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結婚去什麽地方旅行好呢?國內的

結婚去什麽地方旅行好呢?國內的

去香格裏拉吧~ ~ ~

香格裏拉的起源

香格裏拉壹詞最初來源於僳僳語,意思是“歡迎妳再來玩”。最初起源於位於高黎貢山的西側,駝峰航線必經路途上的丙中洛。在這個雪山環繞,人神***居的地方,有著藏族、僳僳族、怒族、獨龍族等多民族***存和喇嘛教、基督教、天主教、原始宗教和諧***存的奇特景象。高黎貢山的高山密林間和高山湖邊散布著二戰墜機的殘骸。

編輯本段香格裏拉的地理位置

香格裏拉位於雲南省西北部的滇、川、藏大三角區域,地處迪慶香格裏拉腹心地帶.雲南香格裏拉是壹片人間少有的完美保香格裏拉風光留自然生態和民族傳統文化的凈土.香格裏拉是壹個以藏族為主體、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的縣份。

香格裏拉素有“高山大花園”、“動植物王國”、“有色金屬王國”的美稱。從大理沿滇藏公路北行315公裏,可達迪慶藏族自治州首府中甸縣城中心鎮,距昆明659公裏,乘飛機50分鐘可達。中甸***有著名旅遊景點24個,是壹個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的富集區域,是國家八大黃金旅遊熱線之壹。

雲南香格裏拉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橫斷山脈南段北端,“三江並流”之腹地,形成獨特的融雪山、峽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和民族風情為壹體的景觀,為多功能的旅遊風景名勝區。香格裏拉景區內雪峰連綿,雲南省最高峰卡格博峰等巍峨壯麗。僅中甸縣境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達470座,峽谷縱橫深切,最著名的有金沙江虎跳峽、瀾滄江峽谷等大峽谷,再有遼闊的高山草原牧場、莽莽的原始森林以及星羅棋布的高山湖泊,使迪慶的自然景觀神奇險峻而又清幽靈秀。香格裏拉生活著藏、僳僳、漢、納西、彜、白、回等13等種民族,他們團結和睦,在生活方式、服飾、民居建築以及婚俗禮儀等傳統習俗中,都保持了本民族的特點,形成了各民族獨特的風情。

香格裏拉的主要景區(點)有虎跳峽、碧塔海、松贊林寺、白水臺、納帕海、依拉草原、梅裏雪山、白茫雪山、小中甸花海、藏民家訪、香格裏拉大峽谷、薩馬閣自然保護區、達摩祖師洞。

“香格裏拉”壹詞,是1933年美國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JamesHilton)在小說《失去的地平線》(“LostHorizon”)中所描繪的壹塊永恒和平寧靜的土地。而迪慶卻惟妙惟肖的擁有著JamesHilton書中描寫的壹切,更加巧虎跳峽合的是,“香格裏拉”壹詞是迪慶中甸的藏語,為“心中的日月”之意,它是藏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環境和至高至尚的境界。迪慶高原就是人們尋找了半個世紀的“香格裏拉”。

雪山環繞之間,分布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草甸和壩子,它們是迪慶各族人民生息繁衍的地方,土地肥沃,牛馬成群。在這片寧靜的土地上,有靜謐的湖水、神聖的寺院、淳樸的康巴人,壹切都如人們夢想中的伊甸園——香格裏拉。“不必到西藏就可領略藏族風情”。迪慶不僅有西藏高原雪山峽谷的風貌和藏族風情,還可領略到內蒙古大草原“風吹草低見牛羊”般的壯麗景色。香格裏拉 [xiāng gé lǐ lā ]位於雲南省西北部。為“香格裏拉”旅遊線路的腹地。從大理沿滇藏公路北行315公裏,可達迪慶藏族自治州首府中甸縣城中心鎮,距昆明659公裏,乘飛機50分鐘可達。迪慶,藏語意為“吉祥如意的地方”。由於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橫斷山脈南段北端,“三江並流”之腹地,形成獨特的融雪山、峽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和民族風情為壹體的景觀,為多功能的旅遊風景名勝區。景區內雪峰連綿,雲南省最高峰卡格博峰等巍峨壯麗、僅中甸縣境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達470座峽谷縱橫深切,最著名的有金沙江虎跳峽、瀾滄江峽谷等大峽谷,再有遼闊的高山草原牧場、莽莽的原始森林以及星羅棋布的高山湖泊,使迪慶的自然景觀神奇險峻而又清幽靈秀。

