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因泉而得名,她北依秦嶺、南枕巴山,所以植被覆蓋率很高,又因漢江穿城而過,所以空氣也比較濕潤,我自己去了五六次石泉,除了感嘆這裏的 美食 ,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這裏宜居的環境,不知道去過的朋友有沒有這種想法,退休後來這裏養老吧!
西安去石泉走哪條路呢?我去了幾次分別走了三條路,各有利弊,大家如果為了吃而去,直接導航石泉 體育 場,為什麽導航這裏呢,因為石泉停車很不方便,路邊隨便停車容易挨條子,所以我們導航 體育 場,把車放在它的地下停車場裏,而且這兒緊挨石泉老街,很方便。走高速有兩條線路,分別是西康和西漢。西漢高速距離短,收費少,但是到了兩河口就要下高速,再走幾十公裏的低速才能到石泉;西康高速距離長,收費多,但是可以直接到石泉口下高速,相對安全;如果想欣賞沿途的風景可以全程走低速,從灃峪口進,沿著國道210壹直走,沿途欣賞秦嶺美景,但是耗時久,約5個小時左右。(我親自開車計算過時間)
個人建議周五下班簡單吃過飯就去石泉,晚上十點半左右到達,然後入住,為什麽晚上趕到呢,目的就是第二天壹早可以切身的體驗壹下石泉人的生活。了解壹座城市,就要從它的農貿市場開始,石泉的桃園農貿市場確實讓我很驚訝,規模大、菜品豐富、最重要的是新鮮而且幾乎是凈菜,給大家上圖看壹看。
怎麽樣?這些菜是不是激起妳的購買欲望了,真正會玩的人,早上壹定要到這個市場轉壹轉,順便購買壹些陜南特有的幹菜、新鮮菜、臘味等等。
趕在8點前逛完桃園早市,我們再去石泉老街(步行8分鐘),為什麽來這兒呢,因為在老街上有兩家特色的早餐。首先我們先找到水晶包子,為什麽叫水晶包子,就是皮薄餡足,個頭大,關鍵是水煎包的做法
到水泉了,不用猶豫,豆腐粉條餡的必須要嘗壹嘗,四季豆的也得來壹個,兩個就夠
大姐包的包子雖然樣子不好看,但是側面也反映了裏邊餡足
這個水晶包據說已經開了十幾年,在當地口碑不錯,店面不大,早上要排隊
他家水煎包,跟河南水煎包的區別我認為有兩點:壹是個頭大的多;二是皮薄餡多,口感外焦脆,裏邊餡鮮美,大家如果想在店裏吃可以要碗豆漿,我建議大家買幾個帶走,在他家不遠有個小吃店,他家的苞谷糊兜要嘗嘗,也是石泉的特色,來介紹壹下
苞谷糊兜,我理解的就是關中的苞谷榛子,只不過是再粘稠壹點,配上兩個金黃的水晶包子,滿滿的食欲
其實他家的苞谷糊兜還配壹盤小菜,主要是漿水菜和蘿蔔幹,正確的吃飯就是夾壹筷子鹹菜放到糊兜表面,然後再用筷子夾著糊兜吃,有點類似關中攪團的吃法
鼓氣饃,石泉當地人的吃法是配著塌辣子或者豆腐乳,這個塌辣子和豆腐乳都是當地農家制作,跟我們市面上看到的豆腐乳區別挺大,而且也算是當地特產,配著米飯或者用豆腐乳蒸臘肉都不錯。另外,石泉的羊肉泡也是用的鼓氣饃,鼓氣饃吃起來比較有嚼勁,所以不會泡噥,對羊肉泡感興趣的也可以嘗嘗石泉當地的羊肉泡,我就不再做詳細介紹
到石泉吃 美食 我覺得兩樣硬菜必須要嘗壹下,壹個是辣子雞,另外壹個就是石鍋魚(還有烤魚),中午我推薦開縣城邊上210國道旁的巧媳婦農家樂,去他家不僅可以吃到地道的石泉菜,最重要的是能吃到他家的招牌菜--古堰辣子雞,石泉的辣子雞跟其他的地方還真不壹樣
看到圖片是不是流口水了,正宗的石泉辣子雞要選用散養土雞,用土竈柴火鐵鍋來爆炒,這樣肉幹肉香而且緊實,裏邊的配菜也是經典,選用陜南的幹菜,比如幹土豆片、幹豇豆等,裏邊還可以放魔芋、粉條等,配著洋芋鍋巴米飯,這滋味真是太享受了,用語言來形容它真的是蒼白無力,您還是親自去嘗嘗吧
其實石泉的很多飲食習慣跟四川比較像,所以我在懷疑這石鍋魚是不是四川重慶流傳過來的。他家石鍋魚活魚現殺,湯底麻辣鮮香,店家搭配的剁椒辣子壹絕,當地人其實喜歡吃花蓮,缺點就是刺多,但是說句實話我不愛吃黑魚和江團,壹個肉緊壹個肉肥,不喜歡花蓮的可以嘗嘗黃辣丁也不錯,飯點排隊壹小時是常事,自己安排好時間
說句實在話,相比石鍋魚我更喜歡石泉的烤魚,老街上有兩家佳娃子烤魚,壹個大店壹個小店,至於兩家什麽關系我不清楚,但是兩家我都吃過,味道壹樣,他家烤魚先烤入味,然後放入盤中,倒入秘制紅油麻辣湯料,裏邊再放入壹些墊菜就上桌了,桌上有電磁爐壹直再加熱,越住越入味,尤其是烤的焦焦的魚皮,吃起來香辣可口,而且魚肉也很入味
他家另外壹道必點菜就是爆鴨掌,這是我第壹次去石泉,當地朋友給我推薦的,而且叮囑了幾次讓我壹定點這道菜,確實驚艷。鴨掌應該是提前鹵制過,然後再用青紅辣椒花椒等爆炒,鴨掌入口脫骨唇齒留香,越吃越上癮。如果您在老街上看到賣麻辣燙的可以打包壹份,帶到這裏來品嘗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