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密度:570人/平方公裏
位於陜西省寶雞市東部流域。在西漢時期,這裏是北京官員遊扶風的封地,在唐代,縣名是從漢族官員那裏借來的。面積為751平方公裏。轄9鎮2鄉,169個行政村,22個居委會。人口42.8萬。扶風縣轄城關鎮、天都鎮、五井鎮、張江鎮、段家鎮、杏林鎮、召公鎮、法門鎮、南陽鎮、上松鄉和太白鄉。
自然
地形:北高南低,主要在黃土高原上。地形可分為三部分:北部為山地;中部為高原地區,是該縣的主要農業區;南方平原地區是糧棉高產區。縣城海拔590米。
氣候:屬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65438±02.4℃,極端最高氣溫42.7℃,極端最低氣溫-65438±09.5℃,年平均降水量592毫米,無霜期209天。夏季暴雨多,偶有幹旱,晚霜易傷麥。
河流:境內有渭河、渭河、淇水河、水梅河、七星河等8條河流,屬渭河水系。
礦產資源:主要有青色碳酸鈣、大理石、砂卵石等。
經濟
現有耕地4.92萬公頃。小麥和玉米是主要的糧食作物,其次是高粱、小米和豆類。棉花是主要的經濟作物,其次是油菜、芝麻、花生、大麻、辣椒和烤煙。是我省小麥、棉花的主產區之壹。扶風縣是陜西省農業大縣、全國糧食生產大縣和糧食、油菜、生豬、蘋果、辣椒、秦川牛生產基地。建成了1.01.33公頃的“噸糧田”,水果總面積7333公頃,蔬菜總面積1.067公頃,辣椒總面積2800公頃。縣北部有400多畝天然林,主要是山楊和櫟林。經濟林有蘋果、柿子、杏、核桃、梨等。栽培藥材主要有白術、生地、大黃、黃芪等。野生藥材主要包括防風、黃芩、蒼術、柴胡、地榆、大棗、山楂。每個人都有牛、馬、騾和驢。“秦川牛”和“關中驢”廣泛分布於高原和平原城鎮。有野兔、金雉等野生鳥獸10余種。工業包括農業機械、馬達、毛巾、水泥、水泵和食品加工廠。
歷史遺跡
周元遺址位於縣城以北9公裏處,是西周時期古京都的遺址,是聞名中外的“青銅器之鄉”。法門寺位於縣城北部的法門鎮。據說它建於東漢時期,被譽為“關中塔寺之祖”。有65,438+0座高48米的3層8面寶塔,在65,438+0,986,5438+0年間倒塌。在65,438+0,986年塔基清理期間,發現了65,438個。這壹重大發現立即引起多方關註,不僅恢復了原塔,還將其擴建為法門寺博物館。現在法門寺已成為陜西西線的旅遊龍頭和世界著名的佛教聖地。還有隋文帝泰陵、東漢墓、扶風城隍廟、唐楊碑、楊墓、東漢墓、江源遺址、王家臺遺址等6處遺址。
扶風歷史名人大全
1.馬援是東漢初年的壹位將軍。字文淵,扶風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北)人。生於公元前14年,卒於公元49年。辛莽末年,他在新城任尹達(漢中太守),後依附隴西割據政權肖偉,後回到光武帝劉秀,參加攻滅肖偉的戰爭。11年,漢朝建武擔任隴西提督,率軍打敗第壹個零羌。建武於17年被任命為富博將軍,並被授予新的頭銜。後來在武陵攻打“五溪男”時戰死在軍中。
他曾經在西北養馬,受到專家的教導,研究出了養馬相法,並撰寫了《青銅養馬相法》。馬援是扶風馬家的始祖,後世出了許多名人。馬騰、馬超、馬平都是他們的後人。
扶風縣城關鎮富博村有壹座馬援墓。世界各地的馬家後裔紛紛尋根問祖,還在扶風舉辦了馬氏宗親會。
2.班超的東漢名將。字仲生,扶風安陵(今扶風縣城關鎮南臺村)人,班人。生於32年,卒於102。永平六年(16)從竇谷進攻北匈奴貴族,宣奉命率領36名官員出使西域。攻殺鄯善駐防人員,廢除歸附於匈奴的疏勒王,鞏固了韓在西域的統治。張帝初,在疏勒等地守節。從漳河元年到永元六年,他逐步平定了莎車、龜茲等地的貴族叛亂,擊退了越人的入侵,保護了西域各族的安全和絲綢之路的暢通。他被任命為西域都護府,後來又被任命為遠方侯。他在西域生活了31年,永元14年回到洛陽,因病去世。