編輯本段香格裏拉的民族和方言

香格裏拉藏語意為“心中的日月”,英文SHANGRI-LA的漢語音譯,英語發音則源於香格裏拉的腹地的藏語方言。

香格裏拉的民族這裏生活著藏、僳僳、漢、納西、彜、白、回等13等種民族,他們團結和睦,在生活方式、服飾、民居建築以及婚俗禮儀等傳統習俗中,都保持了本民族的特點,形成了各民族獨特的風情。

香格裏拉的景色

“太陽最早照耀的地方,是東方的建塘,人間最殊勝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裏拉。”自從英國人詹姆士的小說《失去的香格裏拉勝景地平線》問世以來,作品中所描繪的香格裏拉曾引起無數人的向往,據考證,香格裏拉實質上就是指雲南的迪慶藏族自治州。

迪慶處於國家三江並流風景名勝區的中心地帶,包括中甸,維西,德欽三個縣,其中中甸為其首府(上文提到的建塘是中甸的縣城)。境內有許多高聳入雲的大山,著名的雲南第壹高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為藏傳佛教的朝聖地,位居藏區八大神山之首,其余環立著太子雪山、白茫雪山、哈巴雪山等。

雪山環繞之間,分布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草甸和壩子,它們是迪慶各族人民生息繁衍的地方,土地肥沃,牛馬成群。在這片寧靜的土地上,有靜謐的湖水、神聖的寺院、淳樸的康巴人,壹切都如人們夢想中的伊甸園——香格裏拉。

“不必到西藏就可領略藏族風情”。迪慶不僅有西藏高原雪山峽谷的風貌和藏族風情,還可領略到內蒙古大草原“風吹草低見牛羊”般的壯麗景色。

位於雲南迪慶,海拔3280米的香格裏拉,將可讓來自低海拔國家和地區的人士,更舒服自在地觀賞大自然美景和領略民族風情,而不必擔心發生"高山反應"。

皚皚雪山、廣闊無垠的草原、鮮紅的莨菪花、神秘的喇嘛寺院 ...... 這個老外心目中的世外桃源究竟會是什麽樣子?

香格裏拉最為著名的景點有梅裏雪山和雨崩村、虎跳峽、納帕海、碧塔海等等。

氣勢磅礴的雪山冰川。

迪慶有梅裏雪山、白茫雪山和哈巴、巴拉更宗等北半球緯度最低的雪山群,並擁有明永恰、斯恰等罕見的低海拔(海拔梅裏雪山2700米)現代冰川,具有巨大的觀賞價值和科學考察、探險價值。

蔚為壯觀的大江峽谷。

金沙江、瀾滄江貫穿迪慶全境,其中瀾滄江大峽谷、虎跳峽和碧壤翁水大峽谷以深、險、奇、峻聞名於世。風光迷人的白水臺、雪山草甸和湖泊。神女千湖山、碧塔海、碩都湖、納帕海、天鵝湖等高山湖泊是亞洲大陸最純凈的淡水湖泊群,大小中甸、碩都湖等秀麗草甸占全州土地面積的l/5。

豐富多樣的珍稀動、植物。

迪慶擁有上百種珍稀樹種,數百種中藥材,野生花卉1060科312屬1578種和數不勝數的珍禽異獸,被譽為我國第二珍獸的滇金絲猴就占世界總量的58%。

神秘深邃的宗教文化。

迪慶25個民族世代雜居,各信其教,相融***處,舉世罕見。藏傳佛教、基督教、東巴教、本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各具特色。松贊林寺、東竹林寺等寺廟建築宏偉,氣象萬千。

美不勝收的歌舞節慶。

迪慶是歌舞之鄉,被國際音樂界視為“聖地”。藏族的中甸鍋莊舞、維西塔城熱巴舞、德欽弦子舞,僳僳族的對腳舞等,獨具特色;藏族的丹巴舞、格冬節宗教色彩濃郁,耐人尋味;藏歷新年、五月賽馬節、僳僳族的闊時節和納西族的“二月初八朝白水”等民族節慶熱鬧非凡,令人流連忘返。風格各異的民族風俗。多種民族風情、民俗獨具特色。民族服飾、飲食風格多樣,禮儀內涵豐富,喪葬形式極具神奇色彩。

