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非遺的美食制作技藝有:南雄釀豆腐、桂林米粉、敘府糟蛋、顓橋桶蒸糕、浦東老八樣。
1、南雄釀豆腐
南雄釀豆腐是南雄市特有的壹種客家美食,是最具代表性的客家菜肴之壹,釀豆腐的制作過程十分講究。將炒好的原料精心釀入油豆腐,放入有蘿蔔墊底的瓦煲中,加水煮30分鐘後即可食用。
釀豆腐包含各種美味食材,香芋、蘿蔔、臘肉、蝦米等等,都溶合在壹個豆腐包裏,這種美味叫團圓叫歡慶,叫祝福也叫溫暖。釀豆腐既是南雄人餐桌上的壹道美味,也是浸潤著南雄歷史文化的壹門手工技藝。2016年,南雄釀豆腐制作技藝被列入為韶關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桂林米粉
在桂林,人們愛用用壹碗米粉推開清晨的大門,新鮮的米粉柔韌有彈性,帶著若有如無的米香,混著香濃的鹵水,加之鍋燒的脆,炸黃豆的香,酸豆角的酸爽,在舌尖攪得風生水起。桂林米粉成功上榜第五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3、敘府糟蛋
經史料考證,糟蛋始於清朝同治年間,距今已有壹百五十多年歷史。1956年敘府糟蛋首次參加全國食品展覽會,得到了“特色佳肴、中華壹絕”的美譽。糟蛋的工序極其繁瑣,且需要等待漫長的時間,整個工藝的全程純手工。
4、顓橋桶蒸糕
在過去的顓橋地區,每逢重陽節、春節時,人們便在家制作桶蒸糕,與親友***享。而現在會做糕、願意做糕的人越來越少,到如今只有“阿小弟桶蒸糕”這個品牌還在堅持。
桶蒸糕的個頭很大,制作壹整塊糕需要6、7斤米粉,有白糖、紅糖、蜜棗、赤豆紅糖、核桃紅棗等口味。還熱乎的桶蒸糕入口軟糯香甜不粘口舌,余香縈繞不散,只憑壹股天然的食材香氣便讓人欲罷不能。
5、浦東老八樣
浦東老八樣雖不是什麽精致講究的山珍海味,但在過去的浦江鎮,卻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到。是以,許多人至今難忘它的美味。關於老八樣究竟是哪八樣,每個地區都有些差異,浦江鎮的老八樣多為:扣三絲、蒸三鮮、小蔥肉皮湯、走油蹄、紅燒全魚、紅燒全鴨、白燒全雞、時令蔬菜。
這其中,蒸三鮮是老八樣菜裏面流傳時間最長,最受歡迎的壹個。燒制時要用到娃娃菜、熏魚、鹹肉、河蝦、炸肉皮等近十種食材,壹入口香氣沖鼻,其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