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花朝節要吃的點心都有什麽?有什麽說法嗎?

花朝節要吃的點心都有什麽?有什麽說法嗎?

謝邀:

花朝節,也叫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是中國古代傳統節日之壹,舊俗以農歷二月十五日為百花生日。

百花糕是花朝節的節日標配之壹,那麽,花朝節是怎樣的壹個節日呢?所以在說百花糕之前,有必要先說壹下花朝節的來歷和節日內涵。

作為我國古代傳統的“歲時八節”之壹,花朝節由來已久,因常常與中秋節並舉,遂形成了“花朝月夕”“花朝月夜”等較為固定的說法,以為良辰美景之意。

花朝節的確立初衷就是經過壹個萬物雕零的冬季,百姓們都渴望在春暖花開、百花爭艷、春色滿園的時節賞花踏青,愉悅身心,同時感受蓬勃的生機,寄托自己對新的壹年的希望;文人墨客借賞花之題發揮,通過神話傳說創造了“花朝節”這個百花的節日。

古人認為萬物皆有靈性,“花朝節”便是人們祭祀百花女神,祈求人丁興旺的日子。那麽,這位百花女神是誰呢?關於百花女神的傳說,歷來眾說紛紜。

《淮南子·天文訓》中說“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長百谷禽獸草木”;《庶物異名疏》中說“花神名女夷,乃魏夫人弟子,花姑亦花神”;《月令廣義·歲令篇》中記載“女夷,主春夏和養之神,即花神也。魏夫人之弟子。花姑亦為花神”;而《花木錄》中又說,女夷是魏夫人弟子,因她“善養花,號花姑,故春圃則祀花姑”。

以上說法的***同之處表明,在民間的傳說中,花神是魏夫人的女弟子,名叫女夷,因善於種花養花而被尊為花神。

據考證,花朝節起源於春秋時期,花朝節習俗初步形成於晉代,在我國至少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晉代周處的《風土記》記載:“浙江風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競放,乃遊賞之時,花朝月夕,世所常言。可見在晉代或更早就正式有了“花朝”的稱謂。

浙江地區的花朝節,時間定在農歷二月十五,遊憩賞花是節日裏的重要的習俗。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詩歌中也有“花朝”出現,例如南朝梁元帝的《春別應令詩》有雲:“花朝月夜動春心,誰忍相思不相見。”可見此時花朝節已開始流行。

中國古代傳統節日往往與民眾生活密不可分。唐代之前的花朝節,風俗多是郊遊雅集、觥籌宴飲,文人墨客相邀踏青賞花、吟詩作賦,也有傷春懷舊之俗;宋代開始,花朝節逐漸影響到民間,百姓參與其中的更多是賞花出遊、種花栽樹、挑菜撲蝶、燃燈祭神、拈香祈福等活動。

飲百花酒、蒸百花糕是花神節的必備項目。所以釀酒、飲酒自然而然也就成為了花朝節的節日標配之壹。

古人在花朝節釀造的酒稱為“百花酒”,所謂百花酒,顧名思義,就是酒用百花、百果、百谷釀制而成。這正是農民用自己生產的糧食制作甘甜美酒的生活寫照,那些花農、菜農、果農在品嘗自己親自釀制的美酒時,體會更多的是農作的辛苦和收獲的快樂。百花酒因其香醇甘冽而得到了“酒香好似花上露,色澤猶如洞中春”的美譽。

關於百花糕的記載,多與武則天采集在花朝節百花蒸糕的故事有關。根據文獻資料記載:“唐武則天花朝日遊園,令宮女采百花,和米搗碎,蒸糕以賜近臣。”這種花糕兼具花瓣的芬芳和谷物的香味,味道極好。後來的桂花糕也是從武則天的“百花糕”中得到靈感並成為人們餐桌上的壹道美食的。

清代光緒年間的《青浦縣誌》也記載了花朝節的百花糕:“群卉遍系紅彩,家食年糕可免腰疼,謂之撐腰糕。”花朝節烹飪的百花糕,色彩繽紛、芳香流溢,又營養豐富、精致可口,吃了還會強身健體、免除腰疼之苦。無怪乎上至王室宮廷、下至黎民百姓,都對百花糕青睞有加。由此,百花糕也成為大眾化的壹種食品了。

除了花酒和花糕,花農在花朝節還會熬制百花粥。與百花糕壹樣,百花粥也具有清新的香氣和豐富的營養。又有百花酒助興,恰逢佳節,是以古人們盡意歡度,乘興而歸。每壹種花都有其獨特的寓意,與花相關的傳說也都神奇而美麗,正因如此,當傳統飲食融入了更多文化內涵,以花為食便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