嘆為觀止的民族工藝。

藏式木碗;藏毯、銅器、銀飾等手工藝品,精巧擦亮。藏醫、藏藥、東巴象形文字和原始宗教圖騰等隨力無窮。

編輯本段香格裏拉的宗教

“香格裏拉”壹詞,源於藏經中的香巴拉王國,在藏傳佛教的發展史上,其壹直作為"凈王"的最高境界而被廣泛提及,在現代香巴拉小院詞匯中它又是“伊甸園、理想國、世外桃源、烏托邦”的代名詞。據藏經記載,其隱藏在青藏高原深處的某個隱秘地方,整個王國被雙層雪山環抱,由八個成蓮花瓣狀的區域組成,中央聳立的同環雪山,初稱為卡拉巴王宮,宮內居住著香巴拉王國的最高領袖。傳說中的香格裏拉中是具有最高智慧的聖人,他們身材高大,擁有自然力量,至今仍從人們看不到的地方借助於高度發達的文明通過壹種名為“地之肚臍”的隱秘通道與世界進行溝通和聯系,並牢牢地控制著世界。事實上長期以來,這條"地之肚臍"的神秘通道,壹直作為到達香格裏拉王國的唯壹途徑而成為尋找香格裏拉的關鍵。

現今的香格裏拉的美麗風景已經深入到每個到過該地區的人的心中,在這片雪域高原之中,有舉世聞名的梅裏雪山、稻城亞丁三神山、壹望無際的高原草甸、風格各異的民族歌舞、獨具魅力的民間傳統藝術、神秘的多宗教文化,眾多獨特民族、多彩的民俗等等將壹直激勵著人們尋找自己的香格裏拉—不論是在現實中還是在理想中的。

編輯本段香格裏拉的環境保護

“香格裏拉是‘三江並流’區域的核心地帶,也是雲南省面積最大的林區,植被非常豐富。但是,在我們這樣壹個高海拔地三江並流區,生態非常脆弱,樹長得很慢。也就是說,我們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非常重大,既有保護長江中下遊生態的戰略意義,又有保護脆弱生態的作用。”

1998年以前,用木頭蓋房是當地的壹種習俗;而香格裏拉縣有半年時間在零攝氏度以下,每人每年用於烤火的薪柴約2 立方米;同時,這裏木材生長期長,木質好,原木壹立方米能賣1000多元,板材每立方米能賣到1500~2000元之間。那個時候,香格裏拉幾乎人人以木材為生,財政收入也多來自林業。

1998年的長江特大洪水結束了香格裏拉縣靠伐木掙錢的歷史,國家出臺法規,嚴格禁止包括香格裏拉縣在內的長江上遊地區砍伐天然林。禁令壹出,許多地方的財政收入減少了壹半以上。

伴隨著對禁伐政策的堅決落實,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也落戶在香格裏拉。雲南省植樹勞模廖春花說:“我們現在是‘斧鋸入庫、鋤頭上山’,很多原來的砍樹人變成了護林人、種樹人。”

除了不靠砍木頭掙錢,在其他方面,也嚴格保護生態環境。潘玉鳳告訴我們,明年迪慶州將舉行5周年州慶,縣政府從外地買來雪松,而不是就地取材,用更便宜、更漂亮的雲杉妝扮縣城。

不讓砍樹了,縣裏財政收入如何增長?農民收入如何增長?

為了叫響香格裏拉旅遊品牌,縣裏編制了全縣的旅遊總體規劃,嚴格要求以規劃為龍頭,先規劃、後開發,科學分配旅遊資源,劃分了5個不同特色的旅遊區;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修通了全縣旅遊東環線,把沿線的著名景點虎跳峽、白水臺、碧塔海、屬都湖、天生橋等景點連成旅遊黃金線,並擴大外延,修建香格裏拉至德欽、維西公路。此外,逐步規範旅遊行業的管理,對景區環境保護作出了嚴格的規定。

目前,香格裏拉已經成為雲南省旅遊產業壹塊響亮的招牌。禁伐至今,旅遊總收入翻了壹番,壹步壹步走出了地方經濟發展的困境。老百姓也因為旅遊業的迅猛發展嘗到了甜頭。

在香格裏拉,我們得到了這樣的啟示:要真正保護好生態環境,就要著眼長遠,舍得放棄眼前的經濟利益,及時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這裏要提到的是,2008年BBC與我國聯合拍攝的6集紀錄片《Wild China》其中壹集就是以香格裏拉為主介紹西南壹帶的野生動植物等中國未被發現的美麗景致,對於了解香格裏拉不可不說益處多多!

