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閱讀(壹):
學會“留有余地”
凡事都沒有絕對,也不可能絕對,因此,凡事都要講究個留有余地,這是哲學的觀點,也是做人的學問。
常人都知道,話不可說得太滿,人不能做得太絕,正如古人所言:“見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壹片心”,“好漢善知彎上轉,得饒人處且饒人”,“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櫞子先爛”,所有這些思維與考量,都是在警示世人,為人處事,既要給別人留有余地,更要給自己留有余地,給別人余地也就是給自己余地。
就拿日常生活中某些雜碎瑣事,細微末節來說吧,也是要講究凡事得註意留有余地的。
記得有壹次,壹位會抽煙的女孩,煙癮患了,身上又沒帶,於是找我討了支煙,吧嗒吧嗒抽了起來,可還抽剩壹大截就把它給掐滅了。我便好奇的問:妳不是想抽煙麽,幹嘛還剩這麽多就不抽了?
沒想她嘴裏立刻嘣出句話來:知道不,煙不抽到底,酒不喝到滿。香煙快抽到尾部時,焦油和毒素是最集中的,再抽就危害大了。至於喝酒,妳們男生就更清楚但是了,壹是給人敬酒,不可倒得太滿,俗話說“仇人面前滿斟酒”,妳可能是出於敬意給人斟滿壹杯酒,但別人會以為妳恨著他。再說,酒喝到個七八成就得罷手了,喝到滿就是個醉。妳知道嗎,在酒桌上若是醉死了人,同桌陪喝的都得負賠償職責,這是新修改的法律條款。
看來,這女孩可能也是飽經世故之人,把人世間的諸多事算是看得比較明白了,隨便幾句話,無意間便把“凡事都要留有余地”的內在涵義,透過這些不起眼的生活小節給詮釋得明明白白、透透徹徹了。
世上既沒有盡善盡美,也沒有十足的圓滿。這天的因,也許就是明天的果,假如看不透這些,那便是不懂得給自己留余地了。
這個社會上,有些人,個性是某些官員,為官很任性,待人處事時,鋒芒太露,咄咄逼人,頤指氣使,有恃無恐,好話說盡,壞事幹絕,老子天下第壹,諸不知,此時話已說得太滿,事已做得太絕,既沒思考給別人留余地,更沒給自己留後路,非智者所為。
就像最近落馬的雲南高官仇和,在昆明市委書記任上,就是以“大拆大建”方面的強悍作風走紅媒體和官場,也被當時的媒體稱為‘官場另類’,他在仕途中壹路走來,無時無刻不處在爭議的漩渦中,但又壹路升遷,從中***宿遷市委書記,到江蘇省副省長,到中***雲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2011年12月3日,又升任中***雲南省委副書記。
仇和以自己不留余地的套路,徹底攪動了昆明官場。有人打了個生動的比方:“昆明是壹個溫吞水、慢悠悠、與世無爭的城市,官員作風當然就更加‘懶、庸、散’。仇和像壹條快速遊動的‘鯰魚’,沖進昆明這個昏昏欲睡的沙丁魚池裏,放了幾把火,嚇得所有沙丁魚醒過來,變了個活法。”
這話語中雖然不乏溢美之意,但也反忖出他凡事不留余地、不計後果、高調行事的壹貫作風,雖然風光壹時,雖然風頭出盡,但到頭還是栽在自己的任性上。
因此說,做人還是低調些的好,學會凡事留有余地,行事謹慎,懂得克制,不求過頭過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與人方便,自己方便,這也算是壹種做人的境界了。
精選閱讀(二):
留有余地
李先生買了壹棟帶大院的房子,壹搬進去,就將那院子雜草野樹壹律清除,改種自己新買的花卉。某日原先的屋主來訪,進門大吃壹驚:“那株名貴的牡丹哪裏去了?”原來李先生竟然把牡丹當野草給鏟了。之後李先生又買了壹棟房子,院子裏更是雜亂,他卻按兵不動。果然,冬天以為是雜樹的植物,春天裏開了繁花;春天以為是野草的,夏天裏成了錦簇;半年都沒有什麽動靜的小樹,到秋天葉子紅了,在建築學上,有壹個特殊的名詞叫“伸縮縫”,意謂建築物之間彼此不能完全緊連壹體,務必在適當距離內留壹個伸縮的空間。橋梁、馬路、房屋等,乃至平地鋪設磚塊,都務必留有伸縮縫,以備空氣冷熱變化時結構體收縮膨脹的需要。
佛教講“空”,空不是沒有,空是妙用,正因有空間才能容納大家的存在。此刻的物品,不但講究留有伸縮縫,還要用金銀紅藍給伸縮縫加邊上色,以增其美麗。
人生在世,人我之間、人事之間、人物之間、人情之間、人心之間,都需要留個若即若離的空間;人際如果沒有伸縮的空間,往往容易關聯緊張,造成摩擦,產生裂痕。
但是,繃得太緊固然會膨脹裂開;如果過於疏離,彼此不即,也會漏洞百出。伸縮縫,就是在兩者之間要持續不即不離的適當距離,那才是安全之道。
海綿,正因有伸縮的功能,因此能含蓄超多的水分;烹煮菜瓜、菜頭,如果用快刀在表層劃上幾道切痕,醬油等佐料就容易滲入,能夠增加美味。宇宙虛空,靠其空間養育萬物;人體靠腸胃肌肉的伸縮,也能養其生命。人類對於物理學的伸縮原理之運用,能夠說巧思無窮,只是人情的伸縮就不容易完美了。所謂人情之間,能進能退、能得能合、能大能小、能有能無;能夠懂得留壹些適當的空間給人,是給自己方便,也是給人方便,這也是人我之間的伸縮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