3.班固。東漢時期的文學家和歷史學家。字孟建,生於扶風安陵(今陜西鹹陽東北)。16歲入洛陽太學,博覽群書。父親班彪寫了100多部《史記》傳記。我父親去世後繼續撰寫《史記》傳記。當他被指控私下改變國家歷史時,他被監禁,他的哥哥班超為他辯護,然後他被原諒。後為蘭臺史官,與陳仲撰《列祖列傳》,遷聖郎兼典校秘書,奉命撰《漢書》。張武帝當時是宣武司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四年,他與竇憲將軍壹起攻打匈奴,並寫下了《冉彥明山》來記錄他的功績。後來,竇憲因篡權被殺,受到牽連,死於獄中。未完成的《漢書八表》和《田文誌》是由她們的姐妹班昭和馬旭完成的。
班固曾根據諸子百家的觀點編著《白湖依桐》,擅長作賦,包括《兩京賦》和《鐘南山賦》,後人有《班蘭臺記》。
今扶風西寶北線公路沿線太白鄉郎店村有壹座班固墓。
4.班勇。東漢將軍。字宜遼,扶風安陵(今陜西鹹陽東北)人,班超。漢安帝時期,匈奴貴族進攻並擾亂西域。他被任命為西域都護,並向西域派遣了500名士兵。他們與龜茲壹起殺死了匈奴的伊王。永建元年,他率領西域各族擊破北匈奴呼延王,進壹步鞏固了漢朝在西域的統治。《西域記》是《後漢書》和《西域傳》的基礎。
5.東漢大臣竇憲。字杜波,生於平陵(今陜西鹹陽西北)。出生日期不詳,死於1992年。我妹妹是皇後張娣,她死了,和皇帝壹起即位,竇太侯在朝廷。他擔任仆人並操縱國家事務。很快,他成為了壹名戰車騎乘將軍。永元元年,率兵大敗北匈奴,直追燕山。後來,將軍、刺史、指揮使等地方官員超過自己,他們的兄弟猛烈攻擊首都。四年,皇帝和太監鄭忠決定消滅竇,他自殺了。
6.耿冰。東漢將軍。字伯初,生於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北)。出生年月不詳,卒於91年。
在時,他擔任過徐的校尉。永平在17年與竇固壹起擊敗了北匈奴。後來,他被任命為征西將軍。永元元年,竇憲率兵擊敗北匈奴,封美陽侯。
7.竇固。東漢將軍。字孫萌,生於平陵(今陜西鹹陽西北)。出生年月不詳,卒於88年。當漢明帝做皇帝時,他擔任車隊長,並與隊長耿忠壹起騎馬,率12,000人的部隊。他離開酒泉,把它塞在天山襲擊北匈奴呼延王,並追到了普雷海。與耿丙等人壹起,玉門在車師地區擊敗了北匈奴貴族的勢力。後來,他擔任光祿勛和韋唯。
8.耿恭。東漢將軍。字伯宗,扶風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北)人。明帝,擔任過戊己校尉。駐守西域的疏勒城被北匈奴圍困,堅貞不屈。建國第壹年,漢軍前來助戰,率領最後26人加入援軍,並於三月作戰。到達玉門關時只有13人幸存。當時他被稱為“慶蘇武”。
9.馬蓉。儒生,東漢時期著名的儒生、文學家。字子長,扶風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北)人,東漢名將馬援的孫子。79年出生,166年去世。
他曾是小舒朗、壹郎和南郡太守。才華好文筆好,病愈後在家講學。他常坐於大殿之上,以史為帳,前教弟子,後教女樂,對魏晉清人破除禮教有壹定影響。馬蓉博通古文經典,世稱“通儒”,在儒學發展史上具有開創性。許多經典作品已經失傳。
今天,扶風縣張江鎮為他的講座設立了壹個帳戶,隴海鐵路有壹個張江火車站。
10.馬騰。東漢末年大將軍。字漢壽,生於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北)。漢靈帝末年,西部邊民叛亂,馬騰被征入伍。由於戰功赫赫,他移居西部擔任將軍。漢獻帝時,他受到曹操的寵愛,曹操為保衛關中做出了巨大貢獻,並在首都被命名為魏國。後來因為兒子馬超投降劉備,被曹操殺死。葬於許昌石梁河畔,今許昌有馬騰墓。
11.馬超。三國時期蜀漢五虎上將之壹。字夢奇,生於176年,卒於222年。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北)因風而生。馬騰之子,東漢末年隨父從軍,後領馬騰部歸涼州,號西涼馬超。魏健安以每年16的速度攻擊曹操,並在潼關被曹操擊敗,仍居住在涼州。被楊父等人追擊後,率兵歸附張魯,後以驃騎將軍的身份回到劉備身邊,後被晉封為邰鄉侯。
