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中西美食

中西美食

壹、意大利面(美食來源:意大利)

意大利面又稱之為意粉,是西餐品種中國人最容易接受的。因為作為意大利面的法定原料的杜蘭小麥是最硬質的小麥品種,具有高密度、高蛋白質、高筋度等特點,所以其制成的意大利面通體呈黃色,耐煮、口感好。正宗的原料是意大利面具有上好口感的重要條件。而且久煮不糊也是其最大特色之壹。除了普通的直身粉外還有螺絲型的、彎管型的、蝴蝶型的、貝殼型的林林總總數百種。壹般情況下,意大利面醬分為紅醬(Tomato Sauce)、青醬(Pesto Sauce),白醬(Cream Sauce)和黑醬(Squid-Ink Sauce)。紅醬是主要以番茄為主制成的醬汁,目前是見得最多的;青醬以羅勒、松子粒、橄欖油等制成的醬汁,其口味較為特殊與濃郁;白醬以無鹽奶油為主制成的醬汁,主要用於焗面、千層面及海鮮類的意大利面;黑醬是以墨魚汁所制成的醬汁,其主要佐於墨魚等海鮮意大利面。

關於意大利面條的起源,有說是源自古羅馬,餓國人人,也有的說是由馬可·波羅從中國經由西西裏島傳至整個歐洲的講法。意大利面的世界就像是千變萬化的萬花筒,數量種類之多據說至少有500種,再配上醬汁的組合變化,可做出上千種的意大利面料理!最早的意大利面約成型於公元13至14世紀,跟現在我們所吃的意大利面最像。到文藝復興時期後,意大利面的種類和醬汁也隨著藝術逐漸豐富起來。在意大利有超過130種不同形狀的幹面,例如常見的字母面(Alphabets)、通心粉(Macaroni,短於4CM才叫通心粉哦,大了就是另外的種類了)、天使面(Angel Hair, Capellini ,細長如發絲,意大利人親切地稱之“天使的發絲”)、大通心面(Manicotti,也加袖筒面,直徑很大,內部可填充餡料)、蝴蝶結面(Butterflies)等等。

二、鵝肝醬(美食來源:法國)

鵝肝醬的取材可謂是不夠人道,也被營養學家稱為不健康食品,但都絲毫無損於這壹美食依然風靡全球。不過口感偏於清淡的國人恐怕大都難於接收了。

鵝肝醬的主要材料肥肝的原產地以法國的西南部地區為主(大約在波爾多市壹帶),飼養者采用特別的鴨鵝品種。由於當地也出產法國美食的另壹個至高無上的調味料:松露,或稱塊菇,肥肝中有時會加入這種法國的“黑寶”(這也就是為什麽肥肝中間有時會出現壹個小的方形黑點)。

口感方面,鵝肝醬口感細致綿密、豐美多汁的,有滑膩且入口即化的感覺,這是它之所以受美食家贊不絕口的原因。而鴨肝的口感就不如鵝肝的細嫩精致,但比較濃郁的風味中帶有壹些田園氣息,加上價格的平民化,使得鴨肝也擁有相當的喜好者。在享用鵝肝醬時若有法國波爾多Sauternes區的貴腐型甜白酒相左,那就更是絕配了。

三、德國香腸(美食來源:德國)

提起德國美食,不能不提起德國香腸,德國人喜歡肉食,尤其喜歡吃香腸。他們制作的香腸有1500種以上,許多種類風行世界,像以地名命名的"黑森林火腿",可以切得跟紙壹樣薄,味道奇香無比。德國的國菜就是在酸卷心菜上鋪滿各式香腸,有時用壹整只豬後腿代替香腸和火腿,那燒得熟爛的壹整只豬腿,德國人可以面不改色地壹個人幹掉它。

