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香格裏拉什麽最好吃?

香格裏拉什麽最好吃?

香格裏拉位於雲南省西北部的滇、川、藏“大三角”區域,是國家“三江並流”風景名勝區的壹顆明珠,地處迪慶香格裏拉腹心地帶。是壹片人間少有的完美保留自然生態和民族傳統文化的凈土,素有“高山大花園”、“動植物王國”、“有色金屬王國”的美稱。從大理沿滇藏公路北行315公裏,可達迪慶藏族自治州首府中甸縣城中心鎮,距昆明659公裏,乘飛機50分鐘可達。是壹個以藏族為主體、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的縣份。中甸***有著名旅遊景點24個,是壹個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的富集區域,是國家八大黃金旅遊熱線之壹。 香格裏拉的主要景區(點) 有虎跳峽、碧塔海、洋塘曲、牦牛船、松/贊/林/寺、白水臺、納/帕/海、依拉草原、梅/裏/雪/山、白茫雪山、小中甸花海、藏民家訪、香格裏拉大峽谷、薩馬閣自然保護區、達摩祖師洞、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 美食小吃 索裏瑪酒: 是藏區頗具特色的壹種飲品,俗稱“藏酒”,也有人叫它“藏啤酒”。其制作工世並不復雜;將青梨料炒熟後入酒曲,在大桶裏蒸煮七天,取用時,在桶腰接出壹個小管即可飲用,有點像西歐制取葡萄酒時的做法。酒味平和、恬淡,但切不可貪懷,因為壹旦醉酒,要醒來可就不大容易了。 藏式糕點: 藏式糕點制作面食是藏家的擅長,品種較多,最常見的有油炸果,“八撒”糕點,“吉祥結”油炸果,龍眼包子,油煎“敘魯敘魯”等,形狀各異,香脆可口。多用於喜慶佳節,招待賓客。油炸果,藏語稱“現納”。采用精制面粉、酥油等原料配制而成。制作“八撒”糕點,則是先將精制面粉制成蠶豆大小的面球蒸熟,放入酥油湯中煎炸,再中入奶酷紅糖,即成酸甜可口、綿軟回甜、油而不膩的“八撒”糕點此外,還有青稞面毓的藏式糕點,如“納真”粑粑等。 酥油茶: 酥油茶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制作時簡單方便:先用土茶倒入茶筒,加入酥油、鹽和精制的香料,用攪捧上下反復攪打成水乳交融狀,即可斟用。飲之,色香味美,回味無窮。在藏族的飲食結構中飲用酥油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藏族家庭裏壹天至少要飲三次茶,有的甚至多達十幾次。酥油茶既能產生很大的熱量,喝後可禦寒,又能起生津止渴的作用。許多沒有喝過酥油茶的人,第壹次品嘗會覺得異味難當,而咬咬牙喝過幾次之後,便會真切地品味其流香滿口,余味修長的妙處。 糌粑: 糌粑是藏區的主要食品之壹。磨制糌粑以青稞為主,將青稞曬幹炒熟,磨成細面,便成了香噴噴的糌粑。藏族食用糌粑大都先在碗裏倒點酥油茶,再把糌粑加入碗中,用手攪勻。隨後,將之捏成壹個個的小團,即可食用。糌粑的營養成分很豐富,且攜帶方便,只要有茶水沖開就可食用。第壹次吃,可以沖得稀壹點,小心嗆了嗓子!許多朝聖者就是把糌粑作為幹糧的,吃時方便。 琵琶肉: 琵琶肉是壹種采用藏族傳統的腌肉方法制作的肉食。具體做法是,將豬的內臟和骨取出,保留完整軀體。待稍涼後,放入花椒、草果、食鹽等佐料(也有的加白酒),輕輕搓揉後,將其縫合,壓上石板腌制,還要用木塞或玉米芯把豬鼻塞嚴,以防蟲蛀。因其形狀像琵琶。故稱“琵琶肉”。《滇南新語》裏說琵琶肉“薄膩若明珀,形類琵琶。”琵琶肉可以保存很長的時間,若不切開,呆數年不變。其肉味道鮮美,肉色彩透明,見之令人垂涎欲滴,可煮可燉,是藏人待客的佳肴。 賽密羊肉: 此菜專為藏族男子打獵歸來時食用,由妻子在家烹制,等待丈夫滿載而歸,以示幸福甜蜜。主料為羊肉,佐以黃雞蛋、白糖、酒、菜油、酥油。金黃嫩滑,味道鮮香酸甜。 鍋奔火鍋: “鍋奔”是藏語竹葉菜,產於高山的野生植物。準確地說,它並非藏民的傳統菜肴,而是民族融合、“互相學習”的結果。主要原料有鍋奔、洋芋、熟豬肚、豆腐、水發粉等,配以熟火腿、木耳、琵琶肉,再撒少許麻油,頓時香氣四溢、馥郁芬芬。食之禦寒暖身,營養滋補。吃此火鍋,是好用銅制或土陶容器,味道更美。 “寺不”: “寺不”是納西族的壹道遠近聞名的風情名菜,納西語意為“吹肝”。是將豬肝充氣使之膨脹,塞入精鹽、五香粉、姜絲、火硝、紹酒、腌漬後取出,再撒上花椒粉風幹。食用時將“寺不”放入湯鍋,加辣椒果、姜、花椒,用文火慢煮,取出切成片。色澤鮮潤。麻辣芬芳,且耐貯存,可保持壹年風味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