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雀是鳥類中的歌唱家,叫聲活潑悅耳,象征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的向往。
書中的那些少年,雖然也經歷了成長過程中的煩惱,還有面對戰爭的沈重與痛苦,但他們向往美好自由的心靈,永遠不會被磨滅。不正像雲雀壹般,令人喜愛與憐惜嗎?
該書是英國作家希拉瑞·麥凱所著的壹本兒童小說,文字清澈而溫暖,不但適合孩子閱讀,同樣也感動著每壹個成年讀者。
在20世紀初期,壹個叫克拉蕊的女孩出生在英國壹所簡陋的石房子裏。然而,她的母親卻在她出生才三天,就因為重度貧血而去世。
這似乎註定了克拉蕊壹生下來就很不幸的命運。她的父親,整日忙於工作,對孩子十分疏離。克拉蕊還有壹個年長她三歲的哥哥彼得,小時候脾氣很是暴躁,對妹妹壹度非常嫌棄。
遠在康沃爾的奶奶,不得不前來照料兄妹倆,而讓另壹個孫子魯伯特住進寄宿學校(魯伯特的父母在他小時候就拋棄了他,遠赴印度)。當克拉蕊長到三歲時,奶奶便迫不及待地回了老家,她和哥哥只能在保姆粗糙的照料下成長。
假如妳認為,生活在這樣環境下的克拉蕊,性格會因此變得陰郁而孤獨,那就錯了。盡管物質條件並不富足,也缺乏父母的關愛,克拉蕊仍然活成了自帶光環的小太陽,熱情活潑,正如媽媽去世前給她取的名字壹樣,純凈而明亮。
她會在畫畫時哼歌,下樓時輕盈地蹦蹦跳跳,走路時停下來跟貓咪和馬兒說話,她也從來不會被彼得的壞脾氣嚇到。這樣的女孩兒,無疑是熱愛生活的。她的天生樂觀,也感染著周遭的人。
童年裏最快樂的,當屬在康沃爾爺爺奶奶家度過的每個夏天。書中如此寫道:“夏天是閃閃發光的快樂。夏天是從天空中撒下來的貓眼石、黃水晶、天青石、鉆石。夏天就是康沃爾”。這樣的文字,讓人不覺也深深陶醉。
康沃爾有翠綠的大海,白色的海鷗,色彩斑斕的曠野,以及草地上疾跑的兔子,還有奶奶廚房裏無數自制的美食。
生活裏有太多的困苦,但生活中同時也有許多小確幸。這點點滴滴的美好,需要壹顆熱愛生活的心才能發現。樂觀豁達的人,即使身處陰溝,也能感受到星空的璀璨。
壹出生就失去了母親溫暖懷抱的撫慰,這實屬悲催。但同時,克拉蕊和哥哥也得到了不少關愛。
好心的鄰居範恩小姐時常過來幫忙。她給兄妹倆手織的圍巾,雖然有些紮脖子,但更多的是溫暖。看到克拉蕊的裙子破了,她又不由分說地用格子呢給她做了壹條新的,盡管顏色不討人喜歡,穿起來也不怎麽合身,但她已經盡力了。
也是在範恩小姐的建議下,年幼的克拉蕊被送進了女童學校。教室在壹座又陡又破的房子的頂樓,燈光昏暗,取暖用的煤爐冒出的煙令人窒息,但那畢竟是克拉蕊啟蒙教育的開始。
摩根太太,是眾多走馬燈似地跳槽的保姆中留下時間最長的壹個。她做的飯菜並不十分美味,對兄妹倆的照顧也不是十分細微,但她卻與他們相處得很融洽,如家人般親切隨便。
她讓克拉蕊了解到,世界上大多數的父親都是粗放型的,相對而言,克拉蕊的父親其實已經夠紳士了,因而心無怨恨。最重要的,她讓克拉蕊樹立了這樣的意識:女孩子同樣什麽都能做,關鍵是要抓住機會。這在20世紀初普遍重男輕女的時代,無疑是對小女孩最好的激勵。
父親雖然不茍言笑,但在兄妹倆動身前去康沃爾時,卻給了克拉蕊壹個英鎊的金幣作為生日禮物,這讓克拉蕊激動不已。之前她總覺得,是因為自己的出生,才導致了母親的去世,因此,小小年紀內心便承載了太多的內疚,似乎自己是多余的。在得到父親的禮物時,她恍然明白:即便父親表面上裝得從來不在意他們,但他的內心,又何嘗不疼愛著他們?只不過,生活太多的苦難,磨平了這個男人表面的柔情罷了。
這個世界無論怎樣糟糕,總有人在默默地愛著妳。
小時候,彼得時常強迫克拉蕊替自己做作業,也不管她還沒到上學年齡。這無形中養成了克拉蕊的自學能力,讓她很小就知道了要從厚厚的百科全書中尋找答案。
有壹天,彼得帶來了壹本書,上面有金色的環形圖案,那是有關彗星的知識。克拉蕊還從沒見過這麽漂亮和新奇的東西,年幼的心中,仿佛打開了窺探未知世界的壹扇窗。她暗暗發誓,長大了也要寫壹本這樣的書(後來,她果然做到了)。
哥哥彼得非常聰明,中學畢業典禮時,八次登上領獎臺。同時,他得到了牛津大學遞來的橄欖枝,而且還是擁有獎學金的那種。受哥哥的影響,去牛津上學也成了克拉蕊的夢想。在有機會去了這所世界頂尖的大學參觀後,讓她更堅定了信念。最終,夢想成真,克拉蕊也從牛津碩士畢業,並從事了自己所熱愛的教師職業。
對知識的渴求,猶如壹顆種子,只要遇到合適的土壤,就能悄悄地萌發。所以,在教育的問題上,做父母的不需要橫加幹預,只要根據孩子們的興趣給予適當的引導,就夠了。
童年時,善良而不羈的堂哥魯伯特在克拉蕊眼裏,就是夏天的中心、水面的光芒、風中的暖意、蜜蜂嗡嗡的曠野裏那首歡迎回家的歌。
雖然魯伯特也是在沒有父母的環境下長大,卻在寄宿學校裏被培養得非常自信和優秀。他能講好聽的故事,搞笑的笑話,同時還是網球高手。最暖心的是,他總能給克拉蕊鼓勵和肯定。
這些少年在康沃爾度過的每壹個美好的夏天,足以令他們終生留戀和回味。可惜,時光不可能永遠停留,少年們也要不停地長大。
魯伯特長大後參了軍,在戰場上經歷過血與火的洗禮,曾經與死神擦肩而過。當他失蹤時,家人和朋友們的擔心與關切不難想象。好在,他活了下來。
但同時,骨頭男孩西蒙就沒那麽幸運。那個瘦高、敏感而細膩的男孩,因為戰爭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青春像壹朵靚麗的花,還沒盛放就已經雕零。又怎能不令人扼腕嘆息呢?
但無論歡笑還是淚水,這些都是成長的壹部分。經歷過苦痛,才更懂得生命的珍貴與美好。在失去的同時,也能收獲到更多。生命就是壹條長長的河流,奔騰著、跳躍著,壹路向前。
雖然這只是壹本小說,故事的背景也是處於壹百多年前壹戰時期的英國,但書中的人物形象是那麽鮮活而生動,仿若我們身邊的孩子。只要懷揣愛和夢想,終能到達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