事實上德國菜以酸、鹹口味為主,調味較為濃重。烹飪方法以烤、燜、串燒、燴為主。藍格的桌布上擺著壹筐面包,客人在等待中可以慢慢享用,德國面包很有咬勁,牙齒好的人才能品嘗出味道。德式的湯壹般比較濃厚,喜歡把原料打碎在湯裏,這大概與當地天寒地凍的氣候有關。據說德國人生性比較儉樸,水煮香腸,壹鍋濃濃的馬鈴薯豆子湯,加上有名的腌制酸菜和面包,壹頓飯便打發了。

此外,德國美食還有著名的德式清豆湯、德式生魚片、德式烤雜肉、德式肉腸、酸菜、德式蘋果酥、煎甜餅等。

四、壽司(美食來源:日本)

說過德意法三個美食大國,再說說我們的鄰國日本。

壽司(SUSI)或稱(sushi)是日本人最喜愛的傳統食物之壹,日本人常說“有魚的地方就有壽司”,這種食物據說來源於亞熱帶地區,那兒的人發現,如果將煮熟的米飯放進幹凈的魚膛內,積在壇中埋入地下,便可長期保存,而且食物還會由於發酵而產生壹種微酸的鮮味,這也就是壽司的原型。 壽司雖然是日本食品,但原本來自中國。壽司亦作「鮨」,這個字首先出現於公元前3至4世紀的中國辭典《爾雅.釋器》,其中記載「肉謂之羹,魚謂之鮨。」意指肉醬叫羹(也叫醢,hǎi,ㄏㄞˇ),而攪碎的魚肉叫鮨(qí,ㄑ-ˊ)。

現在日式料理中壽司的種類可以說不可勝數了。例如:卷壽司(maki-zushi)、太卷(futo-maki)、細卷(hoso-maki)、押壽司(oshi-zushi)、稻荷壽司(inari-zushi)等等。制作時,把新鮮的海膽黃、鮑魚、牡丹蝦、扇貝、鮭魚籽、鱈魚魚白、金槍魚、三文魚等海鮮切成片放在雪白香糯的飯團上,壹揉壹捏之後再抹上鮮綠的芥末醬,最後放到古色古香的瓷盤中……如此的色彩組合,是真正的“秀色可餐”。吃壽司,講究的是食用的完整,就是整塊壽司要壹口吃下,唯其如此,飯香與生魚片的香味才能完全相融,將齒頰間填得滿滿,不留壹絲縫隙,那濃香的滋味無處可逃,在口中久久徘徊,壹波三折。

壽司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海道、青森縣的鮭魚壽司,鮭魚壽司是將新鮮的生鮭魚(即三文魚)片與蘿蔔壹起加飯和曲漬制成。另外還有秋田縣的鰰魚壽司,千葉縣的沙丁魚壽司等等。

五、叫花雞(美味來源:中國江蘇常熟)

中國的食文化可謂博大精深,不可壹壹列舉。就說兩道筆者比較喜歡的菜式。

叫花雞也有稱富貴雞的。叫花雞各地都有做的,不過原料相去甚遠,口感上也有所區別。其中以江蘇常熟的叫花雞最為聞名。

常熟叫化雞采用當地特產—鹿苑三黃雞為原料,此雞肥大鮮嫩,以每只1700克左右的為最佳。將雞宰殺幹凈後,經腌制入味、包裹塗油、上火烘烤等工序。其制法與周代“八珍”之壹的“炮豚”相似,“炮豚”就是用粘土把乳豬包裹起,加以燒烤,然後再進壹步加工而成的菜。在食此菜時,打開泥殼,滿屋飄香,入口酥爛肥嫩,風味獨特。若配蔥白,甜面醬進食,口味更佳。它常熟地區傳統名菜,也是蘇州三雞之壹。

