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成都好吃的東東?

成都好吃的東東?

那哪是壹個“多”字可以形容!

“龍抄手”:皮薄餡嫩,爽滑鮮香,湯濃色白,為蓉城小吃的佼佼者。龍抄手的得名並非老板姓龍,而是當初三個夥計在“濃花茶園”商議開抄手店,取“濃”的諧音“龍”為名,也寓有“龍騰虎躍”、生意興“隆”之意。“抄手”是四川人對餛沌的特殊叫法,抄手的得名,大概是因為包制時要將面皮的兩頭抄攏,故而得名。成都的“龍抄手”1941年開設於成都的悅來場,上個世紀50年代初遷往新集場,60年代後又遷至春熙路南段至今,迄今已有60余年的歷史了。

“賴湯圓”:迄今已有百年歷史。老板賴源鑫從1894年起就在成都沿街煮賣湯圓,他制作的湯圓煮時不爛皮、不露餡、不渾湯,吃時不粘筷、不粘牙、不膩口,滋潤香甜,爽滑軟糯,成為成都最負盛名的小吃。現在的賴湯圓,保持了老字號名優小吃的質量,其色滑潔白,皮粑綿糯,甜香油重,營養豐富。

吃的時候再配上花生醬,我已經在流口水了~

“鐘水餃”:相傳鐘水餃創制於1893年,由名叫鐘燮森的小販經營,後設店於荔枝巷。因為其調味重紅油,故又被稱為“荔枝巷紅油水餃”。鐘水餃絕在選料,妙在調味。紅油是選用成都“二筋條”紅辣椒面,用菜油煉制而成;醬油采用特制的復制醬油,再加以蒜泥汁水、芝麻油等多種調料,巧配妙合而成。香味濃郁的調料,紅亮色澤,與飽滿餡心的清鮮味相配搭,形成多滋多味的風格。

鐘水餃1990年獲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成都市名小吃”的稱號。鐘水餃現在的店址在提督街7號,西玉龍街146號設有分店。

“擔擔面”:擔擔面是著名的成都小吃。用面粉搟制成面條,煮熟,舀上炒制的豬肉末而成。成菜面條細薄,鹵汁酥香,鹹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廣為流傳,常作為筵席點心。

千萬註意,如果妳吃的是有湯的話,那就被騙了

“旋子涼粉”:川北涼粉,也叫做旋子涼粉,因為是用旋子打出來的,是以擔子挑著走街串巷的賣的。

川北涼粉:清朝末年創立於南充。創始人謝天祿在南充渡口搭棚賣涼粉,其涼粉細嫩清爽,佐料香辣味濃,逐漸賣出了名氣,謝家便世代相傳專賣涼粉,後正式辦起川北涼粉店。現已流傳全省,成為著名小吃。

“酸辣豆花”:酸辣豆花是四川成都、樂山等地有名的地方小吃。豆花在從前多以攤擔形式經營,普遍流行於城市和農村,是壹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小吃。酸辣豆花口味酸辣鹹鮮,豆花細嫩,配料酥香,味濃滾燙,別有風味。

“夫妻肺片”:早在清朝末年,成都街頭巷尾便有許多挑擔、提籃叫賣涼拌肺片的小販。用牛雜碎邊角料特別是牛肺成本低,經精加工、鹵煮後,切成片,佐以醬油、紅油、辣椒、花椒面、芝麻面等拌食,風味別致,價廉物美,特別受到拉黃包車、腳夫和窮苦學生們的喜食。20世紀30年代在四川成都有壹對擺小攤的夫婦,男叫郭朝華,女叫張田政,因制作的涼拌肺片精細講究,顏色金紅發亮,麻辣鮮香,風味獨特,加之他夫婦倆配合默契、和諧,壹個制作,壹個出售,小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壹時顧客雲集,供不應求。有那常來品嘗他們夫妻制作肺片的頑皮學生,用紙條寫上“夫妻肺片”字樣,悄悄貼在他夫妻倆的背上或小擔上,也有人大聲吃喝,“夫妻肺片,夫妻肺片……”。壹天,有位客商品嘗過郭氏夫妻制作的肺片,贊嘆不已,送上壹個金字牌匾,上書“夫妻肺片”四個大字。從此“夫妻肺片”這壹小吃更有名了。

“韓包子”:成都名小吃韓包子從創業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了。1914年溫江人韓玉隆在成都南打金街開設“玉隆園面食店”,因其包子的味道格外鮮美而在美名原揚。

韓玉隆辭世後,其子韓文華接替經營。他在包子的做法上不斷探索、實踐,創制出“南蝦包子”、“火腿包子”、“鮮肉包子”等品種,在成都飲食行道壹炮打響,名聲不脛而走。後來韓文華幹脆專營包子,並將其店名更換為“韓包子”,生意越做越紅火。從解放前至今,韓包子在成都、四川乃至全國壹直享有經久不衰的聲譽。壹位外地遊客曾在留言簿上寫道:“北有狗不理,南有韓包子,韓包子物美價更廉。”由於用料考究,制作精心,韓包子具有皮薄色白、花紋清晰、餡心細嫩、松軟化渣、鮮香可口等特點,色、香、味形俱佳。 現在,韓包子在挖掘傳統包子制作技藝的基礎之上又創制了不同口味的包子新品種,***有叉燒、芽菜、火腿、鮮肉、三鮮、香菇、口蘑、附油等8種,另外還有韓包子系列套餐供應。

“鹵肉鍋魁”:老隍城傳統鍋魁總店經營的鍋魁品味多樣,風味獨特,雞片鍋魁、牛肉鍋魁、蒸肉鍋魁、肺片鍋魁、素菜鍋魁都是其特色品種,另外,老隍城傳統鍋魁總店的牛尾湯也很有特色。雖然老隍城經營的是傳統小吃,但它透明的餐桌、白色的壁紙,清清爽爽,頗為時尚.

