沮喪,這可能導致自我孤立,或者相反,導致逆反心理、仇恨、敵意和攻擊。事實壹再表明,如果滿足合理需求的機會被剝奪或壓制,無法通過正常渠道得到滿足,人們的心態和行為可能會趨於極端,甚至冒險。中小學生中存在許多不良行為或犯罪行為,其中大多數與合理需求未得到適當滿足有關。學校是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人才的機構,是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建立的正規、完善的教育體系。因此,在滿足中小學生身心發展需求方面,所提供的機會和方法是最合理、最具方向性、教育性和權威性的,這是任何家庭和其他社會部門都無法比擬的。因此,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要積極自覺地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功能。我們不僅要註意為所有小學生創造條件,提供滿足其共同需求的機會,而且要註意個體需求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並采取不同的方法積極引導他們,使他們對自己的需求和滿足需求的正常方式有正確的認識。否則,由於缺乏判斷力和自制力,小學生很容易受到不健康或不適當的激勵因素的影響,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從而導致錯誤的行為,教育者必須充分重視這壹點。

提供指導

指導包括小組指導和個人指導。集體輔導應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是指對中小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壹般性問題,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輔導,使其意識到自身成長發展中必須或可能面臨的問題,有所準備,並能以積極自覺的態度有效面對。比如新人的小學生從幼兒園小朋友變成了小學生,隨之而來的是主導活動的變化,從玩遊戲變成了學習。隨著社會角色和主要活動的變化,家庭和社會的要求也不同。小學生要嚴格遵守小學生行為規範,做好作業,努力學習,天天向上。學習已經成為壹種必須履行的社會義務。這樣壹個巨大的變化將使所有學生在心理上適應學校生活。例如,小學高年級學生面臨青春期提前到來帶來的生理和心理變化,也有心理準備問題和心理適應問題。所有這些常見問題都需要教師或其他人員有計劃地提供及時有效的輔導,否則他們將遇到困難並可能受到困擾,這不利於身心健康。個別指導主要是指根據個體的心理差異給予有針對性的幫助和指導。例如,對個別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和方法的幫助,以及對個別小學生存在的壹些不利於其身心發展的消極問題(如叛逆心理、厭學或性格中的某些弱點)的幫助和調整都是個別指導。

3.及時治療

我們知道,學校是壹所全方位、綜合性的教育機構,有很多工作要做。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小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能動用全部的人力、物力、財力為其服務。同時,由於小學生身心發展和健康教育的復雜性、個體之間的差異性以及家庭生活和環境影響的多樣性,不可能使所有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都達到非常理想的水平,無論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多麽重視,工作多麽細致,效果多麽顯著,總會有少數或個別小學生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嚴重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這就要求我們從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員,以及班主任和輔導員,要善於根據相關知識及時識別和發現,並能隨時與相關家長取得聯系,提供建議,及時送到醫學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機構,由專業人員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整和治療。由於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尚未定型,即使各種心理問題很嚴重,只要及時發現,識別好,及時送到醫療心理咨詢和治療機構,並接受專業人員的幫助和調整,大多數學生的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都可以得到有效消除,療效良好。

可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備相應的知識和經驗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重點不是治療,而是識別,要及時發現,確保醫療機構和專業人員及時有效的幫助和治療。

教育部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進行了明確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