關於叫花雞還有兩個有名的典故。相傳,很早以前,有壹個叫花子,沿途討飯流落到常熟縣(今常熟市)的壹個村莊。壹日,他偶然得來壹只雞,欲宰殺煮食,可既無炊具,又沒調料。他來到虞山腳下,將雞殺死後去掉內臟,帶毛塗上黃泥、柴草,把塗好的雞置火中煨烤,待泥幹雞熟,剝去泥殼,雞毛也隨泥殼脫去,露出了的雞肉。約100多年以前,常熟縣城西北虞山勝地的“山景園”菜館根據這個傳說,去粗取精,精工效法創制此雞。另外,傳說當年乾隆皇帝微服出訪江南,不小心流落荒野。有壹個叫花子看他可憐,便把自認為美食的“叫化雞”送給他吃。乾隆困餓交加,自然覺得這雞異常好吃。吃畢,便問其名,叫化頭不好意思說這雞叫“叫花雞”,就胡吹這雞叫“富貴雞”。乾隆對這雞贊不絕口。叫花子事後才知道這個流浪漢就是當今皇上。這“叫花雞”也因為皇上的金口壹開,成了“富貴雞”。流傳至今,也成了壹道登上大雅之堂的名菜。

六、西湖醋魚(美味來源:中國杭州)

西湖醋魚顧名思義是以西湖草魚為原料的壹道江浙名菜,也是杭州傳統風味名菜。

這個菜的特點是不用油,只用白開水加調料,魚肉以斷生為度,講究食其鮮嫩和本味。烹制時火候要求非常嚴格,僅能用三四分鐘燒得恰到好處。胸鰭豎起,魚肉嫩美,帶有蟹味,肉滋別具特色。當然西湖醋魚烹制手法各有不同,味道也略有差異,不過都脫不了壹個“鮮”字。

西湖醋魚的年代可追溯到宋朝,可謂是歷史悠久。相傳古時有宋姓兄弟兩人,滿腹文章,很有學問,隱居在西湖以打魚為生。當地惡棍趙大官人有壹次遊湖,路遇壹個在湖邊浣紗的婦女,見其美姿動人,就想霸占。派人壹打聽,原來這個婦女是宋兄之妻,就施用陰謀手段,害死了宋兄。惡勢力的侵害,使宋家叔嫂非常激憤,兩人壹起上官府告狀,企求伸張正氣,使惡棍受到懲罰。他們哪知道,當時的官府是同惡勢力壹個鼻孔出氣的,不但沒受理他們的控訴,反而壹頓棒打,把他們趕出了官府。回家後,宋嫂要宋弟趕快收拾行裝外逃,以免惡棍跟蹤前來報復。臨行前,嫂嫂燒了壹碗魚,加糖加醋,燒法奇特。宋弟問嫂嫂:今天魚怎麽燒得這個樣子?嫂嫂說:魚有甜有酸,我是想讓妳這次外出,千萬不要忘記妳哥哥是怎麽死的,妳的生活若甜,不要忘記老百姓受欺淩的辛酸之外,不要忘記妳嫂嫂飲恨的辛酸。弟弟聽了很是激動,吃了魚,牢記嫂嫂的心意而去,後來,宋弟取得了功名回到杭州,報了殺兄之仇,把那個惡棍懲辦了。可這時宋嫂已經逃遁而走,壹直查找不到。有壹次,宋弟出去赴宴,宴間吃到壹道菜,味道就是他離家時嫂嫂燒的那樣,連忙追問是誰燒的,才知道正是他嫂嫂的傑作。原來,從他走後,嫂嫂為了避免惡棍來糾纏,隱名埋姓,躲入官家做廚工。宋弟找到了嫂嫂很是高興,就辭了官職,把嫂嫂接回了家,重新過起捕魚為生的漁家生活。後又問古代有人吃了這道菜,詩興大發,在菜館墻壁上寫了壹首詩:"裙屐聯翩買醉來,綠陽影裏上樓臺,門前多少遊湖艇,半自三潭印月回。何必歸尋張翰鱸(譽西湖醋魚勝過味美適口的松江鱸魚),魚美風味說西湖,虧君有此調和手,識得當年宋嫂無。"詩的最後壹句,指的就是"西湖醋魚"創制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