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飲食習慣來看,這裏和湖南的辣椒飲食有壹些不同,它更傾向於大武陵山區的山地飲食,這與重慶和貴州的邊界相似。因為具有濃郁的土家族特色,還融合了湘菜的麻辣風味和土家族的腌制風味,風味獨特。
去長陽旅遊,看到滿大街都掛著三口鍋的牌子,但不知道是什麽,也沒人把它和吃聯系起來。作為食客和遊客,遊客遊玩的目的是增長見識。看完這裏的景觀,不吃三次飯,他們只會享受這裏壹半的文化,後悔終生。
長陽三下鍋是土家族文化的縮影,代表著土家族人的鄉土風情、家庭觀念、飲食習慣和生活態度。想要了解土家族,熟悉土家族,首先要熟悉土家族深厚的文化內涵。在長陽,很多遊客都覺得自己吃到了土家菜的精髓,這絕對是事實。有些遊客慶幸自己沒有吃到底層人民吃的那三口鍋。實際上,這三口鍋是八大碗和十大土家族名人的主要菜肴。他們只是把名字改成了采荷,這很優雅。
即使在長陽附近的宜昌市,我們也隨處可見“土家三口鍋”的招牌,還用LED投射出“土家三口鍋”的字樣,吸引著路人的目光。
有壹次吃宵夜,我們走進店裏,看到店裏有壹個特別的食品櫃。老板說我們要自己點菜,選好想吃的東西後就可以直接點菜了。食品櫃裏有很多經過油炸的熟食,也有很多經過清洗可以直接下鍋油炸的肉類。很多是臘肉,也有很多香腸和胃。其實我們來之前就做了準備,大家異口同聲說要吃三頓。
在等待期間,老板先給我們上了三道開胃菜,是老板贈送的,包括酸蘿蔔和海帶。酸辣涼菜非常美味。三個涼菜被我們壹掃而空後,他居然厚著臉皮要求老板再給我們加壹個。也許老板從來沒見過這麽好的飯菜。菜很快就端上來了。它被裝在壹個小罐子裏,罐子下面有壹個小爐子在燃燒。老板還額外贈送了兩盤卷心菜和生菜。我們立刻把菜倒進鍋裏開始吃。
土家族喜歡吃酸辣菜,而我們吃的是那種可以直沖雲霄卻停不下來的感覺。如果土家族人不能吃辣,錯過三次,將來肯定會後悔。
三峽鍋是壹種方便幹鍋,最具土家山寨地方特色。相傳明朝嘉靖年間,日本海盜騷擾中國東南沿海,朝廷多次派兵與日本人作戰,均以慘敗告終。歷史大臣張靜前往朝廷,要求湘鄂西土家族士兵抗擊日本侵略者。明世宗允許他出戰,並派胡宗憲督辦此事。茅崗的大紅人秦耀之、永定偉和他的兒子秦成昆、桑植奉命前往鶴峰、永順的彭翼南和榮美的世爵,正好趕上新年。秦耀誌知道回去會很難,他決定和親戚們壹起度過最後壹年,提前壹天下令慶祝新年,並用蒸飯、肉片和壹大碗酒煮了新年食物。因為時間很緊,他沒有時間準備。戰士們上前線後,很快就打敗了敵人,收復了失地。世宗親戚給了他們匾額。
目前三大鍋的選材較為廣泛,加入了長陽特有的酸蘿蔔、黴豆腐和酸菜作為開胃菜,以肥腸、五花肉、牛肚、豬蹄、豬頭等各種食材作為替代品。菜肴根據客人的喜好搭配。人多,食材多,種類也越來越多。味道非常好。
正宗的三下鍋在正規飯店吃不到,只有在小店才能吃到它的味道。
三下鍋火鍋的原料只有臘肉、蘿蔔、豆腐、蔥、姜、蒜和紅辣椒。其調料:海鮮醬(或豆瓣醬)、醬油、料酒、雞精。
具體做法並不復雜:
首先將培根切片;鍋中放兩勺油,爆香蔥、姜和蒜,加入辣椒和海鮮醬;加入培根攪拌均勻。這個時候真香!然後將炒好的材料放入小砂鍋中,加水煮沸,加入蘿蔔和豆腐,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燉30分鐘,30分鐘後加入料酒、醬油(不要太多,臘肉本身有鹹味)和雞精;再煮5分鐘就可以了。
我們都壹邊吃飯壹邊拿出手機拍照,老板只是看著我們笑。應該是壹種習慣吧!店裏除了外地遊客,還有好幾桌本地人。似乎外國人和當地人都喜歡在他們家吃飯。果然,只要菜好吃,他們就不怕沒有客人,這正好印證了那句話:“好酒不怕巷子深。
我們的火鍋壹般都是幾個吃貨攪在壹起,就像吃不飽壹樣。看他們都伸出舌頭舔嘴唇。
這樣的“三鍋”火鍋勾起了無數來到長陽的遊客的胃沖動。只在舌尖下,也在心上。《舌尖上的美味》不僅有美食的誘惑,還講述了冷暖回憶與人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