12.馬駿。三國時期的機械和發明家。字德恒,生於扶風(今陜西興平東南)。他最初在魏國擔任博士(學術官員),並在魏明帝太和元年至荊楚三年(277-239)擔任大臣。
從小好學,設計了翻車機(後來的龍骨水車),是當時最先進的提水機之壹。改進織布機使工作效率提高4-5倍。他還設計制造了指南針,改進了諸葛亮的弩,並創造了壹種攻城武器“傳送轉發石機”。
13.(王字旁)。唐朝的將軍。扶風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北)生於721年,卒於777年。讀了《漢書·馬援傳》後,他從軍並投身於安西(今吐魯番)。15年屢立奇功,官位在金吾衛將軍左右。
在天寶,他擔任我們鎮西的特使,帶領三千精兵前往鳳翔。唐肅宗委托東部的任務是爭取叛亂分子並在陜西將其擊破。寶應元年(762年),唐朝各界軍隊與史朝義叛軍數十萬人在洛陽交戰。他身先士卒,率領500名戰士出入敵陣,叛軍大敗而逃。
在廣德二年(764年),他奉命保衛西北,與吐蕃和惠濟進行了“鳳翔之戰”、“吳斌之戰”和“袁攀之戰”,使唐敬姬沒有受到幹擾。他多次受到表彰,已經搬到學校的左仆從學會了省事,進入扶風郡王。12年,他因操勞過度死於軍中。
註:扶風的歷史不僅限於現在的扶風縣。請參考下面的“進化”專欄。
交通
隴海鐵路、西寶高速公路、西寶公路貫穿東西,從南部過境。法唐高速公路為參觀法門寺和湯峪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組織系統演化
在原始社會神農氏時期,該縣屬於姜的國家(部落)。
在黃帝時期,它屬於齊伯國(部落)和侯周璣國(部落)。
在堯舜時代,周的祖先放棄的封地屬於《後記》中的泰家族。
在西周時期,它屬於齊壹,兩者都是首都。
東周十二年(前350年),在今境內法門鎮設縣,在柔谷鄉法溪村設邰縣,這是壹段民間歷史。
西漢時,楊梅郡和邰郡歸雍國,後屬內史。漢武帝元年(公元前104年),屬遊扶風管轄。辛莽是扶風縣的壹名醫生。
東漢時期,楊梅縣的管轄範圍保持不變。南臺縣改為武功縣。
三國時期,楊梅縣和武功縣保持不變,隸屬扶風縣。
西晉時,楊梅縣屬扶風國,武功縣屬石屏縣。
北魏太平貞觀七年(446年),楊梅縣被撤銷。周城縣位於該縣北部、岐山縣東北部,楊梅縣並入周城縣。該城在今境內,屬秦縣。孝文帝太和十壹年(487年)退出武功縣,在武功縣設立楊梅縣,轄江源嘴,江源嘴轄今縣南部、武功縣全境及太白、洛古、太亭,屬武功縣。
北周四年(569年),遷居楊梅縣崇正鎮。建德三年(574年),遷周城縣治於眉市,在原周城縣設立三龍縣;從楊梅縣,該縣屬於岐山。武功縣劃歸中亭川(今武功鎮)。
漢文帝十六年(596年),改三龍縣為岐山縣,治城於岐山南十裏(今箭括嶺)。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在武功縣常寧鎮設扶風縣(俗稱東扶風),並在此設渭川縣。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扶風縣被撤銷。貞觀八年(634年),改渭川縣為扶風縣,法門鎮設祁陽縣。元和三年(808年),撤銷祁陽縣。
侯亮、唐、金、漢、周五代時,扶風縣仍屬鳳翔府管轄。
北宋年間,縣城保持不變。
南宋初(1127),金人統治北方,更名為復興縣。後來改名還給了鳳翔樓。元、明、清時期,縣名和市名均保持不變。元代屬陜西鳳翔府管轄,明清屬陜西布署使鳳翔府管轄。
民國初屬陜西關中路。24年至38年(1935—1949)屬寶雞第九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管轄。
1949 7月13解放,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寶雞專員公署。
1958 12並入興平縣。1961自8月以來與興平縣分離,屬於寶雞市。