香格裏拉的旅遊小貼士

香格裏拉雪山聳峙,草原廣袤,河谷深切,蒼涼的茶馬古道上的許多石門關及滇西奇觀的色倉大裂谷都以其絕紗的景致向遊人暢開懷抱,在雪山深處,在草原的腹地,林海中的碧塔海、屬都湖、納帕海等無數清幽寧靜深遂神秘的高山湖泊呼喚人們去撩開她們美麗的面紗。香格裏拉的精華是梅裏雪山,梅裏雪山的精華是雨崩村。

註意事項

1,除5-7月和9-10月外,迪慶的雨季路況不好,不利於出行,冬季氣溫太低,如果遇到下雨,那麽除了等待就是打道回府。雪後的山路不好走,等著雪化,更是壹件需要耐心和時間的事。

2,不要在春節期間貿然前往迪慶,因為那幾天室外的溫度會在-3—8℃,室內如果沒有取暖設備是1—9℃。夜間的氣溫就更低,室外溫度為-7℃,室內為-1℃。除了溫度低之外,街上人和車都少得可憐,結冰的路面會讓司機望而生畏。

3,去迪慶建議帶上外套、羽絨服、手套、防滑靴。加上氣候幹燥,紫外線輻射強,女士應準備好防曬霜、遮陽帽、太陽鏡,特別是10月份以後探訪更要帶足禦寒衣物。

4,每年6月到9月是迪慶高原的雨季,高原天氣多變,妳可以多帶幾個塑料袋(或浴帽),逢雨天時罩在相機上,又防雨又防塵,還可以保護設備。夏季在草原上宿帳篷時,壹定要燃篝火。

5,迪慶屬高海拔地區(3300米),不宜劇烈運動,不宜飲酒,多食蔬菜、水果,以防發生高山反應。

編輯本段香格裏拉的交通

航空

中甸飛機場占地225公頃,是滇西北地區最大的飛機場之壹,現已開通中甸至昆明、成都、拉薩的航班。

香格裏拉旅遊線路 昆明每天6:50、7:15有兩班飛機飛往中甸,55分鐘可達。中甸每天8:20、8:40飛回昆明,票價560元。

此外,中甸每周四、日14:55有飛往成都的航班,17:25抵達。每周四、日10:20還有飛往拉薩的航班,12:05抵達。

公路

迪慶藏族自治州連接滇、川、藏三省區,現在交通比較方便,形成了以滇藏公路、川藏公路、康藏公路為幹道,全省各公路為主道的交通網絡。州內交通主要以公路為主,如果前往諸如碧塔海這類不通公路的景點,還需要騎馬前往。

昆明至中甸公路

公路裏程720公裏,途中經過楚雄、大理等地,旅遊者可由昆明汽車客運站乘高速客車直達中甸,壹般需12小時,票價171元,發車時間8:20分。當然,趕時間的遊客,可選擇從昆明直飛中甸,每周有5班,票價640元。

麗江至中甸公路

公路裏程為200公裏,每天7:00-15:00發3-5班車,票價25元。

大理至中甸公路

公路裏程為300公裏,乘中巴車從大理前往中甸,票價35元。

四川攀枝花至中甸公路

公路裏程470公裏,從攀枝花(金江)車站每天有數班車發往中甸,臥鋪票價90元,硬座票價60元。

主要旅遊景點交通:

1、中甸至噶丹松贊林寺,票價1.5元;

2、中甸至納帕海坐班車,8元就能搞定,如錯過班車也可租車前往,來回壹趟50元;

3、中甸至白水臺也可坐出租車,200元每天(包來回)。

4、中甸至德欽184公裏,途經奔子欄109公裏,東竹林寺131公裏,白茫雪山153公裏,每天早7:30-8:00發2班大客車,票價23元,需7-9小時,中途在奔子欄午餐。中間至虎跳峽鎮(下橋頭)96公裏,票價13元,每天早、晚都發車。德欽至西藏鹽井104公裏,無固定客運班車。

5、中甸至碧塔海,到雙橋下車,票價8元,步行或騎馬,騎馬每人單程收費30元-60元間。中甸至松贊林寺,有中巴,票價2元。

6、中甸至香格裏拉大峽谷,可乘每早班發往四川省鄉城縣的客車。中途到峽谷口下車,票價15元。中甸至白水臺,每早壹班發往三壩鄉的大客車,票價16元

編輯本段香格裏拉美食小吃

索裏瑪酒:

是藏區頗具特色的壹種飲品,俗稱“藏酒”,也有人叫它“藏啤酒”。其制作工世並不復雜;將青梨料炒熟後入酒曲,在大桶裏蒸煮七天,取用時,在桶腰接出壹個小管即可飲用,有點像西歐制取葡萄酒時的做法。酒味平和、恬淡,但切不可貪懷,因為壹旦醉酒,要醒來可就不大容易了。

藏式糕點:

藏式糕點制作面食是藏家的擅長,品種較多,最常見的有油炸果,“八撒”糕點,“吉祥結”油炸果,龍眼包子,油煎“敘魯敘魯”等,形狀各異,香脆可口。多用於喜慶佳節,招待賓客。油炸果,藏語稱“現納”。采用精制面粉、酥油等原料配制而成。制作“八撒”糕點,則是先將精制面粉制成蠶豆大小的面球蒸熟,放入酥油湯中煎炸,再中入奶酷紅糖,即成酸甜可口、綿軟回甜、油而不膩的“八撒”糕點此外,還有青稞面毓的藏式糕點,如“納真”粑粑等。

酥油茶:

酥油茶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制作時簡單方便:先用土茶倒入茶筒,加入酥油、鹽和精制和香料,用攪捧上下反復攪打成水乳交融狀,即可斟用。飲之,色香味美,回味無窮。在藏族的飲食結構中飲用酥油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藏族家庭裏壹天至少要飲三次茶,有的甚至多達十幾次。酥油茶既能產生很大的熱量,喝後可禦寒,又能起生津止渴的作用。許多沒有喝過酥油茶的人,第壹次品嘗會覺得異味難當,而咬咬牙喝過幾次之後,便會真切地品味其流香滿口,余味修長的妙處。

酸奶:

酸奶是中甸地區藏族家裏特有的壹種奶制品,藏語叫“說”。用提煉過酥油的奶制作,具有豐富的營養價植,有助於消化,生津止渴,最適合老人和小孩吃。據說,壹生若不斷吃酸奶有延年益壽之功效,這可是純天然的呦!

糌粑:

糌粑是藏區的主要食品之壹。磨制糌粑以青梨為主,將青稞曬幹炒熟,磨成細面,便成了香噴噴的糌粑。藏族信用糌粑大都先在碗裏倒點酥油茶,再把糌粑加入碗中,用手攪勻。隨後,將之捏成壹個個的小團,即可食用。糌粑的營養成分很豐富,且攜帶方便,只要有茶水沖開就可即食。第壹次吃,可以沖得稀壹點,小心嗆了嗓子!許多朝聖者就是把糌粑作為幹糧的,少時方便。

琵琶肉:

琵瑟肉是壹種采用藏族傳統的腌肉方法制作的肉食。具體做法是,將豬的內臟和骨取出,保留完整軀體。待稍涼後,放入花椒、草果、食鹽等佐料(也有的加白酒),輕輕搓揉後,將其縫合,壓上石板腌制,還要用木塞或玉米芯把豬鼻塞嚴,以防蟲蛀。因其形狀像琵琶。故稱“琵琶肉”。《滇南新語》裏說琵琶肉“薄膩若明珀,形類琵琶。”琵琶肉可以保存很長的時間,若不切開,呆數年不變。其肉味道鮮美,肉色彩透明,見之令人垂涎欲滴,可煮可燉,是藏人待客的佳肴。

賽密羊肉:

此菜專為藏族男子打獵歸來時食用,由妻子在家烹制,等待丈夫滿載而歸,以示幸福甜蜜。主料為羊肉,佐以黃雞蛋、白糖、酒、菜油、酥油。金黃嫩滑,味道鮮香酸甜。

鍋奔火鍋:

“鍋奔”是藏語竹葉菜,產於高山的野生植物。準確地說,它並非藏民的傳統菜肴,而是民族融合、“互相學習”的結果。主要原料有鍋奔、洋芋、熟豬肚、豆腐、水發粉等,配以熟火腿、木耳、琵琶肉,再撒少許麻油,頓時香氣四溢、馥郁芬芬。食之禦寒暖身,營養滋補。吃此火鍋,是好用銅制或土陶容器,味道更美。

“寺不”:

“寺不”是納西族的壹道遠近聞名的風情名菜,納西語意為“吹肝”。是將豬肝充分使之膨脹,塞入精鹽、五香粉、姜絲、火硝、紹酒、腌漬後取出,再撒上花椒粉風幹。食用時將“寺不”放入湯鍋,加辣椒果、姜、花椒,用文火慢煮,取出切成片。色澤鮮潤。麻辣芬芳,且耐貯存,可保持壹年風味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