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誰知道有關中華飲食的小故事啊?

誰知道有關中華飲食的小故事啊?

庖丁解牛

戰國時期道家代表莊周講壹個故事:有個廚師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術十分嫻熟,刀子在牛骨縫裏靈活地移動,沒有壹點障礙,而且很有節奏。梁惠王看呆了,壹個勁誇他技術高超。廚師說他解牛已經19年了,對牛的結構完全了解。

劉安發明豆腐:

淮南王劉安,外出散心,忽見對面北山下來八位老人,雖須長齊胸,但神采奕奕,健步如飛。劉安大驚,疑是神仙,便求長生不老妙方,老人說是吃了用磨碎的大豆做成的食物。劉安如法炮制,得豆腐。從此豆腐在民間開始流傳。

"東坡肉"的來歷

宋朝蘇東坡(1036-1101年),作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作詞與辛棄疾並為雙絕;書法與繪畫也都獨步壹時。就是在烹調藝術上,他也有壹手。當他觸犯皇帝被貶到黃州時,常常親自燒菜與友人品味,蘇東坡的烹調,以紅燒肉最為拿手。他曾作詩介紹他的烹調經驗是:"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不過,燒制出被人們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東坡肉",據傳那還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時發生的壹件趣事。

那時西湖已被葑草湮沒了大半。他上任後,發動數萬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來的泥堆築了長堤,並建橋以暢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現,又可蓄水灌田。這條堆築的長堤,改善了環境,既為群眾帶來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後來形成了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的"蘇堤春曉。"

當時,老百姓贊頌蘇東坡為地方辦了這件好事,聽說他喜歡吃紅燒肉,到了春節,都不約而同地給他送豬肉,來表示自己的心意。蘇東坡收到那麽多的豬肉,覺得應該同數萬疏浚西湖的民工***享才對,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塊塊,用他的烹調方法燒制,連酒壹起,按照民工花名冊分送到每家每戶。他的家人在燒制時,把"連酒壹起送"領會成"連酒壹起燒"結果燒制出來的紅燒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贊蘇東坡送來的肉燒法別致,可口好吃。

叫化雞:

傳說,當年乾隆皇帝微服出訪江南,不小心流落荒野。有壹個叫花子看他可憐,便把自認為美食的“叫化雞”送給他吃。乾隆困餓交加,自然覺得這雞異常好吃。吃畢,便問其名,叫化頭不好意思說這雞叫“叫花雞”,就胡吹這雞叫“富貴雞”。乾隆對這雞贊不絕口。

叫花子事後才知道這個流浪漢就是當今皇上。這“叫花雞”也因為皇上的金口壹開,成了“富貴雞”。流傳至今,也成了壹道登上大雅之堂的名菜。

四喜丸子

1901年,清廷與八國聯軍簽定了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逃到西安的慈禧太後決定返回北京。路經河南時,她降旨要品嘗河南特色菜。當地官員就讓廚師獻上了壹道“四季丸子”,取其代表壹年四季圓圓滿滿之意。“老佛爺”對這道菜十分滿意,連聲贊曰:“味道不錯。”當地官員盼著慈禧壹行能順利路過,誰知卻發生了意想不道的事情。原來慈禧這壹行隨行數千人,車輛上千輛,從西安逃難而回,本來是丟人的事,她卻要擺譜,沿途要老百姓搭彩棚、修道路,當地官員借此機會征糧收款,鬧得民不聊生。更可氣的是,慈禧車隊路過時,還要“雞入籠,狗上繩,牛羊入圈人禁行”。壹位廚師在做四季丸子時就解恨地說:“炸死這個禍國殃民的慈禧!”有人接茬說:“慈禧心狠手辣,就應叫她完止!”但當時咒罵“老佛爺”是滅族之罪呀。於是人們就用慈禧二字的諧音,把炸慈禧改叫“炸四喜”,把“慈禧完止”改叫“四喜丸子”。如今,四喜丸子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人們根據自己的口味,在用料上有所變化。如加入海參絲或蝦仁絲、荸薺絲等調勻再炸,湯內以青菜心墊底,味道更鮮,營養更豐富,四季皆可,老少鹹宜。至於“四喜”的含意,人們根據自己的心願有幾種說法。如過去有的說:“福、祿、壽、喜為四喜”