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沈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註釋
①誰念句:意謂秋天到了,涼意襲人,獨自冷落,有誰再念起我呢?“誰”字指亡妻。
③被酒:中酒、酒醉。
④賭書句:李清照《金石錄後序》雲:“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葉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故雖處優患困窮而誌不屈。”此句以此典為喻說明往日與亡妻有著像李清照壹樣的美滿的夫妻生活。
譯文
秋風涼,落葉紛紛,對著窗子獨自冷落。對著夕陽思念往事。喝酒睡懶覺,賭書潑茶,當時只是平常事。孤獨寂寞之情如是,借懷念往事以排遣,但愈加孤獨。平常事已變成求之不得的夢想。
賞析
這是壹首悼亡之作。上片由問句起,接以黃葉、疏窗、殘陽之秋景的勾畫,由觸著景物而勾起沈思,氛圍已是孤寂淒清。下片寫沈思中所憶起的尋常往事,借用李清照夫妻和美的生活為喻,說明與亡妻往日的美滿恩愛。結句的“尋常”二字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尋常的往事不能再現,亡妻不可復生,心靈之創痛也永無平復之日。其中有懷戀,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悵,蘊藏了復雜的感情。
秦觀 浣溪沙《浣溪沙》
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
曉陰無賴似窮秋。
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
無邊絲雨細如愁,
寶簾閑掛小銀鉤。
註釋:
1、漠漠:像輕清寒壹樣的冷漠。
2、輕寒:陰天,有些冷。
3、曉陰:早晨天陰著。
4、無賴:詞人厭惡之語。
5、窮秋:秋天走到了盡頭。
6、淡煙流水:畫屏上輕煙淡淡,流水潺潺。
7、幽:意境悠遠。
8、自在:自由自在。
9、絲雨:細雨。
10、寶簾:綴著珠寶的簾子。
11、閑掛:很隨意地掛著。
翻譯:
在春寒料峭的天氣裏獨自登上小樓,
早上的天陰著好像是在深秋。
屋內畫屏上輕煙淡淡,流水潺潺。
天上自由自在飄飛的花瓣輕得好象夜裏的美夢,
天空中飄灑的雨絲細得好像心中的憂愁。
走回室內,隨意用小銀鉤把簾子掛起。
賞析:
此詞描寫了壹幅晚春拂曉清寒景象。上片以總攝方式寫曉陰窮秋的景象。漠漠形容清晨時煙霧絲雨、柳絮飛花交織成的淡淡迷蒙的畫面。曉陰無賴乃樓中人發出的怨惱:真是無奈呀!清晨陰冷竟像深秋,暗示出時節正當寒食清明之際。淡煙寫樓中人在曉陰輕寒中突然發現眼前景物之美:白蒙蒙的淡淡煙霧,清潺潺流淌的碧水像壹幅清幽、淡逸的畫境。下片承畫屏幽而選取飛花絲雨富有動態性的細節意象精描細繪畫境之清幽與樓中人似夢如怨的情懷。自在乃形容柳絮與落紅順其自然地飄然而落,倏忽而去,有如縹緲的春夢壹樣輕柔、空盈。最後以閑掛二字透出樓中人的空虛、閑寂的神情與心緒,與前面的景物描寫融成壹片。這首詞以清麗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壹位相思女子的精小的樓閣和她閑淡的精神世界,這兩者全容納在寥寥三十幾字的小令之中,卻作得仿佛壹件精美玲瓏的藝術盆景,令人久久欣賞把玩。
浣溪沙·端午蘇軾 浣溪沙端午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壹千年。
譯文及註釋
1、碧紈:綠色薄綢。
2、芳蘭:芳香的蘭花,這裏指婦女。
3、流香漲膩:指女子梳洗時,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隨水流入河中。杜牧《阿房宮賦》:棄脂水也。
4、這句指婦女們在發髻上掛著祛邪驅鬼、保佑平安的符錄。
賞析
端午(農歷五月初五),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本名端五。《太平禦覽》卷31引《風土記》:仲夏端午、端、初也。亦名端午、重五、重午。民間有端午吃粽子、賽龍舟、吊屈原等風俗。
本篇描寫婦女歡度端午佳節的情景。上篇描述她們節日前進行的各種準備,下篇刻畫她們按照民間風俗,彩線纏玉臂,小符掛雲鬟,互致節日的祝賀。
蘇軾 浣溪沙·菊節
《浣溪沙菊節》
作者:蘇軾
原文:
縹緲危樓紫翠間,良辰樂事古難全。
感時懷舊獨淒然。
璧月瓊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
不知來歲與誰看。
翻譯:
高高的樓臺矗立在雲霧繚繞的層巒疊嶂間,
從古到今,
美好的時辰與賞心的樂事總是難以兩全。
我獨自壹人感傷時間的流逝,
懷念舊日風光,不禁心下淒涼。
明亮如壁玉的月,秀美如珍寶的花枝,
全都與我壹樣空自寂寥。
菊花與人的音容笑貌也都年年如是,
徒留感傷,
不知明年是誰與我賞這滿眼風月,
壹地黃花啊!
賞析: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壹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壹;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壹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壹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的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他認為作文應達到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推官書》)的藝術境界。蘇軾散文著述宏富,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三家並稱。文章風格平易流暢,豪放自如。
釋德洪《跋東坡(左忄(xīn)右允)池錄》說:其文渙然如水之質,漫衍浩蕩,則其波亦自然成文。蘇軾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