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外地人來滬壹定不能錯過的平民美食有哪些

外地人來滬壹定不能錯過的平民美食有哪些

外地人來滬壹定不能錯過的平民美食有這些:

壹、生煎饅頭

生煎饅頭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生煎用的是半發酵的面粉包上鮮肉和肉皮凍,壹排排地放在平底鍋裏油煎,在煎制過程中還要淋幾次涼水,最後撒上蔥花和芝麻就大功告成了。

美味秘笈:底酥、皮薄、肉香。壹口咬上去,肉汁裹著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噴薄而出,味道壹級。當然咯,生煎如今也有了壹定的“美味”發展,蟹肉生煎,雞肉生煎包的口味,也都是壹級棒的,而且,現在許多的上海餐飲小吃店,都推出了類似於這樣的,夠傳統也有新意的小吃。

二、南翔小籠

南翔小籠馳名中外,已有百年歷史。初名“南翔大肉饅頭”,後稱“南翔大饅頭”,再稱“古猗園小籠”,現叫“南翔小籠”。

大肉饅頭采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選用精白面粉搟成薄皮;又以精肉為餡,不用味精,用雞湯煮肉皮取凍拌入,以取其鮮,灑入少量研細的芝麻,以取其香;還根據不同節令取蟹粉或春竹、蝦仁和入肉餡,每只饅頭折襇十四只以上,壹兩面粉制作十只,形如荸薺呈半透明狀,小巧玲瓏。

美味秘笈:戳破皮子,汁滿壹碟為佳品。皮薄、汁鮮、肉嫩、餡豐。

三、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壹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小吃,已有50多年歷史。上海有兩家著名的排骨年糕---“小常州”和“鮮得來”。“小常州”排骨年糕選用常州、無錫等地的豬脊骨肉,用醬油腌漬後,再放入用醬油、油、糖、蔥姜末、酒等混合的油鍋中氽,氽至色呈紫紅、肉質鮮嫩、味道濃香時取出。與此同時,將松江大米煮熟後,放在石臼裏用榔頭反復捶打,待捶打至米已無整粒後取出,每500克切20根,每根裏裹壹小塊已經氽過的排骨,再入醬汁油鍋中煮氽。

吃時,灑上五香粉,則既有排骨的濃香,又有年糕的軟糯酥脆,十分可口;“鮮得來”的排骨年糕是將面粉、菱粉、五香粉、雞蛋放在壹起攪成浸裹在排骨表面,放入油中氽熟。這種排骨色澤金黃,表面酥脆,肉質鮮嫩。與此同時,將松江大米與紅醬油、排骨壹起加上甜面醬,澆上辣椒醬即可。入口糯中發香,略有甜辣味,鮮嫩適口。上海市的曙光飲食店的“小常州”排骨年糕、“鮮得來”點心店作的排骨年糕最具特色。

四、擂沙圓

擂沙圓是上海喬家柵點心店的風味名點之壹,已有70多年的歷史。相傳在清代末年,上海三牌樓壹帶有壹姓雷的老太太,以設攤賣湯團為生。為多做些生意,她想方設法彌補湯團存放和攜帶不便的缺陷。開始,她把湯團表面滾了壹層糯米幹粉,後又試制了各類幹粉,結果采用赤豆粉效果甚佳,大受食客歡迎。後人為了紀念她,就把這種湯團取名擂沙圓。

擂沙圓品種的品種有許多:鮮肉、豆沙、芝麻等。其色粉紅,豆香濃郁,軟糯爽口,攜帶方便。

五、三鮮小餛飩

上海的三鮮餛飩也有別於無錫的三鮮餛飩。餛飩餡並不是鮮肉、開洋、榨菜制成的餡心,而是純肉的。所謂三鮮名堂皆在湯裏,蛋絲、蝦皮、紫菜此三鮮調出薄皮包裹著的鮮肉,口感鹹香爽滑。

美味秘笈:湯燙、皮薄如紗,三鮮份量到位。哧溜壹下溜入腹中。

擴展資料

上海傳統風味小吃是壹類上海地方小吃,在南宋時即有記載,明初上海成為東南名邑,制作漸趨精美,在清時隨著上海商業日益繁榮,應時適令的各類米、面類小吃品種更為豐富。

清末,上海列為對外通商口岸後,相繼吸取了各地風味小吃精華,幾乎包括了全國各主要地方的特色,並加以發展和提高,形成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