“肥腸粉”:青石橋肥腸粉”是壹種歷史悠久、風味獨特的“成都名小吃”,具有 “ 香、辣、鮮兼備,色、香、味俱全 ” 的風味特點,讓人壹吃難忘,又久吃不厭。它非常適宜於上班族和生活節奏較快人群的早餐、中餐消費,也是流動人口在外就餐的理想選擇。

“火鍋”:由重慶傳到成都後,風格和內容又得到進壹步的豐富和發展。成都火鍋,火源清潔,底料配方多樣,口味由單壹的麻辣味演化出鴛鴦火鍋,三味、四味火鍋,以及具有滋補功能的藥膳火鍋、魚頭火鍋等。最近幾年,又在火鍋的基礎上派生了“串串香”。“串串香”經濟、方便,也受到成都百姓的歡迎。

A 譚魚頭 註重創新,針對不同地區的口味和飲食習慣,推出了紅蕃鍋、三鮮鍋、滋補鍋、野生菌王鍋和各種鴛鴦鍋底,再加上特色涼鹵和四川風味小吃,深受全國乃至外國食客喜愛。作為成都特色火鍋的知名代表,“譚魚頭”短短幾年時間就在全國刮起“美食旋風”,百余家連鎖店遍布中國穴含香港、臺灣雪50多個大中城市。

B 川江號子另類酷鍋 川江號子將時尚元素與火鍋有機地結合在壹起,給火鍋帶來了壹種嶄新的性格和面貌。色彩強烈而單純的環境,金屬與皮革冷暖硬軟的質感對比,乃至其絕對另類的平面設計,無不酷酷地時尚著。而其核心產品“絕代雙椒”火鍋在全國大賽上壹出手,便攜總分第壹的“中華名火鍋”之號而歸,似乎是小李飛刀才有的酷意。語不驚人死不休,川江號子似以尋覓絕佳詩句的方式在做火鍋,“蓄水135”、“川江號子饕餮會”、“川江赤膊會”———壹連串別出心裁的促銷活動如壹個個的另類標記,把這種酷意推向極至。

C 三只耳:再創排隊奇跡 三只耳為何如此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其董事長聶誌偉總結了三條:壹是香味獨特,尤其是它的花椒的香味,讓人胃口大開,難以忘懷!二是魚鮮肉嫩,三只耳冷鍋魚所用的魚全部是現吃現殺,而且火候的掌握要恰到好處,所以,它做出的魚又白又嫩,十分爽口;三是地方小吃別具壹格,三只耳不僅魚好吃,它的地方小吃也是壹絕,尤其是來自宜賓的黃粑、船兒粑、煙熏鹵拼等小吃,會讓妳吃不夠。

D 曾實記泥鰍之王

蓉城男女對泥鰍的厚愛,大多緣於曾實記泥鰍王對泥鰍的傾情演繹:將平凡的泥鰍演繹出十數種味型、上百款菜品,其全國首創的三大美食———去骨冷鍋泥鰍(火鍋)、缽缽幹鍋泥鰍(中餐)和泥鰍全宴,絕對是妳前所未見、前所未聞的美味佳肴。

在成都華興街三倒拐和府南新區同盛路開了兩個分店的曾實記泥鰍王,精心挑選營養價值極高的“水中人參”———野生土泥鰍,去骨炒制後冷鍋上桌,備有紅味爆香、紅味家香、白味滋補、白味潤顏四種味型。其紅味爆香泥鰍火鍋底料選用大山裏面無汙染的泡海椒,輔以質量上乘的花椒和少量中藥材,與祖傳秘制老料相結合,鍋底還有貴州高山筒筍、黃瓜條、炸豆腐等配菜,湯色鮮亮均勻,湯鮮柔嫩,泥鰍入口爽滑細膩,香辣宜口,不悶不膩;其白味滋補泥鰍火鍋制作時不加胡椒、味精等任何燥性調料,但食之無壹絲半點土腥味,鍋中加有雲南針筍、滋補藥材和壹些綠色蔬菜,湯白如奶,醇厚豐美。

E 賴皮魚:味道不賴連鎖四方

賴皮魚是壹個小店,但賴皮魚卻走出了壹個“小店掙大錢”的模式,而賴皮魚的美味也通過這種模式,傳遍四面八方。賴皮魚味美,首先在於它選用了無刺的魚類,吃賴皮魚妳不會為刺而發愁,老人小孩都可以敞開胃口吃;二是賴皮魚的鍋底味道獨特,濃烈而不燥辣,越吃越香,吃過常常會讓人大呼過癮!2002年,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張世堯慕名品嘗後,也對其味道贊不絕口。

還有什麽“劉壹手” “蜀香園” 都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