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蘇州報恩寺塔的典故和旅遊攻略

蘇州報恩寺塔的典故和旅遊攻略

蘇州報恩寺塔擁有壹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在三國時期就已經建造,這裏發生了太多的歷史故事,典故和傳說都很多,據說也是蘇州城歷史最悠久的寺廟,香火旺盛,吸引了大量市民和遊客,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蘇州報恩寺塔的典故和歷史。

它的歷史比寒山寺更悠久,是蘇州最古老的寺院。始建於三國赤烏年間(238—251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據史誌記載,乃孫權為乳母陳氏所建,始稱通玄寺。唐初改稱開元寺,後易名為報恩寺。

相比於寒山寺的遊人如織,這裏是不壹樣的安寧美好,鴨鴨也是偶然找到。參觀完平江路步行街,叫了個黃包車,讓載到最近的地鐵口,師傅直接拉我到北寺塔地鐵口,下車看到這座高塔,於是便決定進去看看。這個在蘇州各大

對於遊客來講不那麽知名的北寺塔,也就是報恩寺,但其實在蘇州人心中擁有極其高的地位。從北寺塔出來後曾問過幾個蘇州的朋友,他們聽聞我去了北寺塔,回了壹句,妳總算去了蘇州人心中最蘇州的地方。

北寺塔的大門額上其實懸掛的是報恩寺,但蘇州人大多稱它為北寺塔,因為位於蘇州古城之北而得名,而最顯眼的就是這座塔。就連地鐵站也是以“北寺塔”命名。

報恩寺,傳說是三國霸主孫權為了報答母親養育之恩建,千年來也是幾經興廢,但壹直是蘇州城內的最高點。在“多少樓臺煙雨中”的南朝時代它就屹立在那兒,不過那時候有11層高,可惜後來被焚毀,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報恩寺塔重建為9層,但南宋初建炎四年(1130年,報恩寺塔再次毀於戰火。南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報恩寺塔改建成九級八面寶塔。明清,報恩寺塔幾度修葺。

相比於蘇州的大多數景點門票收費頗高,比如拙政園70元,虎丘60元,報恩寺是免費開放的,參觀順序是左邊大門進,右邊出。第壹眼看到的是壹尊笑意盈盈的彌勒佛。彌勒佛又稱未來佛,常見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或大肚比丘以布袋和尚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學習包容。其中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那笑容仿佛有種魔力,洗滌心靈,看多了奢華的寺院,這種單純的布置,頗為清新。

彌勒佛背後便是北寺塔,現在是不允許上塔參觀了,些許失望,但也能理解,畢竟誰都能上去的話,對於文物保護那就更難上加難了。聽蘇州當地小夥伴說,上到塔上可俯瞰整座蘇州城,園林盛景,古城風韻盡收眼底,也只能想想那個場面了。

順時針繞塔三圈後繼續往裏走,有個小門進入,名為“梅圃”,強烈推薦來看看。沒想到在這清幽的寺院內也藏了壹座小巧的蘇式園林。假山、池塘、亭臺樓閣、石橋、花木,私以為比拙政園、獅子林那些知名大園林更有看頭,而且它自帶了壹份出塵的氣質,遊客稀少,更平添壹份詩意。

壹瞬間真的看呆了,貪戀眼前美景,完全就邁不動步子了。

梅圃前是明萬歷四十年重建的楠木觀音殿,為蘇州現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築。觀音殿南面建長廊,陳列著目前國內最大的巨型漆雕《盛世滋生圖》,也稱《姑蘇繁華圖》。該圖全長32米,高2米,再現了清代“乾隆盛世”蘇州的繁華。

在觀音殿壹側還置有罕見的元代石雕藝術品張士誠記功碑。該石碑據說是元末江南富豪沈萬三所置,刻的是至正十九年張士誠迎接元使伯顏的場景。采用深浮雕手法,琢工精細,構圖嚴謹,建築布局清楚,層次分明,人物面目清晰,姿態各異,衣褶流暢,是壹件有歷史價值的元代石雕藝術上品。而對於歷史上最後兵敗的王者有這樣壹副記功碑,也是國內罕見。

這裏有座七佛寶殿,中國有2萬多座寺廟,據說供奉七佛的僅三座。“七佛”指釋迦牟尼佛及在其以前出現的六位佛陀,分別是南無屍棄佛,南無拘留孫佛,南無迦葉佛,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拘那舍牟尼佛,南無毗舍浮佛,南無毗婆屍佛。

最後穿過長長的走廊走出寺院,有種又回到繁華俗世之感。不知不覺,在報恩寺裏逗留了2個小時。也才深刻理解,為啥這裏才是老蘇州的魂,不僅因為北寺塔的高度,還有它內在的清幽古韻,我想這才是蘇州古城最吸引人的地方。

蘇州人心中最“蘇州”的地方,是城中唯壹制高點,比寒山寺歷史悠久,遊客稀少門票免費!

門票:免費

交通:北寺塔地鐵站

建議參觀用時:1-2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