2007年12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授予扶風縣2007年度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榮譽稱號。
2007年12月,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中國旅遊強縣”。
2008年5月被陜西省命名為省級“平安縣”。
2008年被評為“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和“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
當地小吃
富莫高
頂級面粉是用糖、油籽和五香粉等配料烘焙而成的。饅頭上裝飾著鹿形圖案。色澤白亮,味道甘甜,煮熟不爛,儲存不黴變。過去,我經常在遠行時帶上食物。
富莫高
“北京的岐山面、鳳翔酒、扶風鹿餅。“這是壹首關於名優特產的民歌,在關西府壹帶流傳。扶風鹿餅是壹種烤饃,是壹種著名的地方風味食品。
扶風縣位於關中平原西部,是周秦王朝的發祥地。唐代定名_川縣,後改名扶風縣。它位於渭河平原,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古老的文化和發達的經濟也孕育了許多著名的特色美食。凡是去過扶風縣的人,幾乎都會對扶風鹿餅贊不絕口,說它特色鮮明、風味獨特、香酥可口。
扶風鹿餅饃是壹種圓形饃,又稱鹿餅幹糧。形似滿月,碗大小約寸厚,皮薄如紙,內外同色,白色略呈乳黃色,背面略凸起,正面中間有壹個小圓坑。坑內飾以朱紅梅花鹿圖案並印上胭脂,故名“鹿餅”。整個造型獨特而巧妙,宛如壹件精美的藝術品。
扶風鹿餅的出現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它是從重陽節應該慶祝的食物“重陽糕”演變而來的。“年”說:“九月九日,人們用面粉蒸蛋糕,在蛋糕上放幾只鹿,然後吃陸蛋糕。”《劉唐殿山部》也稱其為“九日馬高格”。這裏的“頂上的鹿”在蛋糕表面裝飾有鹿的圖案。唐朝的首都長安是著名的美食。當妳去北京出差時,妳總是把蛋糕作為旅行食品或作為禮物送給妳在首都的親戚和朋友,因此它傳播了“扶風鹿蛋糕去北京”的好消息。
扶風鹿餅選用上等小麥特制的細白面,先用水發酵,然後攪拌揉搓,使其非常幹硬,再加入香油或豬板油、雞蛋和五香調料,用木杠在案板上反復按壓揉搓至光滑如泥,然後揉成長條,分成均等的幾組做蛋糕,放入鍋中,先用旺火慢烤,再用文火慢烤。有兩種:鹹味和甜味。它既不幹也不硬,既不頑固也不柔軟,脆而醇厚,美味可口,長時間儲存也不會發黴。因此,任何從其他地方來幫助風的人,除了壹頓美食外,在離開時總會帶走壹些,作為旅途中的幹糧,或作為珍寶帶回家給家人和朋友品嘗。扶風當地人在四點鐘和八點鐘走親訪友時,總會帶上“鹿餅饃”作為上等禮物以示敬意。
歲月流逝,歷經滄桑。在扶風縣東四堡,還有壹個傳說,壹位老人因制作“扶風鹿餅”而聞名。如今,扶風縣最有名的鹿餅制作人是城關東四村壹位80歲的老人王淑湘。祖上三代人以制作“扶風鹿餅”為生。他做的鹿餅味道更鮮。
2020年6月165438+10月12中國縣域旅遊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名單揭曉,扶風縣榜上有名。
2020年,扶風縣入選2019中國百強縣市,法門寺為代表景區。
2019 10 10月29日,扶風縣被農業部命名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65438+2008 8月6日,扶風縣榮獲第四批全國法治城區創建工作先進單位榮譽。
2月16日2016扶風縣被列入2015年度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14 10 14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扶風縣為2013年國家園林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